第02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免费公交?治污高招!
在空气质量排名榜前不能自乱阵脚
切实发挥秸秆禁烧主导作用
海绵城市值得期待
地方政府应为执法撑腰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3年1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方政府应为执法撑腰

 

◆许贵元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当前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各级环保部门面临着异常艰巨的执法监管任务。此时,各级政府更应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为环保部门履职尽责、加强执法撑腰。

虽然近年来环保部门被“上挤下压”、“两头受气”的现象有所减少,但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不是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支持环保部门依法行政、果断治污,而是与污染企业同流合污,充当保护伞、黑靠山,刁难和干扰环境执法监督。

深层次分析这些地方官员的行为动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地方保护主义。从经济角度看,一些重污染项目往往是赚钱最快、利润丰厚的产业。因此,有的地方官员认为,只有多发展这样的产业,才能拉动地方经济快速提升。这就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发展和保护污染企业,有钱宁可多搞项目投入,也不愿意花在治理污染上。有的地方政府一提治污,就担心经济下滑,影响企业效益,堵塞了利税渠道。有的地方政府一提整顿和关闭污染企业,就认为会砸企业的饭碗,加大就业压力,造成社会不稳。正是因为有地方政府以权代法保护污染企业,致使一些违法项目轻而易举地避开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批和环境监管,叫停不停,停工令变成了一纸空文。

二是对污染转移认识不足。一些地方官员认为,城市人口密集,环境承载能力小,而农村空间广阔,就把城市的一些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这种污染下乡的做法是有悖科学发展观、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法行为。

治污,要先治脑,清除官员的错误认识。当今,在经济下行压力大、产能过剩、市场低迷、创新发展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经济要发展、污染难避免”和“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念,在一些地方官员脑子里仍然占有很大空间,甚至根深蒂固。地方政府执政理念一旦“有病”,必然导致管理行为的扭曲,从而加重当地的环境污染状况。

治污要先治官,这是最关键之处。治理环境污染,特别是治理大气污染,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各级政府必须全力支持环保部门依法行使监督管理职权,让环保部门挺起腰杆执法。对依仗职权擅自阻挠和破坏环境执法的行为,或为污染企业充当保护伞、开绿灯的官员,当地党委和纪检部门要敢于摘帽、处理,以此教育和警示政府官员修正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念。

各地在治理大气环境污染时,要坚持城乡并举、协调联动方针,对城市治污下猛药,农村治污全线出击,不留死角死面;不管企业大小、利税多大,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盯住不落实的事,抓住不落实的人。只有地方政府在背后撑腰壮胆,当地环保部门在执法时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十足的勇气、坚强的毅力,才会有力遏制大气环境污染行为。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