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积极应对新增列POPs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13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积极应对新增列POPs
■ 核心提示
 

2013年8月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新增列九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修正案》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新增列硫丹修正案》。新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包括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增列入公约的?它们在我国的生产使用情况怎样?应对新增POPs,我国已经采取了哪些行动?本版将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解读。

修正案增列10类POPs

2009年5月,《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四次缔约方大会审议并批准将9类物质增列入受控物质清单,并最终形成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新增列9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修正案》(以下简称《2009年修正案》)。

新增的这9类物质包括: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十氯酮、六溴联苯、六溴二苯醚和七溴二苯醚、林丹、五氯苯、四溴二苯醚和五溴二苯醚、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2011年4月,《公约》第五次缔约方大会审议并批准将硫丹增列入受控物质清单,形成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新增列硫丹修正案》(以下简称《2011年修正案》)。

新POPs增列过程

《公约》管控的POPs为一类物质,其受控清单是开放性的,可在清单中增列科学认可的、符合POPs特性的新物质。增列程序为缔约方提名——POPs审查委员会审查——缔约方大会审议通过。

2005年至2010年,《公约》的科学下属机构POPs审查委员会(POPRC)按照《公约》的附件D (信息要求和POPs筛选标准)、附件E(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附件F(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规定,对缔约方提名的多种物质进行了反复讨论和审慎研究。审查委员会陆续认定10类物质符合POPs特性,对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建议缔约方大会审议批准增列入《公约》受控物质清单。

2009年5月,《公约》第四次缔约方大会审议通过了林丹、六溴联苯等9类物质增列入受控物质清单,形成了《2009年修正案》;2011年4月,《公约》第五次缔约方大会审议通过了硫丹增列入受控物质清单,形成了《2011年修正案》。

目前,《公约》有179个缔约方。截至2013年6月,《2009年修正案》已对162个缔约方生效,《2011年修正案》已对158个缔约方生效。

我国在递交《公约》接受书时曾声明,对附件A、附件B或附件C的任何修正案,只有在我国对《修正案》交存了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文书之后方对我国生效。

2013年8月30日,我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2009年修正案》和《2011年修正案》。《修正案》将在我国提交批准文书90天后对我国生效,同时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修正案控制要求

新增列POPs在我国的生产和使用

国际上新增列POPs审查程序启动以来,环境保护部与科技部、农业部、工信部等相关部委密切协作、提早应对,开展了针对新增列POPs的研究和调查工作,对PFOS和硫丹等物质的生态毒性和环境风险进行了科学评价,开展了重点物质和重点行业的调查工作,初步摸清了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PFOS)、硫丹等10种物质生产和使用情况。

■ 总体情况

我国从未生产和使用十氯酮、六溴联苯、六溴二苯醚和七溴二苯醚3类物质。5类物质在我国曾有过生产和使用,但目前已经停止了生产和使用:其中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已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停止生产;四溴二苯醚和五溴二苯醚已于2004年全面停产;林丹已无农药登记和原药生产;五氯苯不再作为农药生产和使用。目前,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PFOSF)和硫丹两2类物质目前在我国还有生产和使用。

■ PFOS/PFOSF的生产和使用

1. 国际概况

PFOS/PFOSF是美国明尼苏达矿业及机器制造公司(以下简称3M公司)在1952年研制成功的一类化学品。这类产品能够以极小的添加量获得很高的活性和稳定性,是合成多种氟表面活性剂、氟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产品用途广泛,主要涉及消防、电子、电镀、农药、石油开采、橡塑加工、涂料、皮革、纺织等行业领域,用于表面活性剂、铬雾抑制剂、防火剂、织物整理剂以及石油三采助剂等的生产。

历史上,3M公司是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PFOS生产商,3M公司以外的PFOS产量很小。1985~2002年,3M公司的PFOS累计产量为1.37万吨,最大年产量3700吨,2003年初完全停产。自2006年起,欧盟、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逐步采取控制措施限制PFOS的使用,PFOS的国际市场需求已经明显萎缩。

目前,根据公约网站上各缔约方登记的信息,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缔约方保留了大部分的可接受用途;仅伊朗和尼日利亚等极少数国家登记了化学用石油生产、地毯、皮革制品和服装、纺织品和家居装饰用品、纸张和包装业、涂层和涂层添加剂、橡胶和塑料等用途特定豁免;加拿大、瑞士等少数国家保留了金属电镀用途特定豁免。

2. 我国情况

我国于1986年开始生产PFOS,自2003年3M公司停止PFOS生产后,我国PFOS的产量出现了快速增长,但年生产量及历史累计产量远小于3M公司。2012年数据显示,国内有PFOS生产企业12家。我国PFOS主要应用于轻水泡沫灭火剂、电镀铬雾抑制剂、农药等生产,近年来发现在油田回采处理剂领域有所应用。

■ 硫丹的生产和使用

1. 国际概况

硫丹于上世纪50年代作为一种有机氯杀虫剂首次被媒体报道。目前全球的硫丹年产量估计为1.8万至2万吨。生产硫丹的国家有印度、中国、以色列、巴西和韩国。使用硫丹的国家有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印度、美国等。

硫丹为摄入型杀虫剂,被用于多种作物、观赏植物和森林树木,还曾被用作工业木材和日用木材的防腐剂等用途。这些用途基本已经可以被危害较小的产品和方法所替代。

2. 我国情况

我国硫丹的生产量仅次于印度,约占全球产量的1/4。目前,我国登记生产硫丹原药的企业仅有两家。近两年,我国硫丹年产量稳定在5400吨左右。2011年,考虑到硫丹农药的高毒性,农业部发布第1586公告,撤销了硫丹在苹果树和茶树农药用途上的登记,预计硫丹的产量将有所下降。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在登记有效期内的硫丹产品有38个,制剂登记作物有棉花和烟草,防治对象为棉铃虫、烟青虫和蚜虫。

目前,我国硫丹主要应用领域登记可用的替代品充足,其中用于棉花棉铃虫防治的替代品有35种,用于烟草烟青虫防治的替代品有18种,用于烟草蚜虫防治的替代品有17种。

积极应对接踵而至的新POPs

面对新POPs物质不断增列的国际形势,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农业部、工业与信息化部等相关部委已经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新POPs的调查、研究和应对工作:

1. 组织调查,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针对PFOS和硫丹的生产使用、进出口等基本状况,以及林丹农药用途、农药用途中五氯苯副产物清单调查等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初步做好了数据收集工作。

2. 开展研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夯实基础

开展了新增POPs社会和经济影响评价、PFOS生态毒性及典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硫丹环境风险初步评价等研究项目,同时将新POPs纳入到了环境保护标准研究项目中。

3. 更新方案,为履约提供制度保障

为更加有效地履行《公约》及《修正案》,环境保护部已着手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方案》的更新工作,将新增列物质的履约义务纳入国家履约实施计划。

4. 加强交流,在资金和技术上为履约提供支持

积极争取国际国内资金和技术支持,扩大融资渠道,在资金上保障《修正案》后续履约工作的顺利开展。

合作案例

POPs地方履约能力建设项目

POPs地方履约能力建设项目(二期)作为我国在新增POPs领域申请的第一个双边赠款项目,旨在通过培训提高备选示范省份对多溴联苯醚(PBDE)及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PFOS)的监测能力,从而为综合监管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与发达国家交流POPs替代品及替代技术相关信息,为后续制定有关削减新POPs的地方战略及行动计划奠定基础。项目由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开发、执行及管理,参与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浙江省环保厅、湖北省环保厅、广东省环保厅。

项目主要内容包括:

1. 提升新POPs监测能力。针对管理层及技术层人员,重点就新POPs监测基础理论及方法开展交流培训;2. 新POPs化学分析能力建设。提供包括样品采集、处理、分析、比对、实验室运行管理及质控等方面的培训;3. 污染场地示范采样,评估采样地点的新POPs污染现状;4. 新POPs样品采集及分析导则及标准方法编制;5. 针对新POPs的宣传教育。

相关链接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人类挑战恶魔的共同宣言

■ 公约的诞生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在对化学杀虫剂所造成的危害进行了4年的调查之后,出版了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巨著——《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书中描述和揭示了由于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原本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春天变得寂静,并用生态学的原理阐述了有机氯农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这本书的出版引起了巨大轰动,人们开始认识到POPs的危害。此后,又发生了多起严重的POPs污染事件,例如,1968年日本发生多氯联苯污染导致的“米糠油事件”,造成上千人中毒、30余人死亡;1999年,比利时发生“二恶英鸡事件”,致使多国禁止进口比利时农副产品,影响全欧贸易额达200亿欧元,直接导致比利时内阁集体辞职。一系列的污染事件使人们深刻认识到POPs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及对生物体造成的巨大危害。

为此,从1998年开始,各国政府通过一系列谈判和协商,形成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公约》),从而拉开了人类向 POPs 宣战的序幕。这是继1987年《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后,人类社会采取全球性减排行动的又一重要国际公约,是国际社会对有毒化学品采取优先控制行动的重要一步。

《公约》于2001年5月23日开放供各国签署,并于2004年5月17日在国际上生效。截至目前,《公约》共有179个缔约方。我国于2001年5月23日签署了《公约》。2004年6月25日,我国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做出了批准《公约》的决定,同年11月11日《公约》对我国生效,并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 《公约》主要内容

《公约》旨在减少、消除和预防POPs污染,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公约文本共有30个条款、7个附件,主要条款包括控制义务,要求减少或消除源自有意生产和使用的排放的措施,减少或消除源自无意生产的排放的措施,减少或消除源自库存和废物的排放的措施;常规义务规定了实施计划,信息交流,公众宣传、认识和教育,研究、开发和监测,报告,成效评估等活动;同时公约还明确了豁免条款、POPs增补程序、资金机制及技术援助等方面内容。附件中明确了公约受控物质、增列标准等内容。

《公约》首批受控的12种化学物质,通称“肮脏的一打”,分为杀虫剂、工业化学品和副产物三种类型,分别为艾氏剂、氯丹、滴滴涕、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芬、六氯代苯、多氯联苯、二恶英和呋喃。

上述物质分别列在《公约》附件A、附件B和附件C中。列入附件A的物质为消除类物质,需要各缔约方按照公约要求禁止或消除该物质。列入附件B的物质属于限制类物质,严格限制其使用。列入附件C的物质属于非故意生产的副产物类物质,缔约方需按照要求通过改进工艺或技术,减少或消除副产物POPs。

背景资料

POPs:人类自己创造出的恶魔

几百年来,人类不断用创造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并制造出成千上万种人造化学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造化学品的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并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而当人们愈发依赖于人造化学品的时候,却忽视了一场正在酝酿着的潜在灾难将悄然来临。人造化学品在为人们解决基本需求和提供高端舒适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副作用,而这些副作用往往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潜在威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正是其中的一种。

■ 什么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能够在环境中长距离迁移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并且这些危害会在数代人体内延续,因此对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

■ POPs的四个显著特性

持久性:POPs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具有抗光解、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的特性,在水中的半衰期大于两个月,在土壤中和沉积物中的半衰期大于6个月。

生物蓄积性:POPs具有高度的脂溶性,能够在脂肪组织中蓄积,并通过食物链逐级放大,这也就意味着会对处于食物链顶级的人类造成更大的危害。

远距离迁移性:POPs不仅可以通过河流、海洋水体或迁徙动物进行远距离环境迁移;同时,因为POPs具有半挥发性,可以远距离散播到地球各地。从全球来看,由于纬度的差异,地球就像一个大的蒸馏装置,中低纬度地区温度相对较高,POPs挥发进入大气,随着大气的环流,向高纬度地区迁移,遇到寒冷的空气POPs就会沉降下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全球蒸馏效应”。同样,POPs也会随着局部地区季节的变化发生这样的迁移现象,我们通常称之为“蚂蚱跳效应”。因此,科学家们在远离工业发展的南北两极也监测到了POPs的存在。

毒性:POPs能够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危害,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效应。生物体通过饮食等途径摄入POPs,将可能导致自身生殖、遗传、免疫、内分泌等系统受到影响,从而危害机体健康,并且这些毒性危害可持续数代之久。例如,日本1968年发生多氯联苯污染导致的米糠油事件,事件受害者们的第三代体内仍能检测到有毒物质存在。

五大湖地区浮游植物中的某种POPs含量为湖水中POPs含量的250倍,浮游动物为500倍,糠虾为4.5万倍,鱼类超过83万倍,水鸟为2500万倍。

本版撰稿:丁琼 陈海君 苏畅 吴素愫 吴恩涛 高新华 赵子鹰 施川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