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度
3上一版
 
滥捕蚯蚓危及生态链
疏堵结合才是出路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4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滥捕蚯蚓危及生态链

在海南省一些农村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蚯蚓产业链,从捕到杀、从晾晒到出售,都有专门的经营者。图为正在晾晒中的蚯蚓。 张期望摄
 

一年捕杀上万吨蚯蚓,影响生态平衡,导致农业减产。10月28日,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紧急召开专家学者与新闻媒体座谈会,共商拯救蚯蚓措施,保护海南良好的生态环境。海南省农业部门也展开专项保护行动

◆本报见习记者李拉 记者陈祖洪

每天早晨天还蒙蒙亮,村里的男女老少就提着水桶,三三两两走进田里,将车用蓄电池和几根电线简单拼接后插进土壤。随着“吱吱”的电流声,一条条蚯蚓爬了出来,守在一旁的人们将其扔进塑料桶,等待专人前来收购。

这是记者日前在海南省琼海市长坡镇烟塘片区看到的一幕。受利益驱使,近年来,在海南省一些农村地区,捕杀蚯蚓出售的现象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很多村民增加收入的额外“产业”。

有业内专家指出,大量的蚯蚓被捕杀后,极易导致局部的土壤板结,土地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并引发农作物产量锐减。

现状:

捕捉蚯蚓成“产业”,每日可赚上百元

日前,在琼海市烟塘片区的道路两旁,记者看见有10多个人拿着电棒大肆捕捉蚯蚓。

记者采访得知,村民们抓蚯蚓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将除草剂或杀虫剂配制成的药水喷洒在土壤里来抓蚯蚓;另一种方式就是使用电击方式捕捉蚯蚓,当地人称之为“地龙机”。

一名正在用“地龙机”抓蚯蚓的男子说,阴雨天气最容易抓到蚯蚓,现在每天可以抓20斤~30斤左右。记者在现场看见,将蓄电池和几根电线简单拼接后,便是“地龙机”。把机器插进土壤后,不一会儿,周边两平方米范围内,就开始陆续有小指粗、15厘米~20厘米长的蚯蚓爬出来。

这名男子说,现在的蚯蚓越来越难抓,“之前随便一抓就是上百斤,现在一上午只能抓20多斤,但是价格涨到差不多5元钱1斤,也能赚100多元。”

如何用药水捕捉蚯蚓?有村民介绍说,在捕捉蚯蚓的前一天晚上取一桶20升~30升的水,放入3克~5克左右的杀虫剂或除草剂。配置好药水后,只需第二天一早将药水喷洒在地面上。十几分钟后,就会有大量蚯蚓钻到地表透气,然后就可以捕捉了。

在不少村民看来,抓蚯蚓几乎是零成本投入,只要到地里抓就可以了。所以,在一个村庄中近半数村民家中都有简单的抓蚯蚓的工具,只要一有空就出来抓蚯蚓,这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门路。

“你随便去问一下这里的人,几乎没人没抓过蚯蚓的。”一位村民说,抓蚯蚓早就是当地特色“产业”了。还有村民表示,蚯蚓根本不愁卖不出去,在家坐等收购商上门即可。

“烟塘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蚯蚓产业链,从捕到杀、从晾晒到出售,都有专门的经营者。”琼海市长坡镇国土所所长张扬志说,他们经过连续几天的调查发现,蚯蚓加工点几乎都是家庭作坊,“至于这条产业链具体达到了多大规模,现在还不清楚。”

据了解,除琼海之外,文昌、定安、琼中等地也存在滥捕蚯蚓的行为。可以说,在海南多地的农村地区,从捕捉、加工到销售,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蚯蚓产销产业链。

大肆捕捉蚯蚓,是否会危害到土地生态环境及农作物产量?在采访中,多名抓捕者均称“不清楚”。此外,不少人看到有利可图,也准备购买设备加入到“电捕”行列,也有人保持围观的态度。

抓到蚯蚓后,下一步就是加工。记者在琼海市加积镇一家蚯蚓加工点看到,加工、晒制蚯蚓的工艺极其简单:在一个矮棚内,加工者先在水泥地板上将蚯蚓剖开,然后将其倒入水池内冲一下,随后就一条条搭在铁丝槽上。

等到蚯蚓半干后,如果是晴天,就放在太阳底下晒;如果碰到阴雨天气,则用简易炉灶进行烘烤。由于海南晴天多,基本一天就能将剖好的蚯蚓晒干。

在矮棚前的空地上,大约50个特制铁丝槽上已经晾满了蚯蚓。一名加工人员说,晒好的蚯蚓每斤可卖50元左右,他们以每斤5元的价格从农户手里收购新鲜蚯蚓,大约9斤左右的新鲜蚯蚓可以晒1斤干蚯蚓。如果是个头大、蚯蚓头尾全部剖开的干货,1斤价格则在140元左右。一天平均可以晒1000斤左右的新鲜蚯蚓,能收获干货100斤左右。

据琼海市长坡镇国土所调查数据显示,整个长坡镇的蚯蚓加工点达43个,一年预计能产出上万吨的干蚯蚓。

当地村民们说,每当加工点烘干蚯蚓时,就会产生大量的黑烟和一股难闻的臭味。

据一位曾从事过蚯蚓收购行业的周姓商人介绍,商家正是看中了蚯蚓的药用价值,才花钱大量收购蚯蚓,“2006年加工好的蚯蚓每公斤价格约为20元,2009年涨到约70元,到2012年和2013年时每公斤最高涨到150元。”

周先生说,一名村民大半天时间就可捉到20多斤活蚯蚓,和过去比虽然少了,但按照现在的市场收购价估算,一天还是可以赚100多元。

影响:

土地板结农业减产,最终将导致生态失衡

收购蚯蚓的黄金时段是每年的8月~10月,今年受台风天气影响,雨水较多,有利于蚯蚓繁殖,人们捕捉蚯蚓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收购商小吴告诉记者,他一天可收购活蚯蚓1000斤左右,最多时每天超过2000斤。

大量捕捉蚯蚓,往往导致大量田地因喷洒药水而结成板块,土地遭到破坏,庄稼大幅减产,最终导致生态失衡。

由于大量捕抓蚯蚓,在琼海市的一些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诸如橡胶、槟榔等作物产量锐减的现象。

“去年,一株橡胶树每天可割半斤胶水,今年能割几两胶水就很不错了。”琼海市加积镇黄先生告诉记者,除了胶水减收,槟榔也减产了,有些槟榔树甚至不长果。

“这两年,我在自家的槟榔地和橡胶地里抓了大量的蚯蚓,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导致今年的橡胶和槟榔都减产了。后来才知道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黄先生很懊悔。

同时,海南省琼中县长征镇、红毛镇、营根镇等部分村庄也出现类似情况,琼中地区曾有上万亩槟榔和橡胶减产。

捕捉蚯蚓现象也开始蔓延到海口。家住海口市大坡镇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家附近有一片橡胶林,前一阵子她发现几十棵长势不错的橡胶树出现掉叶的情况,后来才发现有住在附近的村民到橡胶林里电击蚯蚓。

据了解,村民一般选择在比较肥沃潮湿的坡地上电击蚯蚓,电击一般只会在地上打出一个手指大的小洞,表面看不会破坏土壤,但抓走了蚯蚓,土壤容易板结,长期下去不利于农业种植。

在定安县龙河镇黄先生的甘蔗地里,记者看见地里的土地上出现蜂巢似的洞。黄先生说,一年前他就发现有人偷偷到他家的甘蔗地里喷洒药水捕捉蚯蚓,“以前,这块甘蔗地亩产大约是7吨,但现在减产了一半,连4吨都不到。不知道是不是滥捕蚯蚓带来的恶果。”

打击:

部分市县重拳出击,非法抓捕屡禁不止

记者了解到,连续几年来,琼中县一直在开展严厉打击非法收购野生蚯蚓的行动。

早在2011年12月,琼中县政府组织国土环境资源局、工商局、公安局、农业局、林业局等多个部门和红毛镇政府,对红毛地区非法收购野生蚯蚓屡禁不止的现象进行过突击查处。通过连续重拳出击,琼中县共捣毁了7个非法收购野生蚯蚓加工窝点。

同样,在2013年,文昌县蓬莱镇有村民捕捉蚯蚓,随后蓬莱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将4名捕捉蚯蚓的男子带回派出所进行调查。

尽管屡屡打击,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诱捕出售野生蚯蚓的现象仍难以得到根治,每次打击之后又死灰复燃。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保护野生蚯蚓的宣传力度,同时出台相关的责任追究和奖罚制度,强力遏制非法收购野生蚯蚓行为蔓延,有效保护琼中县生态资源。”琼中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现象?海南省农业厅科教处有关负责人建议:“如果要彻底解决大肆捕杀蚯蚓的行为,还是应考虑帮助农民致富,从源头解决问题,可以研究通过蚯蚓养殖来替代捕杀蚯蚓。”

据这位负责人解释,蚯蚓被大肆捕杀的原因,就是因为蚯蚓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导致收购蚯蚓市场的存在。此外,海南蚯蚓具有个体大、适宜做药材的特点,因此,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药材商人来海南收购。

“一些农民往往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忽略了长此以往对土壤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所以如果能根据市场需求,教给农民蚯蚓养殖技术,同时坚持严厉打击采用喷药、电击等方式捕杀蚯蚓的行为,加强对农民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将会有效缓解这种大肆捕杀蚯蚓的现象。”这位负责人说。

监管: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监管存在空白地带

琼海市新井村的一位老大爷对记者说,虽然他对捕捉蚯蚓挺关心,但不知道该向哪个部门反映,也不知道该由谁来监管这种行为。

“之前我们接到过投诉,也赶到现场去处理了,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琼海市农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前几年农林局农业执法大队在接到当地村民的投诉后,为了处理抓蚯蚓的农民,他们甚至专门开会讨论,结果翻遍法律条文,也没有找到合适处罚的办法。

但为了避免村民过度抓捕蚯蚓,琼海市农林局执法大队在接到投诉后,也会赶到现场采取劝说的方式进行制止,但是这种方式收效甚微。由于没有具体的法律可循,对于这一地区的蚯蚓抓捕行为,监管几乎是一片空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目前村民大量捕杀蚯蚓的行为,之所以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以制止,主要原因是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可循。

海南省野生动物保护局的一名工作

人员说,因为捕杀蚯蚓对林地也有影响,所以他们也比较关注这个问题,但是捕杀蚯蚓出售在近两年才特别突出,国家没有规定该由哪个部门来管理这件事,也没有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

“如果村民是在自然保护区内抓捕蚯蚓,那么就能根据相关法规制止他们。如果是在保护区外就没有办法了。”这名工作人员说。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教授卓少明说:“我也替政府为难。蚯蚓到处都是,有土壤的地方就有蚯蚓,怎么能够管得住?”

据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有关工作人员介绍,按法律规定,受保护的动植物是有名录的,若有人捕杀名录上的动物,则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罚。但像蚯蚓这种普通动物,没被列入名录,就很难得到相关法律保护。

“对某种普通动物进行毁灭性地捕杀,肯定会造成生态破坏,这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所以应该禁止。但普通动植物不是受保护物种,所以现在还没有有效的手段可以制止这种行为,需要等将来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后才可施行。”这位工作人员表示。

海南省农业厅执法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像抓捕蚯蚓、电鱼等这类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但具体的法律条文现在还没有。这位负责人表示,待情况落实后,农业厅会研究方案进行干预,引导农民不要这么做。

“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里面没有详细规定,但是建议省里能够出台一个意见或者建议,先作为一个暂时性的条文依据,对滥捕蚯蚓的行为进行限制、打击。唯有如此,才能刹住目前这种风气。”这位负责人说。

对策:

加大打击力度,疏堵结合制止滥捕行为

土壤里少了一只蚯蚓,对土壤本身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个难题。”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文说:“我们不知道一块土地里蚯蚓数量的多少意味着什么,不知道减少1条或100条蚯蚓,会对土壤产生怎样的影响。”

琼海的蚯蚓产业已经持续20多年。在这20多年中,究竟有多少蚯蚓被屠宰加工?这种滥杀蚯蚓的恶果是否已经出现,或者即将出现?没有人清楚。

也正是这样,捕抓蚯蚓的行为刺痛着专家、学者。相关学者呼吁要及早引起警觉,尽快阻止或叫停此种行为。

日前,针对这一问题,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联合专家学者召开了座谈会,来自海南省高校、农业、环境等部门的专业人士认为,虽然目前蚯蚓的大量减少还未对土壤带来明显的危害,但从保护土壤结构、肥力及生态系统平衡的角度出发,大规模电捕蚯蚓,将严重影响土壤质量,降低土壤的生物多样,生物链被破坏后,难以短时间内恢复。因此,必须及早采取措施,制止滥捕蚯蚓行为,保护生态环境。

“大规模捕杀蚯蚓,所造成的破坏不可忽视。”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院原高级工程师林鸿民表示,蚯蚓是构成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肆捕杀蚯蚓,会降低土壤生物多样性,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生物链一再被破坏后,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

“其实可以利用人工培育的方式解决蚯蚓的药用价值问题。”林鸿民说,可以模拟蚯蚓的生长环境,用特定方法培养满足人们对蚯蚓药用价值的需求。

海南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生态学博士颜家安则建议相关部门要行动起来,出台有关规定,明确分工责任,对海南省这种捕杀蚯蚓的行为加以禁止和进行严厉打击。

颜家安解释说,别看蚯蚓个头小、不起眼,1亿条蚯蚓一天可吞食40吨垃圾,2000条蚯蚓就能处理好一户家庭的餐厨垃圾,“世界上曾有缺失蚯蚓的国家引进蚯蚓来帮助解决解决土地重金属污染问题。海南省可以效仿西安等城市,利用蚯蚓清理污泥等垃圾。”

嘉道理中国保育(KCC)海南区保育主任卢刚建议,应尽快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提高公众意识,形成社会保护氛围。

海南大学副校长刁小平说,蚯蚓可以分解土壤里的有机物,在食物链中,它是最好的分解者,“蚯蚓对重金属有超强的富集能力。如果长此以往捕杀下去,必然会对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影响。”

记者随后采访了海南工农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总经理伍林,据他介绍,公司目前正在尝试通过饲养本地蚯蚓来改良土壤。现在,伍林并没有将其作为盈利项目,但这或许表明了一种路径,海南本地蚯蚓可以走上产业化道路,曾经拿起电瓶滥捕蚯蚓的人也能变成饲养蚯蚓的人,甚至走上致富路。

在海南当地媒体对大肆捕杀蚯蚓的行为进行报道后,很多人在新闻跟帖、微博、贴吧中留言,严厉批评这种行为。有网友指出,捕捉者“只知道捕杀蚯蚓有着唾手可得的经济利益,这是在自绝后路啊。希望相关部门行动起来,杜绝此类行为。”

在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召开的座谈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均表示将采取积极措施,严厉打击滥捕、滥杀蚯蚓的行为,取缔蚯蚓加工点。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专家们在会上提出了一些十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对政府部门接下来制定相关政策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和借鉴意义,他们将对专家意见进行整合和分析研究,并制定治理捕杀蚯蚓的方案。

“同时,我们将计划明年争取财政资金,与高校、企业等展开合作,对蚯蚓与土壤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拯救海南蚯蚓,进而保护海南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位负责人说。

截至记者发稿时,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已下发文件,要求各市、县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对辖区内捕杀蚯蚓现象进行调查,制止捕杀蚯蚓行为,取缔污染环境的蚯蚓加工作坊。事件如何发展,本报将继续关注。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