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严格执法才能保障法律坚实落地
有效遏制电子垃圾污染
产业园区不是污染集中区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五步”走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园区不是污染集中区

 

◆赵佳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有些园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环境问题突出,工业园区成了污染集中区。

结合调研情况,笔者发现产业园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开发区各功能组团空间布局不合理。规划较早的老园区工业、企业、居民区鱼龙混杂,各类用地模块交叉,环保搬迁难度大。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拟进行扩规的新园区空间布局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如园区配套生活居住区与产业组团未能有效设置足够的生态隔离带,大气污染型组团布局与临近城区的位置关系未能充分考虑主导风向影响等。

二是在招商引资中欠缺环境意识。调研发现,招商引资决定园区产业类型思路的情况明显,引进项目类型驳杂,未能做到以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区域特色产业等为基本前提。

三是园区现状环境问题复杂。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园区规划区域环境容量有限甚至不足,环保配套设施相对滞后,环保专职人员及相关机制不健全,先治理再发展、用污染减排腾出区域发展环境容量的思路需求迫切。

四是园区规划环评的滞后性。由于园区规划与上位乃至战略规划、同级规划衔接性欠缺,甚至局部冲突,科学统筹工作不到位,与此配套服务的规划环评工作往往不能提前介入,无法在规划设计之初从源头上把握好以环境保护促经济发展的科学要求。

为了进一步深化开展园区环保工作,解决产业园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地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牢固树立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园区发展的基本思路。

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开发区规划编制、国土空间布局、建设项目招商等要始终贯彻兼顾生态、兼顾环境、兼顾群众健康的宗旨。

对于开发区管理部门,要站在进一步健全开发区相关管理政策的高度,以建章立制的形式强调和宣传生态文明园区的建设思路。

作为环保部门,应加强环境服务意识,在规划实际审查工作中不断为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宣传规划环评的积极意义和理念,用实际规划环评成果和案例强化宣传教育说服力度。同时,采用重点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污染事件区域限批等机制,拓宽园区规划环评普及范围,通过项目具体环保措施的落实反作用于园区规划环保设施的配套建设,用环保设施的实际运营效果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环境意识。

第二,逐步完善规划环评工作业务协调机制等相关机制。

一是在部分园区管理机构分设环保分局或环保专职服务派出机构,这对及时处理园区环境应急事件、园区企业日常环保监管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健全园区环保工作专人负责机制,形成园区管理机构“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部门和负责人员明确的管理体制,健全完善园区化学品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建立园区考核制度,加强对园区环境管理等相关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定期通报考核结果。建立园区环保知识培训制度,地方环保部门积极配合园区管理部门定期对企业进行环保科普培训,宣传、普及环境法律知识。

二是环保部门应建立开发区环保基础数据库,涵盖开发区从开发到现阶段入住企业的排污数据、开发区区域环境质量逐年变化数据、开发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数据、区域污染减排项目实施情况等,从环境保护角度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详实、有力的基础数据。

三是园区应设置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是园区招商引资的硬件,是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抓手。调研发现,园区环保基础设施滞后的主要原因就是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建议地方政府统一协调建立开发区环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作者单位:湖北省环境保护厅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