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全面依法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去年环境司法力度空前
规范电子垃圾处理
要让守法成为新常态
保护天山野生果林
推动秸秆综合利用
加强医疗垃圾管理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3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让守法成为新常态

 

本报评论员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强调,新《环保法》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要让企业懂得守法不是高要求,是底线。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把守法变成新常态。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雾霾频发,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突出。一方面,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造成资源能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积重难返。另一方面,新增污染物不断挑战环境容量和生态红线。而管住污染物排放的源头,就是抓住环境污染这条巨蛇的七寸。督促企业守法排放,让守法成为新常态,也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

让守法成为新常态,要对企业加强监督。虽然新《环保法》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但在金钱的诱惑下和违法惯性的作用下,仍有企业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如果不能有效遏制违法行为,企业自觉守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新《环保法》实施时,环保部门要敢于动真碰硬,对所有企业都一视同仁,绝不能有法不责众的想法。面对违法企业,无论是一家还是多家,都要敢于亮剑,从严执法,保持执法高压态势。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强化刑事责任追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不能让任何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要坚持“四个不放过”,即“不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只有从严执法,才能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企业敢于守法、愿意守法。

让守法成为新常态,要让企业形成自律。我们正处于经济增长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与前期刺激性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状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企业的要求一点儿都不能放松。一方面,环境形势已十分严峻,很多地方的环境容量已到达甚至超过临界值。解决环境问题,治理环境污染,缓不得,放不得,守法不是高要求,是底线。如果污染程度再加剧,将要付出更大的治理代价。现在执行严格的环境标准,不是提高对企业的要求,而是补齐之前执法不严的漏洞,还上生态环境领域的欠账。另一方面,良药苦口利于病,执行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能够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益和水平。如果仅仅满足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短期效益,企业将无法获得长足发展。要使企业自觉守法,必须营造全社会共同守法的良好氛围。浴火才能重生,只有经过了市场和环保的多重考验,企业才能与国际接轨,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企业要提高认识,真正理解环境压力是挑战,但更是其爬坡上坎、实现质变的机遇。经济压力越大,环保工作越不能放松。

让守法成为新常态,要形成社会氛围。环保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单靠政府的监管远远不够。在很多地方,十几个人监管几百甚至上千家企业。要实现无缝监管,环保部门也力不从心。在强化企业治污主体责任的同时,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形成合力。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公开执法信息、企业排污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举报权。要建立好、维护好、运行好微信举报平台。让环境违法行为无处藏身。充分利用舆论力量,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积极监督环境领域及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凝聚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正能量。

“全面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治国理政的一条主线。“全面依法治国”,就是任何人都不可以突破法律的底线,没有人拥有特权。环境法治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手段,必须全面推进。任何人胆敢以身试法,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