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点亮你的世界 点亮我的未来
营员眼中的核电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5年8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亮你的世界 点亮我的未来
中国核电主办的“魅力之光”杯全国中学生核电科普知识竞赛照亮我国核电科普之路
2015年7月27日举行的第三届“魅力之光”杯核电科普夏令营开营仪式上营员与嘉宾全体合影
少年与王乃彦院士对话
营员们参观华龙一号现场
小营员们在福清核电站学测环境剂量
营员们在跟机器人下棋
天天向上队和快乐家族队进行核电知识抢答赛
 

◆ 本报记者唐斐婷

6000到250000。

这是“魅力之光”杯全国中学生核电科普知识竞赛3年的成绩。3年来,知识竞赛的全国参数人数从最初的6000人发展到今年的25万人。

这个数字大跳跃的背后,是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工作人员们无数个日夜汗水的浇灌,是中国核电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营造核电发展健康氛围的有力注脚,更是我国核电科普与公众沟通工作从混沌走向清晰的全新引领。

然而,在获得如今这个耀眼的数字之前,我国核电科普与公众沟通工作的前行一直举步维艰。

■ 一等奖得主跑了

2013年,由中国核电和中国核学会主办的首届“魅力之光”杯全国中学生核电科普知识竞赛在我国大陆核电的发源地——秦山核电举行。按活动规定,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各地参赛者,将被邀请参加核电夏令营。当工作人员欣喜地通知广东省一名一等奖获得者参加夏令营时,却被兜头浇了一瓢凉水。

“由于公众当时对核电和竞赛的主办方所知太少,甚至害怕参观核电产生不可预知的伤害,这位一等奖得主最后竟然放弃了浙江杭州和秦山核电夏令营的机会。”中国核学会科普外宣部王义伟提起这件事时,觉得既遗憾又无奈。

然而,被放弃的又何止是一次参加夏令营的机会?福岛事故后,我国核电科普与公众沟通活动的屡次尝试也都在不断地被公众放弃的过程中艰难前行。

“公众对核电的不信任由来已久,我们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中国核电党群工作部主任陈华对此深有感触,“核电要发展,公众沟通工作必须做好。万事开头难,既然我们做了,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开好这个头,才能继续走下去。”

在这样的境况下,“魅力之光”杯全国中学生核电科普知识竞赛在努力消除公众误解与隔阂的科普路上铺下了第一块砖。

“第一年,我们允许每个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带一个老师一起参加,老师的费用也由公司承担。”中国核电工作人员罗路红告诉记者,为了增强公众对主办方的信任,“魅力之光”首先对参赛者们表达出诚意。

■ 核电科普是“持久战”

尽管活动组织方努力动员、积极筹划,但首届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参赛人数仅定格在了6000人。如何让活动持续下去且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让科普工作者们大费脑筋。

“核电科普是场持久战。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个企业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问题。” 中国核电工作人员左跃点出了问题的根本,“如何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更好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需要在这其间找到一个契合点。”

为了进一步让活动得到更多更好的反馈,首届“魅力之光”就开始配备观察员的角色。“我们特地邀请了各个核电项目所在地的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当地中学的老师作为活动的观察员,在活动过程中陪伴孩子们,同时也可以对活动进行真切直观地感受。”左跃告诉记者,“这样一来可以增强信任,二来也可以更好地保障孩子们的安全,最重要的是,当观察员们对活动有了深入了解后,才能在下一届的活动中积极地发动身边的人们参与进来。”

“很多公众因为机会缺失,缺乏现代科学素质,不了解核电的奥秘,不能对核电做出恰当的判断,存在杞人忧天的焦虑和恐慌,这是当前社会客观存在的问题,而这一点又恰恰成了核电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问题虽不因企业而起,但企业的发展已与此息息相关。”陈华说,对此,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化解社会自身的问题,同时还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这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路径。

怎么设置合理的机制,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整个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在江苏省连云港田湾核电站举办的第二届“魅力之光”活动开始尝试建立稳定而长远的机制。

线下发动、线上答题,降低参赛门槛,公众可以通过手机随时参与;秦山核电在贵州省进行公益活动时,就地以知识竞赛为载体进行了核电科普,给还不曾使用过核电的贵州孩子们带来憧憬;江苏核电则全体总动员,形成了教育、宣传、科技、文化、邮政等统一战线,既是科普进校园,也是公益赞助进校园。对于参赛率达到90%以上并且成绩优秀的学校,江苏田湾核电站将赞助校园价值数万元的体育器材,较好地促进了当地体育教学设施的完善。由于这些机制带动,在连云港地区,青少年参赛者连续两届超过了5万人。

“因地制宜”、“统一战线”……当这些策略被用于核电科普宣传中,在活动取得更好成效的同时,地方核电健康发展的氛围也被带动了起来。人们参与活动不再仅仅是为了拿奖,更多的是了解核电知识。在中国核电各成员单位开展的“魅力之光”活动中,科普已经不仅仅是科普,更是公益和梦想传递的实践。

一点一滴的辛勤浇灌,终于换来了累累硕果。

2015年,第三届“魅力之光”杯全国中学生科普知识竞赛在福建省福清核电举行。

统计数据显示,4月22日到5月31日,全国共有32个省市自治区的251821人关注竞赛活动并参加了初赛,其中学生142738人,成人109083人。新浪微博“魅力之光”内容阅读量达到2023万人(次),“知识就是力量”、“科普中国”微平台“魅力之光”相关内容阅读量达到1640万人次。

“现在不只是我们一个企业在孤军奋战了,而是整个行业都开始加入我们。”说起眼前的成绩,左跃颇为欣慰,“今年以来,很多核电企业都看到我们这个活动平台,也希望能利用这个平台去更有效地做好公众沟通的工作。所以,今年几乎全行业,尤其是有新建核电项目的企业都开始发动当地的中学生参加这个活动。”

■ 魅力之光点亮科普之路

“我想知道,我们如何实现可控式聚变,等到真正实现的那天还有多远?”

“如何将核电装置小型化?使之能作为新型能源使用在手机、电动汽车等电子、电器设备上。”

这些不是科学家们在学术研讨会上研讨的一幕,而是“魅力之光”的营员们跟院士们面对面交流时提出的问题。3年来,听院士的核电科普讲座、深度参观核电站始终是“魅力之光”的保留节目。

王乃彦、李冠兴、胡思得、樊明武、周大地、杨岐……这些名字如雷贯耳的院士和专家们在“魅力之光”的现场与中学生们实现了零距离的沟通。

“院士专家们德识都是一流的,他们对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投入。”罗路红说,“孩子们通过与院士的交流,也开始立志攀登核物理学的高峰,这也是‘魅力之光’最大的魅力。”

“魅力之光”的3年,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与院士们的严谨认真和谐地奏响了科学的交响曲。院士们的讲座不仅是核电的科普,更对孩子们的成长起到了激励与示范的作用。

听院士讲座;参观福清核电,感受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的魅力;参加“一站到底”核电科普知识竞赛,积累核知识;参观福建省环保厅应急中心和厦门科技馆,开拓对现代科技的视野;参观厦门大学,听教授讲课,与名门学府来一次亲密接触……

第三届“魅力之光”,营员们来自五湖四海,贫困地区的孩子超过1/4;大山不再是阻隔,误解正在消融,全新的认知在打开孩子们视野的同时,也在逐渐消除社会的成见。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关注到我国核电现状,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理性认识核电。

“魅力之光”的第三年,核电行业科普宣传的全新模式开始建立。2015年第三届“魅力之光”杯全国中学生核电科普知识竞赛已成为由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国防科工局牵头指导,中国核电与中国核学会联合主办,各核电集团共同参与的全国性核电科普活动。政府指导、协会搭台、企业运作的可持续模式让“魅力之光”的夺人光彩不只在当下,更在长远的未来。

“核电科普的确艰难,但有价值的事哪有不艰难的呢?”中国核电党委书记吴秀江表示,“‘魅力之光’创造的科普模式既有助于解决当前核电科普的难题,又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可以说是找到了两者之间完美的契合点,它带来了一个良性循环,这也是它可以持续进行下去的根本原因。”

3年的浇灌已经结出累累硕果,而中国核电的科普工作者们并不满足于此。我国核电科普工作任重道远,第一步的胜利是鼓舞更是激励,下一步的工作正在积极筹划之中。据了解,中国核电制定的核电科普夏令营实施规划今年已至收官之年,但新的“魅力之光”还将继续点亮我国核电行业的科普之路。

“明年的核电科普知识竞赛还将继续举办,夏令营则由位于天涯海角的海南核电接棒。‘魅力之光’将继续照亮我国核电科普的道路。”吴秀江告诉记者。

用3年的时间做一次深入而专注的公众沟通,中国核电履行的是整个核电行业的社会责任,消除的是我国公众对核电长久的隔阂与误会,解决的是我国核工业60年来积存的社会问题,建起的是我国核电行业更加开放透明可持续的发展与科普机制。

各方声音

国家能源局对第二届“魅力之光”的评价:“魅力之光”杯核电科普知识竞赛参赛人数超过10万,非常值得肯定。

福建三明市将乐县教育局干部许建生:回去以后,我们要加强对于核电的宣传,同时也更加有底气,因为有感性的材料和坚实的理论作为支撑。

海南海口中学教师袁勇:5 天的夏令营活动,听了院士级大师的讲座,进了大核电基地,参观了大馆、名校,对于同学们以后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很有帮助。衷心感谢此次活动的主办方。

未来网记者巩帅:与其他夏令营不同的是,“魅力之光”夏令营除了传授知识帮助青少年成长之外,还为消弭对核的误解,推进改革乃至中国的长远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里走出,他们每一位都是宣传员,都是志愿者,更是核事业发展的希望。当孩子们回到各地生活,并用他们的知识影响着周围,其意义深远。“魅力之光”夏令营更像是一个科普的大本营,将通往未来的钥匙交给了下一代。魅力之光,光荣闪耀,绽放在孩子们的心中,照亮了未来。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