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垂直管理是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
应对气候变化需把握环境与经济关系
如何解决工业企业环境问题?
依法推动胜于简单说教
规划好垃圾处理行业发展新蓝图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依法推动胜于简单说教

 

◆罗岳平 周湘婷 曾钰

垃圾围城、垃圾毁村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触目惊心。遍地垃圾,不仅会破坏景观,散发的恶臭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渗漏的有毒有害物质还会产生二次污染。

事实上,垃圾围城现象在西方国家现代化早期也都发生过。垃圾的危害达到一定程度后,引起全社会警觉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使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垃圾分类回收是全世界遏制垃圾危害的通行做法。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制订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办法,对国民从小就开展教育,所有市民自觉按要求分类垃圾,杜绝了城市的脏乱差现象。

例如,在日本,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日本民众刻入脑海、融入血液的基本生活习惯。以一个纯净水瓶为例,瓶盖、瓶身上的包装纸、瓶体本身分属于不同的垃圾,需要投入不同的垃圾箱。笔者在日本参观一家废旧汽车拆卸厂时看到,车辆拆卸后部件被分类回收,技术负责人介绍说,一辆汽车的回收利用率最低95%。由此可见,通过分类回收,很多资源可以循环使用,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而在中国,即使是专业的环保工作者也很难意识到要对这些生活垃圾进行如此细致的分类处理。很多群众甚至只是感受到了社区里的垃圾影响观瞻、恶臭难闻,并未深刻认识到垃圾已无地可处理,正在演变成为复杂的环境问题,进而成为社会问题。很多群众甚至还在以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任意抛撒垃圾。笔者认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既要依靠宣传教育,引导大家正确认识垃圾问题,也要从更高层面加强设计,用法治思维推动我国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团队里的成员素质高,又有好的主题来凝聚人心,那么只要宣传教育到位,就能团结力量实现预期目标。但在更多情况下,团队里的人员组成复杂,努力目标多元,没有强制力,难以获得共识,行动一致。垃圾分类是一项典型的群众运动,涉及面广,情况形形色色,要实现从随手一扔到细致分类的转变,绝非朝夕之功,甚至会遭到很多人的抵制。因此,开展好垃圾分类处理,既要设计好简洁、方便的分类收集系统,也要借助法制保障强制实施。

完成垃圾分类处理并不需要高科技,主要涉及生活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制订垃圾分类细则并不难,关键是每家每户每个人要执行到位。根据我国社会现状,不下决心强制执行,就不会自觉实施。依靠教育实现这种转变,过程太漫长,可能要付出相当大的资源、环境和土地代价。相反,规范行为后,举手之劳就会创造巨大财富。因此,将垃圾分类纳入《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体系是必须的。

将垃圾分类处理上升为法制层面并非小题大做。垃圾是一种富矿,与其花巨资源源不断地购买原材料,还不如开发身边的可再生资源。垃圾已侵占了很多土地,带来了严重的次生污染,必须控制垃圾增量,给可持续发展留下良田。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