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燕
冬季的玉树,是一道天上的风景。在大海一样起伏的草原上,有水晶般纯净的空气,有星罗棋布的佛塔、寺院,当然也有数不清的高原植物。酷爱植物学的园林专业毕业生钟雪莲,被一则山水自然保护协会发出的研修生招募公告吸引,不远千里来到这里。
钟雪莲想要揭开高原植物与文化的关系。在藏区,牧民的生活总是和植物发生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然而,越来越多的牧民开始淡忘这些植物,尤其是年轻的一代。记录下高原植物的文化,就是帮助牧民留下历史传承,拾掇文化的碎片。
然而,关于高原上的植物文化并无太多研究资料。如何入手呢?钟雪莲便从藏民的生活中发现端倪。挂在炉子边或是柱子上的青稞穗、自制的野葱调料、编成辫子挂在墙上的野草,都是她观察的对象。后来,她找到一本青海植物图册,开心不已。带着图册去藏民家请教当地人,又收获了许多知识。
民族植物学是一门有意思的学问,植物的生长往往是一个信号,反映了当地节气、民族生活的节奏。如藏语里有两种花,一种是矮金莲花,一种是蒲公英属的花。它们的取名是相对应的。矮金莲花的藏语名,翻译成汉语是牛奶多了。每到5月底,矮金莲花就会盛开,藏民养的牛产奶量就变大。它的盛开昭示着春天来临,万物生长,草多了,牛奶也就多了。后一种花正好相反,它的藏语名翻译过来是牛奶少了。根据藏语里的谚语而来:当它的种子像有生命的鸟镶满天空的时候,挤奶的姑娘就要伤心了。这种花一般盛开在秋末,那时高原上的草日渐枯萎,牛没有食物,自然奶量也变少了。
这个例子反映出藏族人的生活和环境的变化是和谐统一的。令人遗憾的是,好多牧民越来越健忘家乡的文化。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文化逐渐消失。
一种叫全缘叶绿绒蒿的植物,在当地有不能采摘的说法,据说摘了会下雨。钟雪莲追问过好些藏民,他们都说不清楚原因。玉树哈秀地区有一种植物叫狼毒,意思是棕熊的蕨麻。钟雪莲问,棕熊真的吃这个吗?被问的藏民感觉莫名其妙,说说而已,你不要太当真。
如果没人关注,植物文化确实一天天流失。钟雪莲开始做起乡土绘本的项目,收集民间物种的数据库,再传播出去。同时,她把自己在玉树一年时间调查植物文化的成果整理成册,分为植物与野生动物、植物与家畜、植物与神话、植物与药物、植物和自身性状五类。这些资料,但愿能丰富藏区植物文化的信息。
大老远去高原,研究那里的植物文化,那么反观城市的植物文化呢?说到城市,钟雪莲淡淡地说,城市里的植物不少,你可以记录一朵花四季的绽放,那也是对物候的总结。可是,植物不缺,缺的是文化。自然就在每个人的身边,看你愿意不愿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