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城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挖出个水缸存洪水
河北新增近四千万平米节能建筑
一批宜居城镇获表彰
中国城市学年会召开
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主战场
为城市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5年12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挖出个水缸存洪水
吉林省白城河湖连通工程变洪水为资源解决水困
 

◆郭京衢 霍晓

从小生活在胜利水库的养殖户马立兵今年格外开心,他养殖的生态鱼与河蟹喜获丰收。而这一切,得益于吉林省河湖连通工程。

2013年秋天,河湖连通工程不仅为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干涸10年的胜利水库引来新的水源,恢复3万余亩水面,更一改往日白城市因水而困的问题。

对于白城市而言,保障区域内城市水资源的调配与供给尤为重要。在经历松嫩流域大洪水后,白城市连年干旱少雨,河流断流,土壤沙化,生态环境进入恶性循环。

然而十年九旱,却又年年防洪。每到汛期,白城市过境的洪水量极大,但干旱时却无水可用,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成为当地棘手难题。为了走出困境,2012年起,吉林省启动实施“西部地区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河湖连通供水工程”(简称河湖连通工程),引蓄雨洪,涵养水源。如今,工程成果初显,既极大缓解了白城市干旱缺水的状况,也铺就了白城市未来生态发展之路。

为水而困

生态环境恶性循环

在历史上,白城市素有“东北水乡”之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白城市境内江河交错,1500多公里的河流长年不断流,蓄水泡沼多达700多个,水源丰沛,生态环境优良。

1998年松嫩流域大洪水后,白城连年干旱少雨,8条主要河流中的7条连续12年断流,700多个泡塘中仅57个有水。到2011年,东北最重要的莫莫格和向海湿地面积减少了90%。降水减少导致河流断流与地下水下降,土壤沙化程度日益严重。水变成了制约生态环境最重要的因素。白城市有口皆传的一句顺口溜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风沙漫天的环境:“一进洮南府,每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

白城市的生态环境就此开始恶性循环,土壤沙化以每年1公里的速度向东蔓延,草地资源以每年2%的速度锐减,生态屏障岌岌可危。“1998年洪水后,由于干旱缺水,向海原有的22个湖泊泡沼多数干枯,湿地一度由3.6万公顷减少到3000多公顷,减少90%还多。”白城市水利局副局长张柏良说起这段历史非常痛惜。

白城市所处的西部地区是吉林省重要的生态屏障,水资源的匮乏不仅使这里成为吉林省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水资源的合理使用也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

引水而战

引蓄雨洪涵养水源

松花江、嫩江流域平均10年左右一次丰枯变化,2010年区域性洪水过后,进入新一轮丰水期。在过去,过境洪水肆意流淌,造成洪灾,为解决这一现象,水利专家提出了“提水”、“引水”、“分水”的河湖连通工程构想。其基本思想就是挖建沟渠,引导洪水流向,针对地势低洼的嫩江等河流,利用泵站将洪水提至沟渠中,科学布局沟渠,将洪水分散至不同的水利工程、天然湖泊、泡沼中,让区域内各自独立的河湖连通起来,引用洪水来给散落在退化草原和盐碱地上的泡沼补水,为水库、湿地注入活水,打造良性的城市循环水系。省政府领导为此开展了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2013年6月,时任省长巴音朝鲁主持召开西部生态经济区规划座谈会,决定全面推进河湖连通这一重大生态水利工程,在白城市、松原市等吉林省西部地区,新建、改建、扩建渠道,使汛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3条河流的洪水通过沟渠直接引到天然湖泊中存蓄起来,形成河网密布、集中连片、河湖互动、动态平衡的生态体系。

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具体组织推动,将工程作为一件大事,全力以赴抓好落实。根据吉林西部河湖连通工程规划,白城市规划投资35.3亿元,连通水库泡塘124个。

目前,白城河湖连通工程已完成投资两亿多元,整治渠道54.8公里,新连通水库泡塘26个,增加蓄水11亿立方米。全省14个“河湖连通”应急试点工程已全面开工。预计到2020年,西部湖泡湿地总面积可达5300平方公里,在调蓄洪水、改善环境、带动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因水而兴

活水奔流草茂鹤鸣

河湖连通工程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干旱的泡泽、鱼塘、水库、湿地的水文状况都得到了有效改善,蒸发量增加,区域水分循环良好,数百平方公里风沙干旱区域得到恢复,改善湿地面积5.5万公顷,增加水面面积180万亩。白城市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立竿见影,城市水资源调配得到充分保障,生态养殖业也直接受益。

河湖连通工程有效地保护了脆弱的生态环境,河网密布的水系既可恢复动植物生长环境,也可降解污染、净化空气,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趋势。“草原的草平均高了两厘米。”白城畜牧局副局长张春雨说,“现在草原沙化、碱化速度明显减慢。”

2014年10月以来,从洮儿河到向海到旱区水库一路贯通,总计1.5亿立方米的新水,使163.5平方公里风沙干旱区域重现勃勃生机。

“风沙小了。”这是全面河湖连通工程实施后,白城市林业局副局长肖凤祥直观的感受。2013年、2014年,白城平均降水量达到459.7毫米和473毫米,远高于常年383.8毫米的平均水平;两年来当地风沙天气减少,强度减弱,2014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监测总天数的93.7%。

通过河湖连通工程,白城市累计为向海、莫莫格两大湿地补水6亿多立方米,恢复湿地近4万公顷。“湿地好不好,关键看水鸟。”补水后,莫莫格湿地鸟类种类增长近50%,白鹤由2000年以前的500多只增加到现在的3800多只,约占世界种群数量的95%以上,停歇时间和种群数量都堪称世界之最,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白鹤迁徙停歇地。补水后,向海湿地日渐水草丰茂,多年不见的东方白鹳、丹顶鹤、小天鹅等珍稀物种重回向海湿地。

河湖连通工程有效的保障城市水资源调配。白城市作为吉林省的粮产区,农业灌溉一直是城市用水的重要部分。河湖连通工程实施以来,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每年增加农田灌溉水量近3亿立方米,地下水最高时平均上涨了1.02米,约8000眼农田井得以恢复灌溉能力,扩大农田灌溉面积40万亩。2013年、2014年白城市粮食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2014年白城市粮食产量达到了82.07亿斤,创下了历史新高。

文章开头提到的马立兵只是白城市受益于河湖连通工程众多养殖户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白城市生态养殖业发展迅猛的通榆县通过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将境内的所有泡塘相连相通,工程共涉及向海、兴隆、胜利3座大中型水库和28个泡塘,总蓄水面积215平方公里,总蓄水量4.65亿立方米。

目前,一期工程已实现3个水库、11个泡塘和两块湿地的蓄水,总贮存地表水4.45亿立方米。河湖连通工程的有效实施使全县生态渔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并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据统计,2014年全县生态渔业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其中,河蟹、冷水鱼等生态养殖产业就占到了20%左右,而2014年白城市共增加养殖水面180万亩,去年渔业产量达到了3.3万吨,是近14年来最高产量。

河湖连通工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吉林省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次积极尝试。通过实践,吉林西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也使这项系统工程成效初显。

“河湖连通水丰沛,鹤飞羊欢生态归。花鲜荷青沃野风,西部美景令人醉。”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欣然写下的诗句不仅寄托着吉林西部“水至绿来,一通百通”的宏大梦想,更见证了河湖联通工程的战略构想逐步化身为吉林沃土上的生态飞跃。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