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推动绿色发展中强化责任担当
环境教育要着眼提升公众环境意识
垃圾处理方法选择应因地制宜
电力电缆不宜提倡“以铝代铜”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6年3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推动绿色发展中强化责任担当

 

◆王成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要求和目标。创新发展是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来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开放发展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其中,绿色发展是基础、是支撑,是关系发展持续健康的关键所在,有助于破解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深刻把握,其中绿色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境治理智慧,彰显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短板的坚定决心。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消化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积累的问题已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不仅是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补齐的重要短板,也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主要方面。环保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必须在绿色发展中坚持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为推进绿色发展最大限度地贡献力量.这不仅是环保工作的职责所在,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环保部门要做绿色发展的“急先锋”。绿色发展的核心是节约发展、低碳发展,用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前,污染排放总量偏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已成为绿色发展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环境问题成因复杂,治理环境问题需要系统考虑,综合施策。环境问题不仅关系百姓的身体健康,也事关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关乎政府公信力。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面向“十三五”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迫切形势和老百姓的迫切要求,解决环境问题慢不得,能早解决要尽早解决。陕西经过连续3年实行党政同责制度,强力推进治污降霾,以西安为重点的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变。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生态观、环保观为指针,始终坚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集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效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进能源、工业、农业、交通、建筑以及城乡生活等多个领域、多种污染物的协同共治,特别要优先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突出环境问题,下最大气力继续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区域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

环保部门要做绿色发展的“控制阀”。实现绿色发展,关键要从决策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空间布局、城市定位、产业布设、资源配置等方面避免粗放建设和重复建设,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区域环境容量,有效防止生态破坏,变盲目开发为科学开发,变无序开发为有序开发,变短期开发为持续开发,确保环境安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环保部门要当好环境质量的“晴雨表”。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工作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耳目”和“哨兵”作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网络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生态环境要素和点位全覆盖,实现环境监测手段立体化和环境预测预报实时化,加强环境质量变化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和制止影响环境质量的苗头问题,为各级政府进行绿色发展决策提供最可靠、最准确、最及时的监测数据支持。要坚决守住生态红线“控制阀”。发挥生态红线保护的基础性、指导性、约束性作用,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空间规划体系,推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科学布局、均衡发展,促进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要严格环保审批“杀手锏”。强化战略和规划环评,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严格建设项目环保验收,制订严于国家要求的建设项目准入标准、落后产能淘汰标准以及清洁生产标准,引导和倒逼产业“绿色化”。

在推动绿色发展中强化责任担当通过严守环保底线,统筹行业发展与污染控制,统筹增量控制与存量调整,切实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持续减排,消除污染。

环保部门要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绿色发展说到底还是发展,但发展的内涵、方向和路径都发生了根本转变。环保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成为绿色发展的“助推器”。一要切实坚持环保优先,强力推进发展转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必须在上项目、搞建设、抓产业上切实坚持生态环保优先,坚决不上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项目,坚决不要有损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坚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当前,最紧迫的是要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内支持什么禁止什么限制什么,逐一明确,公布清单,做到边界清楚、要求具体,公开透明,接受监督,落实到位。二要努力提升生态环境竞争力,构筑对外开放新优势。新常态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地方对外开放的名片,成为一个地方招商引资的条件。所以,适应新常态,就必须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工作上真正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更快改善和提升;在行动上真正把绿色发展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并转化为具体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只有认识并做到这一点,才能在新常态下形成竞争优势,从而抢占发展先机,取得发展主动。三要积极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通过严格环境执法和强化标准引导,促进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顺利实施。大力支持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加强政策扶持,畅通投融资渠道,通过完善环境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鼓励先进技术研发和应用,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和环保产业发展。四要大力推动公众参与,引导绿色消费革命。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和有力监督环保工作,大力营造全民盯防污染、全员社会共治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建立制度,完善机制,积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环境友好型消费,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转变,以社会公众对绿色消费的共同选择倒逼绿色生产和绿色发展。

环保部门要做捍卫绿色发展的“黑包公”。执法监管是保护生态环境最基本、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是环保部门捍卫绿色发展的硬手段。环保系统要自觉拿起环境执法的有力武器,通过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和强化法治手段,严格执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法律法规,持续开展环境执法系列专项行动,严惩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打击偷排、偷放等环境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恶意违法排污行为。建立网格化的环境监管长效机制,推动监管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严厉而精准地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要将企业守法行为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立违法超标排污企业黑名单制度,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曝光,接受社会公众谴责和监督。要用好挂牌督办、高限处罚、按日累计处罚、区域限批等制度和措施,对环保严格禁止的事项和行为实行“零容忍”。要加强环境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对于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企业和个人,要坚决按照刑法等要求追究责任,坚持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追究,促进环境守法成为常态,塑造良好的环境法治氛围。

环保部门要做绿色发展的“铁判官”。绿色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好不好,都要用环境监测数据说话,要用老百姓的感受来验证。国家生态文明改革“1+6”文件的出台,使生态环境保护由“督企”转向“督政”。环保部门作为发布环境质量信息数据的法定部门,要利用好环境监测数据,为环保督察、领导干部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环境离任审计等政策的施行履行好“裁判”的职能。要不断强化业务人员能力素质和技术水平,以“三严三实”的精神,按照空间代表性、管理针对性、历史延续性的原则,努力做好环境质量监测和分析研判工作,使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准确反映污染源排放状况、准确反映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准确反映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环境督察巡察、目标责任考核、干部离任审计、环境损害赔偿、环保责任追究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保证以上制度实施的正确靶向,真正让这些制度落到实处,使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真正指导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以对社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全人类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在工作中落实最严格的环境制度,执行最严密的环境法制,努力让绿色发展进入快车道,为百姓创造“天蓝、水清、山绿”的美好环境。

作者系陕西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