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上海探索节地生态安葬新模式
圣泉出雪山 活水泽牧民
自然保护区有人建有人管
矿山开采走上绿色道路
投入3.7亿调整城乡能源结构
生态安葬,缘何难推?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6年4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探索节地生态安葬新模式
葬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市民接受度逐年提高
塔葬3平方米可以安葬5代人。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蔡新华

见习记者刘静

近几年来,上海新销售的墓穴中,平均每年节地生态葬的比例大约占到5%,市民的接受度正在逐年提高。

日前,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上海目前共有公墓用地7500余亩,已用去5500余亩,仅剩下不足2000亩,公墓用地资源日渐稀缺,因此,节地生态葬是上海殡葬业改革的迫切需求。

殡葬用地消耗逐年降低

2020年墓地面积再减0.2m2

据上海殡葬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1997年时,上海地方法规曾允许墓地面积达到人均3平方米,但从2006~2007年起,民政部发通知,要求全国各地的新建墓地面积均不得超过人均1平方米。从那年开始,上海市殡葬管理部门开始大力推广小型节地生态墓,面积普遍低于人均1平方米,其中主打产品是面积在0.6~0.7平方米的传统小型墓。

“总体来说,上海目前每年新增的骨灰走向可以用1、3、6来概括,其中10%是各类生态葬、寄存和外运;30%是公益型墓地(主要是农村人口),60%是传统的经营型公墓(主要是城镇人口及郊区)。传统墓葬仍是主要方式,而节地生态葬每年大约在5%。”

受制于人多地少和人口深度老龄化的现实情况,上海市殡葬供需矛盾相对突出。

为节约土地,满足群众的基本殡葬需求,近年来,除推行复式家庭葬外,上海市从2006年开始研究推广小型墓(占地不超过1㎡)和节地生态葬式,如壁葬、寄存、植树葬、花坛葬、深埋等。到2015年末,全市绝大部分经营性公墓均可提供一种或多种节地生态葬式,小型墓占全市墓穴销售的比例已达到84.7%,海葬、壁葬、寄存、植树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葬式达到10.6%。

根据上海市殡葬行业“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十三五”期末,全市所有新销售的墓地都将控制在0.8平方米以内,比国家民政部要求的1平方米以内平均减少0.2平方米,全市新销售的节地生态葬墓地要不少于所有新销售墓地的40%~50%。

上海殡葬行业协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葬式多样化成为趋势,加上市民对节地生态葬接受度的提高,上海殡葬用地的消耗速度正在逐年降低,原来上海一年消耗殡葬土地在250亩左右,去年已减少到150亩/年。如果再算上未来若干年政府部门新增墓地专用土地供应的可能性,上海“死墓危机”、“无地可葬”的到来时间也许会往后推迟。

生态安葬从小众走向大众

去年更多市民选择节地葬

“2015年,上海全市死亡人口12.93万人,购买经营性墓地占到51%,选择骨灰堂和殡仪馆骨灰寄存的占24%,选择树葬、草坪葬、花坛葬、海葬和骨灰深埋的占12%,另外13%选择农村的公益性公墓。”这位负责人透露,相比2014年,选择生态节地葬的比例进一步扩大,“应当说,通过上海市近10年来的大力宣传推广,以及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生态节地葬在上海市已经从小众走向大众。”

这位负责人表示,创新型节地葬完全颠覆了墓葬的外形,目前主要分为草坪葬、花坛葬、树葬、壁葬等葬式,它虽然与传统葬式一样都没有改变骨灰保存方式,但占地面积更小,普遍为0.2~0.3平方米,有的甚至只占零点零几平方米;而节地生态葬与传统葬式最大的区别一是不占或微占土地,二是骨灰终级处理,主要形式为骨灰深埋可降解和海葬两种,暖冬园采用可降解骨灰罐深埋的树葬方式就属于节地生态葬。

日前,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推出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发布之后,上海某门户网站做了一次民意调查,吸引了超过两万名网友参与——

59.07%的网友支持家庭成员合葬;45.28%的网友支持倡导骨灰撒海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44.38%的网友表示“不支持”,另外10.34%的网友持“中立”态度。

“这说明厚养薄葬的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这位负责人说。

87岁的孔先生今年说服了家人将来为自己选择树葬,“人走后,最好的缅怀是‘心里想着’。我和家人一致认为,树葬绿色环保、节约土地,又文明节俭,骨灰融入大地,滋养树木生长,也是以另一种方式让生命在延续。”

节地生态墓早有尝试

复式家庭葬符合市场需求

位于奉贤区的上海永福园,占地近500亩,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一级公墓,其中有20个复式家庭葬,永福园副总经理王雅萍介绍,“复式家庭葬,是以塔葬的形式,一般三到四层,每一层是一代人,这样就能安葬三到四代人。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对于墓园管理方来说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对于老百姓来说节约成本。”目前永福园的复式家庭葬已经售罄,未来会根据市场要求继续开发。

一位选择复式家庭葬的市民称,这种方式更符合中国传统的殡葬文化,“所谓叶落归根,就是指你生的时候可以云游天下,死了就要回到父母亲身边,葬在一起。这样慢慢形成的祖坟,是中国家族的传统观念。

而颛桥寝园、淀山湖归园等近年来也相继尝试复式家庭葬,寝园的复式家庭葬墓碑上下分层刻制了几代逝者的姓名。颛桥寝园园方负责人透露,规划的50个复式家庭葬墓碑,已经售出30多个。

相比新型复式家庭葬的尝试,各个墓园中占绝大多数的双穴墓,能否改造和增加穴位,更加受人关注。记者采访多家墓园获悉,目前这项工作已经破冰。

“这在过去是不可以的,因为殡葬合同条约购销合同规定,一个墓穴对应使用人不能调换和增加。但现在为了配合推广节地生态葬,可以在原本双穴墓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人,用分层深埋的方法,将双穴墓改建成三穴或四穴,费用上只收取适当的改建费。”王雅萍表示。

据介绍,复式家庭葬能够较大程度节约土地资源。复式家庭葬式也渐渐得到了市民的认可。截至2015年年底,共试点开发复式家庭葬148套,已售出127套。

奖励措施正在出台

奖补惠民影响民风之变

上海市殡葬管理处介绍,上海的葬式结构(入土、入室、撒海)由“十一五”的80∶19∶1转变为“十二五”的70∶28∶2。骨灰撒海机构共举办131次骨灰撒海活动,5.7万名市民随船出海,撒海骨灰1.25万多具。海葬补贴由2007年的400元/具提高至2012年的2000元/具,“十二五”期间累计发放专项补贴2331万元。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上海市殡葬管理处通气会上获悉,上海市将在进一步推广节地生态葬的基础上,研究出台具体的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惠民政策。

据悉,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还正在研究推进“生命晶石”项目,通过无害化精制,将遗体骨灰转化为数百颗晶石颗粒,便于亲属保存和纪念,促进葬式和祭扫方式变革。据殡葬管理处透露,将按照九部委下发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上海实际,研究出台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惠民政策,在对海葬实行奖补的基础上,对选择壁葬、寄存、植树葬、花坛葬、深埋等节地生态安葬的给予奖励,促进殡葬改革,满足群众基本殡葬需求。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