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徐小怗 见习记者汤景茹南京报道 进入4月,南京迎来满城春色,然而在过去的3月,整个南京城还处于浓雾锁城的状态。与去年3月6个污染天相比,今年3月污染天同比增加了7天,PM2.5平均浓度为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7.5%。
据了解,大气扩散条件不利及区域性外来污染源是造成南京今年3月污染加重的诱因。
3月的空气质量较差,导致整个一季度南京的空气质量交出的答卷并不令人满意。
据悉,一季度,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46天,优良率50.5%,同比2015年下降9.5个百分点,空气污染45天,其中轻度污染30天,中度污染14天,重度污染1天,首要污染物以PM2.5为主。在影响南京市空气质量的各项污染物中,SO2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2%;NO2 、PM2.5平均浓度同比持平;PM10平均浓度为1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7%;CO日均值及O3日最大8小时值均达标。
为使空气质量转好,尤其针对3月份污染频发的情况,南京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已下达一系列举措,要求各有关单位合理安排生产,加强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控各类工地扬尘污染;加大道路冲洗、保洁频次;加强高污染车辆的路检巡查;并适时实施人工增雨,减少污染给公众带来的危害。
如何使这些举措变成常态化?据了解,今年3月初南京市委常委会已审议通过《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度实施方案》。方案从优化产业布局及能源结构、防治工业污染、绿色交通、扬尘管控、控制农业及生活污染、污染预警应急六大方面着手,通过分解32项任务要求,确保南京2016年PM2.5均值比2013年降低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