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蹲进四月麦田的女人
发人警醒的生态报告
那些美丽的外来“杀手”
庐山记忆
《薇甘菊》为何能上好书榜
赵苏环保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4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薇甘菊》为何能上好书榜

 

◆李青松

薇甘菊是一种外来生物。它具有多面性,既婀娜曼妙,又疯狂贪婪;既隐忍蛰伏,又蛮霸凶残。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薇甘菊正是可遇不可求的好题材。

因工作关系,我从认识薇甘菊到创作出报告文学《薇甘菊》也就仅有半年时间。有专家跟我说,我们天天跟薇甘菊打交道,怎么就没有写出你那样的报告文学呢?我笑了。其实,文学创作跟对一个事物认识的时间长短几乎没有太大关系,灵感是瞬间激发出来的,不是天天在一起熬日月熬出来的。

我之所以创作《薇甘菊》,最初的灵感来自于一位专家的一句话。那位专家叫常国彬。当时,我们正在中缅边境考察外来有害生物防控情况。常国彬指着一种开白色小花的植物说,这就是植物杀手。他扯断一节一边递给我看,一边说,它蔓延速度极快,被学者形容为“一分钟生长一英里”,遇树攀援,遇草覆盖。我问:“它叫什么?”他说:“薇甘菊。”

突地一下,我像被电击了一样,瞬间决定要创作一篇有关薇甘菊的报告文学,不但要呈现薇甘菊的恶,也要呈现薇甘菊的价值,以及薇甘菊的美。

报告文学作家理由说:报告文学七分跑三分写。我沿着滇缅公路进行了点与面相结合的纵深采访。回头又去珠江三角洲薇甘菊危害的重灾区寻找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又与多位专家在现场进行讨论交流,收获颇多。光是田野调查笔记就记了厚厚几本。由于前期采访扎实,开笔创作的过程便特别顺利。

其实,在创作《薇甘菊》之前,我一直在积累素材,打算创作一篇外来物种入侵中国的报告文学,只是没有找到切入口,不知从哪里入手写起。遇到薇甘菊之后,我一下找到了那个切入口,终于可以借助薇甘菊把我对生物的“害”、“利”、“美”的认识,痛快淋漓地表达出来了。

《薇甘菊》是个中性题目,因为我不想把它定性为害,我们对它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特别令我意外的是,这篇作品引起了博物学界和科普界注意。它既上了2015年6月中国好书榜,也上了2015年中国博物学荐读书目。

更让我意外的是,《薇甘菊》还被列入首都图书馆公布的“2015年请读书目”。据新京报报道,这份30册书目是由50万次的投票,近40位文化学者的两轮评选,结合多家书业机构排行榜后形成的。

其实,生态问题是描述人类生存状况的基本尺度,生态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人心如何,自然就如何。我们怎样对待自然,自然就怎样对待我们。自然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出我们的灵魂,照出龌龊和丑陋。当然,也能照出善良和温暖。

在创作《薇甘菊》的过程中,我思考更多的不是如何除害,而是如何利用的问题。可惜,目前对薇甘菊的利用几乎还是空白。《薇甘菊》发表后不久,一位搞菌类培育的专家找到我,她说利用薇甘菊可以培育出特大口蘑。我问有多大?她说一丛可达42斤,单朵可达一斤二两。后来,她还专门托人捎来一丛特大口蘑让我品尝,我放在厨房角落里,由于每天事务繁杂竟然遗忘了。

一个月后发现时,那丛薇甘菊特大口蘑还是那么新鲜如初。它居然有如此强悍的抗氧化能力?它的肌体上一定藏着不可思议的基因。科学家说,研究某一物种如同跟某一类人相处一样,了解越透彻越容易相处,也就越容易发现对方的价值。了解了一切,也就原谅了一切。

《薇甘菊》的最后一句话,我用了破折号。“美,可以使我们返璞归真——大自然,那里原本就是我们的起源。”我喜欢用破折号,而在这里用破折号却别有意味。因为破折号代表着持续不断的过程——同时,它还能够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 作家简介 ———

李青松,生态文学作家。代表作品有:《遥远的虎啸》、《告别伐木时代》、《一种精神》、《茶油时代》、《大兴安岭时间》、《开国林垦部长》等。曾获新中国六十年全国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孙犁文学奖、呀诺达生态文学奖。系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