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守护家乡湿地的大男孩
网罗天下
我本草木 极命山川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6年4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家乡湿地的大男孩

 

◆吴雯

1984年出生的成都大男孩巫嘉伟,有着1.92米的身高,常常惹人怀疑他是不是拥有异族血统。但是,这个高大的男孩却有着与其外表不太相符的爱好,喜欢逛花鸟猫狗市场。大学时,他更是主修林学,专研中国西南两栖爬行动物。现在,他已是成都观鸟会副理事长、西南山地影像工作室摄影师,热心倡导环保公益事业。

经常“光顾”花鸟市场的孩子

巫嘉伟的祖辈居住在成都西郊,那里的农村成为他自然意识的启蒙老师。上世纪80年代,成都的西郊还是一副田园牧歌的景象,河流、农田、树林、洼地仍然存在,尤其是村间河畔的几棵大树,成为巫嘉伟俯身观察鱼虾、蛙蟾,仰望飞鸟停歇的好地方。他把看到的、听到的记在心里,画在本上,成为他自然观察的早期记录。

长大了些,巫嘉伟就读于一个靠近成都鸟市的中学,又时常到成都著名的花鸟市场“青石桥”找老师补课,因此,花鸟市场成为他放学后时常“光顾”的场所。因为关注动物贸易,中学时,巫嘉伟自主开展了3年的成都鸟市贸易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写信给四川省专业的动物学杂志编辑部。感动于他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和热情,编辑部老师主动介绍小嘉伟与中科院以及四川大学的动物学专家们认识,开启了他奇妙的野生动物王国之旅。

爱上两爬动物,专注野外调查

报考大学时,巫嘉伟主动选择了林业专业,希望以更专业的背景从事自己喜爱的动物研究。

如愿以偿后,巫嘉伟如鱼得水,先后多次受邀参与国内外多所科研院所的野外调查工作,奔走于滇缅交界的独龙江、高黎贡山,滇老边境的西双版纳,以及四川的大凉山区、邛崃山等地,专注寻找神秘的两栖爬行动物。他观察记录了珍惜龟类——潘氏闭壳龟的繁殖行为,并对近年来发现的新物种——巴塘攀蜥进行再描述,讨论中国西南地区的宝兴树蛙分类等,这些内容都撰写成学术论文进行了正式发表。

这些与自然朝夕相处的经历,丰富了巫嘉伟的人生。除了两栖爬行动物,巫嘉伟还有一个兴趣爱好,那就是寻找和欣赏林间湖畔的野鸟。一个望远镜,一本野外观察手册,就能让他沉浸其中。他的摄影作品也常常为人称道,作品“好奇的勺鸡”和“小麂”,曾荣获四川省第一届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一等奖和二等奖。

有着如此才华和爱心的巫嘉伟,自然不满足于从个人层面欣赏鸟类。2004年,成都观鸟会成立,热心鸟类观察的巫嘉伟担任常务理事。后来,他又加入西南山地影像工作室,与一群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年轻人,以西南地区为据点,展开自然摄影。

心忧环境,保护家乡湿地

多年的自然观察,让巫嘉伟对家乡的环境变迁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他意识到,保护已经迫在眉睫。2007年,他加入成都本土的一家关注农村社区与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成都康华社区发展中心,专心投入成都平原自然生态的保护,尤其关注逐渐消失的湿地。

云桥村地理位置特殊,徐堰河、柏木河、柏条河三大河流穿过,属成都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2008年,巫嘉伟和小伙伴们在云桥村发现了这块湿地,开始着手湿地生态系统的人工干预恢复项目,2011年项目正式开始。现在,云桥湿地的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不仅发挥着天然水质净化器的作用,也给当地的野生动物,如池鹭和青蛙等种群繁殖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益处。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