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莱芜市近年来坚持以风险防范为核心,围绕预防、预警、应急三大环节,完善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4项工作机制,强化风险源监管,推进全过程管理,维护全市环境安全。
莱芜市建立了市、区、园区和企业4级应急预案体系,全市82家重点风险源单位编制预案185份,全部按要求完成报备工作,并定期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组建了由25名专家组成的全市环境应急专家库。
莱芜市与莱钢集团、泰钢集团、鲁矿集团等10多家大型企业签订了环境应急处置保障协议,组建全市环境应急物资信息库和应急处置队伍。定期组织全市环境应急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深入园区、企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调查处理办法等法规制度宣贯活动。
为全面排查环境安全隐患,莱芜市采取部门联动、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对全市重点风险源单位开展全覆盖、多轮次隐患排查。今年以来,市区环保部门累计出动检查人员343人(次),检查涉危险化学品、重金属、危险废物等重点企业101家(次),尾矿库32座(次),加油加气站131个(次),排查治理各类环境安全隐患400余个。莱芜市将排查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的全市生态环保竞赛考核中,定期向社会公开环境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在辐射环境安全监管方面,莱芜市编制了全市辐射装置地理分布图,将58家辐射单位监管信息全面、直观地标注在图中。强化移动探伤辐射设备监管,从严规范要求Ⅱ类X射线装置移动探伤备案,严格核查相关单位、操作人员资质及操作规程等。及时依法处置废弃放射源。截至目前,全市共安全收贮26家单位放射性废源88枚。 刘瑞雪 张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