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积极应对高新技术污染
绿色装修 不能成为幌子
“绿考”要成硬约束
环保局长该被停职吗?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6年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极应对高新技术污染
高新技术污染形式多样、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要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必须下大力气解决高新技术污染这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李建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在研发、生产、消费、废弃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也已成为一种污染重要来源,值得关注。高新技术污染形式多样、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要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必须下大力气解决高新技术污染这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要完善治理高新技术污染的法律法规体系。要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各方行为、明确各方责任、设定各方违规的后果,以此来促使各方切实履行环境义务。环境立法要与时俱进,把源头控污作为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把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作为实施各项环境法规的目标导向。要强化高新技术企业的环境责任。可以借鉴国外治理高新技术污染的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环境责任制度。对凡是有可能涉及到高新技术污染的企业进行事前申报、立项、审查;生产过程中进行全流程污染控制和检测;事后实行“谁生产,谁收回”的高科技产品收回制度,切实做到对高新技术产品从研发、生产、消费、废弃、回收、处置等全过程的环境管理, 从而界定产业链各方应承担的责任。要做好技术引进的环境评估。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进行技术更新后,会把一些污染严重、产业附加值低的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因此,在鼓励高新技术引进的同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技术引进的各项法律法规,切实履行技术引进的各项程序,认真研究高新技术引进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和危害,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国外污染源向我国境内转移。

要健全促进高科技产品回收利用的政策扶持体系。废弃高新技术产品回收体系的建立,既是治理高新技术污染的重点,同时也是治理高新技术污染的难点。高新技术产品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急需政策支持。要积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回收、处理、再利用自己的产品。许多废弃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含有大量的可回收利用的有色金属及电子零部件,企业如果能够自己回收、处理、再利用自己的产品,无论对企业、对环境还是对社会,都是一件好事。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自觉回收、处理其报废的产品,构建“谁生产、谁回收”的废旧高科技产品收回制度,把废弃物的管理与生产有机地联系起来。大力扶持高科技产品回收产业的发展。废弃的高新技术产品属于特种垃圾,在回收、拆解、再利用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员去操作,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政府应该区别情况、完善政策、分类监管。一方面,坚决取缔目前普遍存在的以个人为主,零散、简单、低水平、粗放式的高新技术产品回收作坊;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大力扶持专业化、规模化的高新技术产品回收企业的发展,促进高科技垃圾处置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全力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回收、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相关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制造适合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回收产业发展的先进设备。

要构筑调控高新技术污染的税收奖惩体系。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些污染通过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可以避免的,比如使用可降解的原材料、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等。但是,许多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宁愿选择高污染技术和原材料进行生产。这就要求政府赏罚分明,运用税收等经济杠杆,奖优罚劣,引导企业重视污染的防治。具体而言,对污染严重且没有采取有效改进措施的企业,可以考虑提高税率,或者额外加征环境税;对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或者积极研发废弃高新技术产品回收处理技术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降低税率或减免部分税收。

事实上,运用税收杠杆来调控高新技术污染,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政府,客观上都具有正向效应。一方面,通过奖惩机制,促使企业自觉地履行环境责任;另一方面,多征的税收可以直接用于环境保护,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负担。

在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只要这样,才能实现科技为人类造福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委党校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