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产业周刊-技术
3上一版
 
推动技术评估与应用 强化对环境管理支撑
把修复技术转化为有效生产力
铅酸蓄电池再生有术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6年10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技术评估与应用 强化对环境管理支撑
水专项环境技术评估及推广体系研究与流域示范课题取得初步成果
 

本报记者陈湘静 特约通讯员刘秋琳北京报道 自2007年启动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以来,我国环境技术管理工作对污染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五、十二五持续两个五年,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推动技术管理和环境管理的有效衔接,增强对环境管理制度的技术支撑,“十二五”初期,国家水专项部署了“国家环境技术评估(BAT)及推广体系研究与流域示范”课题。

本报记者日前独家获悉,经过3年多的系统研究,这一课题已在多方面卓有成效,尤其是在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导体系嵌入环境管理制度、基于BAT(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的行业减排潜力分析、技术评估方法的推广、设备测试与评估等方面,已取得实践成果。

“水专项“十一五”技术评估项目初步建立了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顶层框架和评估方法学,切实提高了当前水污染防治技术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真正成为国家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指出。

“我们做这么多研究,实际上主要是为管理服务的。能不能嵌入到环境管理体系,这是最后一公里。”原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秘书长韩伟表示。据了解,课题由清华大学承担,河北环科院、江苏环科院、江苏中宜环科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参与。据专家介绍,课题从一开始就与环境管理特别是基层环保工作、环保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主要进展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研究团队系统分析了环境管理的需求,从环境管理制度上寻找结合点,并重点对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的环评、“三同时”验收等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环保技术需求进行了研究。同时,针对技术在行业污染防治中的作用,该研究从理论的角度建立了基于BAT的行业减排潜力分析方法和虚拟生态工厂系统,并在造纸、纺织、钢铁3个行业进行了试点。过程中,该研究还科学系统地建立了基于BAT的“原料-工艺-技术”工业全过程模拟的环境管理机制,提出了新的面向未来的方法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政策、BAT 指南、工程技术规范等技术指导文件纳入环境管理制度相关文件的方法和模式,形成了污染防治技术政策、BAT 指南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关管理文件的建议方案、工程技术规范等技术指导文件纳入“三同时”各环节的管理文件的建议方案,以及BAT 指南纳入总量控制制度相关管理文件的建议方案等。

另外,实施了技术评估方法推广应用,在重点流域开展了行业技术评估试点。

“课题组在太湖等流域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印染废水、畜禽养殖污染的技术评估试点示范。” 据专家介绍,针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迫切需求,课题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评估指标体系。“通过AHP法对农村生活污水典型处理技术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结果,首先推荐的技术为DSP工艺,其次为厌氧池+脉冲多层复合滤池+人工湿地,其余依次为:厌氧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微动力生化+景观绿地、MBR、厌氧滤池+氧化塘+生态渠。”课题在技术评估试点方面取得的成果分别纳入了《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用技术汇编》(由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以及《太湖流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专项整治方案》(由当地省环保厅、农委、太湖办联合发布)等省级/流域管理文件。

第三,课题组依托国家级环保园区,建成了“1+N”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设备测试评估平台,对格栅类、刮吸泥机类、曝气器类设备等共计10余项开展专项检测。同时,依托平台制定并公布《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设备先进目录》(第一批)、《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2015年度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设备先进目录》、《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设备淘汰目录》(第一批)、《园区环保设备品牌标准》等多项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设备标准。据了解,此举不仅引领环保设备从低端向高端制造转型,同时促进园区环保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并已经在环保产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