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育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国外特色小镇
无特色 不小镇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6年1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以改革创新推进规划、建设和运营
无特色 不小镇

 

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近日公布,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等127个镇名列其中。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建设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不仅是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

发展目标

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

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据统计,到2015年,我国建制镇(不含城关镇)总数量约为1.88万个,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其覆盖率将达5%。

所谓特色小镇,是指相对独立于市区,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求,主要是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建设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其定位在集约化、高水平的产业发展,即空间“小而美”、环境“绿净美”、产业“高精尖”、人员“高知尚”、社区“宜乐创”。

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三个坚持”,即坚持突出特色、坚持市场主导、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突出特色,就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发展特色产业,防止千镇一面,防止一哄而上。

坚持市场主导,就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防止大包大揽。同时,要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防止盲目造镇。

坚持深化改革,就要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平台,发展新经济。

现实意义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小城镇如何发展,一直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还比较滞后,一是发展动力不足,产业发展比较薄弱,重点产业不突出。二是在城镇化中的承载作用过小,尚未成为人们长期稳定的居住地,管理系统落后,生态问题严重。目前很多小城镇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医疗、教育、商业等服务设施差。三是城镇建设水平较低,缺乏地域、民族和传统文化特色。另外,缺乏内生动力、缺乏扶持政策、基建资金投入不足、重城轻镇等观念也在制约着小城镇的发展。

而国家开展的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则很好地规避了这些问题,让我们看到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与传统小镇有所不同,特色小镇在形态上,既可以是大城市周边的独立社区,也可以是内部相对独立的街区,可以共享大城市的社会服务和福利;在产业上,依托某一特色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在最大程度上吸引人才,推动创新;在环境上,有力地推动了小镇环境问题的解决。

开展培育特色小镇工作,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综合考虑人口空间结构,区域承载负荷所做出的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有利于促进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发展,增强小镇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彰显当地特色传统文化,有效带动村镇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促进农业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从宏观层面来看,特色小镇的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市民化”、“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创业”等大战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零下一度

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

大如小城,小如街市,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不乏人气,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镇留给我们的印象。由于特色小镇景色宜人,又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被视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形态而备受青睐。

小城镇是城乡连结的节点,一端连着城市,一端连着农村。从城镇化的进程来看,小城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具有城市不可比拟的绿色发展优势。同时,站在新的风口,小城镇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按照有特色、有重点发展的原则,近年来,我国已经确定了3675个全国重点镇、25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38个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一批美丽宜居小镇示范。

而培育特色小镇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条有效路径,不仅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还有利于实现人口、资源和生态的协调发展。随着特色小镇建设的推进,就近、就地城镇化,正在成为城镇化工作的一大抓手。

要在创新与发展中形成核心竞争力,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城镇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依据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培育对象,避免千镇一面。

如何避免同质化?首要一点就是突出特色,以特兴城。所谓特色,包含经济特色、民生特色、生态特色及文化特色等,尤其是优势特色产业。在规划和建设中,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从地缘战略、区域经济、产业链、行业趋势4个角度实现精准定位,突出比较优势,结合产业规划,充分发挥小镇的特色和长处,促其做精、做专、做强。

以大带小,联动发展。小城镇发展要和毗邻

的中大城市联动起来,根据自身优势积极承接毗邻中大城市向外疏解的功能,通过统筹规划布局,集聚特色功能,实现产城融合。通过借大城市的力和势,促进自身加快发展。同时,也可有效降低紧邻一二线城市的人口压力。

科学规划,务实推进。合理的战略规划是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基础。特色小镇是一个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局部构成的整体,其发展必然会面临很多整体性问题,如对环境重大变化的反应问题,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问题,对生产要素和经营活动的平衡问题,对各种基本关系的理顺问题。谋划好整体性问题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其关键就是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小城镇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依据经济原则、需求原则、集约原则合理规划,不能贪大求洋,更不能冒进,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除了产业集聚带来的经济效益,特色小镇在建设中还要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这是小镇文化的内核,也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所谓原生性和鲜活性,是指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只有外壳,而无鲜活乡土文化内涵的小镇是难有生命力的。在规划设计上,借鉴传统建筑手法和规划理念,体现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特色、不同民族的建筑特点,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和谐与融合,才能留得住乡愁、留得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十三五”如何推进小城镇建设?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小城镇建设的目标,一是发展特色镇和重点镇,建成一批富有活力和魅力的特色产业小镇、旅游小镇、文化小镇、宜居小镇。二是改善一般小城镇,使大部分小城镇成为具备基本功能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心。规划纲要提出,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小城镇承载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居民安居乐业,带动农村发展作用明显增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小城镇的发展有3个重点方向,一是推动小城镇的发展与疏解大城市功能相结合,二是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三是与服务“三农”相结合。通过小城镇这个支点为服务农村提供平台,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实践案例

浙江以改革创新推进规划、建设和运营

特色小镇成为转型新引擎

在此次公布的特色小镇名单中,浙江省有8个,是最多的省份。201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原则,在全省建设一批特色小镇。这些小镇聚焦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高端装备制造业、金融等七大产业,兼顾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特色小镇正成为新常态下浙江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供给侧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目前,浙江省共创建培育了130个特色小镇,在产业定位上力求“特而强”,在功能叠加上力求“聚而合”,在建设形态上力求“精而美”。

从浙江特色小镇的成功案例中,可以总结出很多值得借鉴的理念。一是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作为总原则,在厘清政府、市场、企业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民企、创业者三个主体的作用。二是借助互联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小城镇做得更专、更精、更强。三是保护生态,促进绿色发展。青山绿水是宝贵的资源,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使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四是注重引入战略投资者,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小镇建设和发展。

代表小镇——

云栖小镇

云栖小镇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是一个以云计算为核心、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为产业特点的特色小镇。在当地召开的云栖大会,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以及DT时代技术分享盛会。2015年召开的云栖大会吸引了全球两万多名开发者以及20多个国家、3000多家企业的参与。

小镇建设一年来,发展迅速。2015年,实现涉云产值近30个亿,完成财政总收入2.1个亿,累计引进企业328家,其中涉云企业达到255家,产业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梦想小镇

梦想小镇筹建于2014年8月,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三级重点培育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主攻“互联网创业+风险投资”,致力于打造众创空间的新样板、信息经济的新增长点。目前,入驻梦想小镇的创业项目已达500 余个,吸引了400多个互联网创业团队、4400多名年轻创业者落户,300多亿元风投基金蜂拥而至,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创业生态圈。

政策建议

完善小城镇投融资体制机制

特色小镇建设获政策力推,发展已进入快车道,附加产业规模庞大,投资规模巨大,未来发展前景极具想象空间。

要确保特色小镇建设的高效、有序开展,必须要有政策护航,并实现投融资等机制创新。《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表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也会给予适当的奖励。下一步,有关部门还将研究特色小镇金融扶持政策。同时,浙江、山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以中心镇、特色镇为重点,也纷纷出台了资金、土地、税收、保障房等政策。

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总结了目前特色小镇的主要运营模式:一是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政府负责小镇的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和审批服务,引进民营企业建设特色小镇。二是政企合作、联动建设,政府做好大规划,联手大企业培育大产业。三是政府建设、市场招商,政府成立国资公司,根据产业定位面向全国招商。

在政府参与的基础上,谋求战略性合作,鼓励各类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如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内容进行分类,对于成本收益划分比较明确的项目,积极鼓励企业资金的进入;在较高的行政层级上,将一定数目的特色小镇建设集中打包,通过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地方政府可以制定一些特殊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整体进入,承建和运营特色小镇。PPP模式就是建设特色小镇一种很好的方式。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