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十五载长歌行
2016公众环保行
边陲傣女环保情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6年1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十五载长歌行
——记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张丽君
张丽君在实验室。
 

◆本报记者杨爱群 通讯员王小娜

“其实我只是一心扎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中,没放弃也没动摇,这很普通,最多只能算执着。”朴实的语言,让记者对这位在环境监测岗位上工作了35年的女站长张丽君充满敬意。

张丽君与内蒙古自治区环保事业同步成长,主持完成了多项环保重大研究项目和工作任务,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表彰的突出贡献专家,2015年,她又被环境保护部授予第一批25名“全国环境监测尖端人才”之一。光阴如梭,张丽君皱纹渐增,然而她守护美丽内蒙古的信念却矢志不渝。

上世纪80年代初,张丽君大学毕业后便来到自治区环境监测站工作。时值内蒙古环境监测起步阶段,张丽君利用自己分析化学专业优势,和同事们从零开始,组建了环境监测科研实验室,一件件置备实验仪器,一次次探索和改进实验方法,历经艰辛。有时,大家一起出现场监测,人、仪器设备以及野炊用的锅碗瓢盆一起挤在敞篷卡车的车斗上,从一个采样点辗转数百公里才能颠簸到另一个采样点。到了目的地,大家浑身都像是散了架,连续一个多月回不了家。但是,辛苦归辛苦,张丽君他们却能以苦为乐,总是欢声笑语,充满朝气。

1983年,张丽君执行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第一次“呼伦贝尔盟国土资源考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项目。白天,她和同事们一起采集样品,晚上,又在一起分析测定数据。每天外出,吃的是前一晚蒸好的馒头,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零下30多度的天气,馒头被冻得硬梆梆的,啃都啃不动,只好放在怀里焐一焐再吃。由于超负荷工作以及居住条件阴冷潮湿,张丽君突发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高烧不退,膝关节肿大,一个人无法站立与行走。为了不影响项目进度,张丽君坚持选择了边工作边治疗。由于治疗不及时,慢性关节炎的病根落了下来,困扰她至今。

“环境监测工作就是这样,条件艰苦是特点之一。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得做好不怕吃苦的准备。”张丽君说。她背过几十斤的仪器设备爬几十米高的电厂和锅炉厂的高塔采样,因为工作劳累先后两次住进医院。2015年天津港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接上级指令,已经57岁的张丽君第一时间带领自治区环境监测系统技术人员驰援天津,进入爆炸事故核心区协助开展监测工作。

一个环保重大决策的出台,建立在大量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作为省级监测站的一站之长,张丽君在站内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担任技术总负责人,科学真实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情况,维护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客观、准确、公正和科学。

在她的带领下,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团队先后获得环境保护部科技进步奖9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跻身国内监测科研能力先进行列和国家环境监测网一级站。张丽君也成长为内蒙古自治区监测、环境科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资深环保专家。

多年来,经张丽君亲手分析测定和技术审核出具的环境监测数据、专业技术报告,主持和负责完成的环保科研课题和重大环保业务项目,在自治区环境管理、科学决策、预防污染、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她主编完成的《内蒙古平原、丘陵、城市地区空气质量模式应用技术规范(DB15T/131-93)》及其应用指南,开创了内蒙古自治区大气环境污染和环境空气质量研究领域的先河,也奠定了她在自治区内这一学术领域的技术权威地位。

35年长歌行,爱岗敬业、履职尽责、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等品质已经深深烙在张丽君身上。30多年来,她最强烈的感受是时间过得太快,“对环保人来说,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对绿水青山的期待,除了个人感情外,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张丽君说。这责任让她坚守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努力地守护家乡。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