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土壤环境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昔日烂泥滩 今朝水稻田
示范区盐碱危害将降到轻度以下
十堰新增7类危废处置项目
重庆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
谁生产谁回收 废弃农膜获新生
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交流会召开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6年1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民生、生态、经济效益3方面建立耕地土壤环境成效评估体系
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交流会召开

 

◆本报记者邵丽华 刘俊超

由中国土壤环境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土盟)、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及河南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6全国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交流会暨农田修复试点项目考察活动”日前在河南省济源市召开。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室教授侯红介绍,通过国家长时间的研究,从源头控制、保护、治理末端等全过程影响因素,从社会民生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3方面,建立耕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成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才是能够支撑我国耕地土壤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

河南法学会环资法学研究会会长王群介绍,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已经起步并逐步展开,地方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调研已全面进行。

济源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卢一富介绍了济源市进行土壤污染防治的具体办法:一是淘汰落后产能,累计淘汰退出涉重金属企业74家,涉重金属企业总数由原来的80家减少到6家,并进行优化布局。二是改造提升工艺,全部采用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富氧底吹熔池熔炼一步炼铅工艺,持续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铅硫回收率加大,降低污染负荷。三是严控发展规模,通过规划环评,从严从紧限制涉重企业发展规模,“十二五”期间铅产能未增加1吨。四是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对环保设施运行、物料贮存及固废处理、无组织排放等严格核查,实现重金属污染源废水、废气排放在线监测。

在土壤污染应急防控治理综合方面,济源市对豫光金铅等3家铅冶炼骨干企业1公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的6900亩土地全部进行了流转,由企业租用建设防护林带。粗铅冶炼企业周边敏感村庄整体搬迁进入市区或镇区,并开展土壤污染修复试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大面积推广探路。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还实地参观考察了位于济源市克井镇塘石村北轻度污染农田试验区。

□地方案例

多措并举修复污染农田

记者实地探访了济源市克井镇塘石村北轻度污染农田试验区。这个项目于2014年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其中国家资金1966万元。项目实施周期5年,规模为500亩受污染农田,包括小试和扩大两个阶段。

据专家介绍,这块土壤修复技术分3个标段。

一标段采用植物萃取修复技术,是在污染土壤种植对镉、砷、铅超富集的植物,通过植物的萃取作用,使土壤中的重金属迁移至植物的茎叶部分,再通过刈割植物的地上部分,然后焚烧减量化安全处置。该标段由中科院地理所等3家单位分担试点。目前,各试点均已种植多种种类和品种的超富集作物,比如一些南方植物蜈蚣草、东南景天、伴矿景天、龙葵等,还有一些本地植物如鬼针草、蓖麻等。

二标段采用稳定化修复技术,通过添加稳定剂,与土壤重金属发生吸附、沉淀、络合等化学过程,固定土壤重金属,降低土壤镉、铅、砷等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减少农作物吸收量,保证农作物质量安全。

三标段采用异位稳定化修复与其他技术,由河南金谷和上海康恒两家单位分担两个试点,河南金谷采用超顺磁磁分离修复技术,用超顺磁材料的官能团先吸附土壤中重金属,再通过磁设施使吸附在超顺磁材料的重金属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然后经解吸过程使超顺磁材料和重金属分离,超顺磁材料再生重复利用。

据了解,康恒公司采用异位稳定化,将需修复土壤集中在一起,加入土壤修复一体化设备,通过设备的高效破碎混合布药功能,使土壤和药剂充分接触反应,达到更好的稳定化效果,处理后土壤再回填。

最终,各种方法通过种植农作物验证,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符合《粮食卫生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并且作物产量不减。同时,进行经济评价,提交修复技术应用指南和推广意见,提出修复过程环境风险防范对策措施。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