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下一版4
 
下定决心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
砥砺前行 奋力治霾
部分企业直排超排 预案操作性不强
贵州草海保护区迎来候鸟越冬高峰
钢铁行业差别电价将更严格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砥砺前行 奋力治霾
——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张楠

2016年已经离去。回顾这一年,大气治理依旧是举国上下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3月全国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重拳治理大气雾霾。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2016年年初就到北京市调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在与环保相关的各种媒体见面会、记者会上,媒体记者提问最多的问题就是大气污染治理。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贯穿到环境保护工作各领域。要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

这一年,大气治理工作围绕着改善环境质量这一核心,向着“五化”方向前进,向着人民的期待前进。

不懈的努力换来了空气质量的改善。2016年1~11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0.5%,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PM10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

重污染天气应对及时、科学、有效

2016年12月2日~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由于提前一周预测到这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环境保护部及时向各地发出预警提示。之后,区域内60个城市启动预警应急。

这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第一次真正形成了统一预警应急、区域联防联控的局面,是一次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的成功实践。

这是2016年出现的一个重要变化。

在这一年的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我们看到,预测预报更精准,预警启动更及时,应对措施更科学,应急联动更统一,落实措施更有力。

现在,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可以提供未来3天的城市AQI预报,在重点地区发布10天污染形势潜势分析。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过程预测准确率接近100%,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空气重污染等级预测的准确率约80%。

2016年10月以来,环境保护部上收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80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并组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建立了集成12个颗粒物成分站、31个激光雷达、1台移动走航车和“2+18”城市手工采样的颗粒物组分科学观测网。

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等单位形成的空气质量联合预报技术平台,在过去一系列重污染天气预报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各省(区、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全部建成。部分城市环境基础数据实现共享,进一步提高了区域预测预报的精度和准度。

环境保护部还组织建立了会商制度,通过与气象部门、省级预测预报部门、地方城市会商,将预测预报落实到具体城市。

这一切,确保了重污染天气过程预测预报的精准度。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执行统一的预警分级标准,又为实现区域内重污染天气应对行动统一加码。

2016年12月16日~2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了这一年秋冬季节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污染程度最重、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

在这一轮重污染天气过程到来前,环境保护部于12月15日发布预警提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有28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20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统一预警应急、区域联防联控渐入佳境。

单双号限行、公交车免费、企业停产限产、工地停止施工等公众和企业共同参与重污染天气应对。

环境保护部派出16个督查组,督查各地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落实情况。

北京、天津、河北等各地政府派出检查组,加强检查和引导。

借助高科技手段,可以实时观测污染组分变化情况,动态分析污染成因,让重污染天气应对更加科学有效。公众参与、各级督导,让应急措施落实更加到位。

初步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中,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20%以上。其他城市红色预警应急措施对各地排放总量的减排比例也在15%~30%左右。

正是靠着及早预报、及时启动应急方案,政府、企业、公众协同一致,在雾霾面前,显得更加从容有力。

预警约谈、达标管理、区域协作,制度体系更完善

根治雾霾,需要针对重污染的治标措施,更需要功夫下在平时的治本之策。

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的治本之策进一步明确。

这一年,考核评估体系更加完善,预警约谈更加有力。

中国工程院组织对《大气十条》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并发布报告。评估认为,全国城市PM2.5、PM10浓度呈下降趋势,但环境空气质量面临形势依然严峻,个别省份的PM10年均浓度有所上升。

环境保护部每季度开展大气环境形势分析,对各地大气环境质量情况进行对标,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对于问题严重的地方,及时约谈督促。

2016年,环境保护部对14个省(区、市)及时预警,并与地方共同商讨,分析原因,提出意见建议。

由于空气质量明显恶化,环境保护部第一季度约谈了山西长治、安徽安庆、山东济宁、河南商丘、陕西咸阳等5地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第三季度,又约谈了山西阳泉和陕西渭南。

这一年,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管理制度继续向前推动。

实施达标管理,就是要让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

目前,《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尚未达标的地区纷纷行动,石家庄、沈阳、上海、武汉、兰州……纷纷开始编制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标规划。

已经达标的城市也不敢松劲。深圳,作为提前达标的优等生,2016年主动提出,到2020年PM2.5年均浓度降到25微克/立方米。

这一年,《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印发,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新型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将逐步建立。排污许可证制度有助于逐步实现由行政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向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转变,控制的范围逐渐统一到固定污染源。

这一年,区域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应对中,区域协作作用巨大;G20峰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中,区域协作功不可没。实践证明了区域协作的必要性,又推动了区域协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这一年,大气污染防治常规工作也取得持续进展。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新建项目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连年实现负增长。

——大力治理散煤污染。北京市四环路以内实现基本无煤化。天津市完成武清区散煤摸底工作,完成煤改电3.1万户。河北省保定、廊坊18县被划为禁煤区。

——有序推进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2016年,截至11月,全国完成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约4.25亿千瓦,约占全国煤电装机容量的47%,电厂煤耗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河北省率先完成全面改造任务。

——继续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升级新生产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轻型车国六标准。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016年预计全年可以完成预定任务。提升车用燃油品质,东部地区11个省市开始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船舶污染纳入大气污染防治视野,4月1日,长三角率先设置船舶排放控制区。

——强力推进秸秆禁烧。通过发布秸秆焚烧情况预警,督促地方政府不断强化秸秆禁烧工作。2016年夏季共监测到全国秸秆焚烧火点343个,比2015年同期减少639个,下降了65%。

坚定信心,啃下硬骨头,打赢持久战

回顾2016年,成绩令人欣慰,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大气污染防治还有几块最难啃的骨头,需要付出长期努力。这几块硬骨头都是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民生等密切相关的,难以在短时间内攻克,必须打好持久战。

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指出了这几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第一块硬骨头,散煤。

虽然2016年北京、廊坊、保定等地的散煤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形势依然严峻。冬天,大江南北的人们都希望能有舒适的室温,于是,自采暖范围逐步扩大。怎样既不影响大家的生活质量,又减少散煤使用量,成为一个难题。

这个难题也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时强调,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

第二块硬骨头,机动车。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除了这些代步工具,中型车、重型车污染也日益突出。但是,这些重型车往往与运送生活物资相关,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工具,也是一些群众的谋生之路。怎样既不影响日常生活,又能解决尾气污染,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难题。

第三块硬骨头,小散乱企业。

这些小散乱企业大多位于农村,而且其中大都是当地群众的收入来源。但是,由于工艺落后,缺乏相应的环保设施,这些小散乱企业也是污染的来源。既要彻底解决小散乱企业带来的污染,也要考虑群众的生计问题,还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这成为又一个难题。

陈吉宁在回应关于大气污染治理的问题时说,治理雾霾共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污染的排放量超过环境的容量,这个阶段可能对污染原因没搞清楚,付出再大努力也见效微弱;第二个阶段是持续治理阶段,但易受风速、湿度、降雨等自然边界条件影响,治理效果会出现波动,时好时坏。第三个阶段是进一步治理污染排放阶段,此时不再受气候条件、水文条件、边界条件等影响,环境问题得以解决。

目前我国正处在第二个阶段,而且这个阶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面对难题,我们要不忘初心;面对治理效果出现波动,我们要坚定信心。在未来的路上,有“两高”司法解释对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顶风排污将被从重处罚的规定,有排污许可制度的逐步覆盖,有1436个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如期上收,有区域协作机制的不断成熟……人们应该有理由相信,大气污染防治这场持久战一定能打赢,那些失去的蓝天会越来越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