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海口年会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17年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题:生态文明·共治共享——谱写美丽中国新篇章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海口年会

 

2016年12月17日至18日,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在海南省海口市成功举办了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海口年会。会议以“生态文明谱写美丽中国新篇章”为主题,分别在主会场组织了高峰论坛、市长热点对话,在分会场同时举行了实践创新·厅局长论坛、示范创建·区县长论坛、绿色家园·美丽乡村论坛、生态农业·土壤修复论坛、环保装备·中国制造论坛、社区发展·生态旅游论坛、经济转型·绿色金融论坛、传承弘扬·生态文化论坛、开放互通·生态环境大数据论坛、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国际论坛等10个分论坛。本版将重点介绍部分分论坛的主要内容。

“环保装备·中国制造”论坛

探讨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发展之路

“环保装备·中国制造”分论坛由研促会主办,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小平,研促会执行副会长、环境保护部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原司长李庆瑞,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总工周学双致辞。环保装备专家、学者,环境治理技术供应商及环保装备制造企业代表集聚一堂,集思广益,探讨交流环保装备中国制造的机遇、挑战、理念与路径。

李庆瑞认为,在国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大背景下,法律、战略等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优化,环保产业市场需求不断增大,结构调整与技术不断进步,为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历史机遇。环保装备产业应在战略上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有关部署保持一致,紧紧围绕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形成合力,共推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应更加重视改革创新,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装备水平,通过政策创新让生产、使用高水平环保装备的企业从市场上获益,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减少、消除制约环保装备产业大发展的障碍。

陈小平表示,随着国家加大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体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并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十三五”期间,要坚持科技创新,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着力提升我国环保装备水平,全面提升环保装备制造能力,加快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让中国的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及标准在国际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挥更大作用,为生态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主旨演讲中,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蔡曙光介绍了光大国际依靠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不断推进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焚烧发电整体技术体系和领先产品的研发制造的实践历程和经验,并介绍光大国际为国产大容量生活垃圾焚烧炉排装备的推广应用和改进提升提供了示范基地,也为代表着中国垃圾处理水平和实力的环保装备在“一带一路”中走出去开拓了新空间。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严建华建议,我国垃圾焚烧厂的数量和处理量增长迅速,应遵循全过程优化、污染物超低排放、能量高效利用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我国垃圾和危险废物焚烧处理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垃圾和危险废物焚烧处理产品和装备的核心竞争力,并在垃圾危险废物焚烧处理国内和国际市场占得重要地位。

在经验交流环节,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环境政策处副处长赖晓东梳理了国家促进环保装备等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与政策,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邵哲如对光大国际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工艺设备做了介绍,安徽盛运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建介绍了垃圾焚烧烟气及飞灰输送系统的技术创新,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政做了垃圾焚烧余热锅炉介绍,西安热工研究院副所长杨培军做了焚烧炉检测技术分析。

“开放互通·生态环境大数据”论坛

以信息化推进环境管理创新

“开放互通·生态环境大数据论坛”分论坛由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指导,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论坛主题为以信息化推进环境管理创新。来自环保部办公厅、信息中心、监测总站、江苏环保厅、海南生态环保厅的领导专家,生态环保大数据建设相关企业代表针对环境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环境管理创新、带动环保产业运营模式升级,以及环境大数据的标准化、整合与共享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论坛活动分为主旨演讲和对话交流两部分。

环境保护部原总工程师万本太主持主旨演讲环节。万本太在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在环保等重点领域引入大数据监管,主动查究违法违规行为;陈吉宁部长提出,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要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综合应用和集成分析,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环保部办公厅信息办主任詹志明作了题为“大数据及其在环境管理创新中的应用”的演讲。他分享了大数据发展历程和对大数据的哲学思考,并对利用大数据进行环境治理提出了建议:一是要有开放的思维;二是要建立共享的模式;三是要制定数据之间统一的标准。

环保部信息中心综合室主任李顺解读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周磊以“环境资源的共享和综合分析”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何银春以“1831大数据是智慧环保的必由之路”为题作了演讲。

对话交流环节主题为“企业参与和促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由詹志明主任主持。来自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清城联控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参加了对话。大家认为,通过卫星数据、地面数据,无人机监测,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采集,融入到大数据中,从大数据中发现具有规律性、科学性和关联性的环境信息,将在生态环境预测分析、降低管理风险、有效管理污染源以及提升政府和企业公众服务能力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本次分论坛由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支持,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清城联控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近90多位代表参加。

“传承弘扬·生态文化”论坛

在佛教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传承弘扬·生态文化”分论坛主题为佛教文化与生态文明,由环境保护部生态司指导、研促会主办、海南省佛教协会和深圳智慧东方传统文化基金会承办。论坛分为主旨演讲和对话交流两部分。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四龙主持本次论坛。应邀出席并发表演讲、参与对话交流的专家学者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印顺,中国生态文明杂志总编、中国环境报社原社长杨明森,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乔清举,清华大学教授、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卢风,深港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锋等。

会议伊始,主持人对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促进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换届表示热烈的祝贺,提请参会的领导专家对姜春云总顾问重要讲话、陈宗兴会长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

会上,印顺会长以“荷担生态文明道义,建设美丽人间净土”为题作主旨演讲。他提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强调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在支持各宗教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做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文化中包含的丰富的生态智慧,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的文化资源。佛教界要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充分发挥佛家弟子特有的社会责任意识强的优势,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道义,努力构建人间净土和惠妙境。

杨明森主编以“我们与东坡,距离有多远”为题作了主旨演讲,他认为,姜春云总顾问的讲话实际上是对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最近关于生态文明重要批示的一次指导,陈宗兴会长的报告立意非常高,思路清楚,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认真学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这个精神也是研促会今后五年工作的基本思路,生态文明,最终一定是文化,本论坛用生动的历史话题,诠释了生态文明的内涵。佛教文化和生态文明应该不被当前的利益所击败,应该有远见算大账,算总体账。佛教文明和生态文化都是智慧,生态文明最早是中国提出的,中华民族的传统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讲究远景,西湖不在天堂而在人间,西湖的建设对生态一点影响不可能,苏东坡的伟大重点在于找到了发展的平衡点。

乔清举教授作了题为“佛学生态思想的理论体系”的主旨演讲。他和大家一起分享了释儒道哲学与生态文明的题目,释儒道这三者与生态文明的相关性来讲,这些哲学不是专门为了生态的目的而建立体系的,但是,它是符合生态文明的。乔教授现场为大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生态共同体论与境界论,认为儒道生释态思想都是通过实践论进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吴锋院长作了题为“寺院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索”的主旨演讲,他提出了寺院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生态系统保护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在对话交流环节,印顺会长、乔清举教授、卢风教授、李四龙教授就“推进寺院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和路径”为主题,从不同侧面,交流了文明上香、餐桌放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等内容。

本次分论坛得到广泛关注,约有120人左右参加了会议。会后新华社、中国网、中新网、光明网、凤凰网、南海网等十多家媒体对分论坛情况进行了详细报道,为佛教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

“社区发展·生态旅游”论坛

以生态旅游推动社区发展

“社区发展·生态旅游”分论坛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旅游分会、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等单位承办。来自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相关部委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1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与会代表共话生态旅游,演讲与发言亮点频出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创建委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原常务副主席陈抗甫在致辞中指出,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两者具有一致性和相通性。生态旅游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具有保护自然生态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是破解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的关键。发展生态旅游就是要改变“只重发展不重保护,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状况,让广大社区群众在旅游发展中真正受益,提升旅游的生态文明价值。“十三五”时期,生态旅游将逐渐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精准扶贫攻坚的主要生力军。推动生态旅游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培养绿色生活方式。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在致辞中强调,发展生态旅游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最佳结合,生态旅游综合拉动性强、扶助功能大、受益面宽,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就业,帮助贫困地区走出“越破坏越贫困、越贫困越破坏”的怪圈,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整体提升当地社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彭福伟发表了题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有关情况及下一步思考”的主旨演讲,全面介绍了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国际实践,以及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并结合近期发布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培育20个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200个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形成50条精品生态旅游线路、打造25条国家生态风景道的发展任务,指明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

海南省社科联副主席、旅游委原巡视员陈耀的“以生态文明编旅游脱贫致富密码”、湖北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教授马勇的“绿色旅游的发展趋势、关注焦点与创新对策”、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叶文的“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讨论”等主旨演讲紧密结合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对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模式和策略。东方园林产业集团总裁金健的“绿色发展·心系地球”、农工党海南省委员会专职副主委毕华的“生态旅游扶贫模式”、香港理工大学内地硕士班课程主任黄志恩的“生态旅游、社区旅游、扶贫与服务学习”、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王辉的“郴州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郑群明的“生态风景道与社区发展”等主题发言,则大大丰富了生态旅游的内涵,启发人们对生态旅游的新思索、新探索和新实践。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重磅发布

会上举行了《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首发仪式。《报告》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促进会生态旅游分会和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叶文教授、张玉均教授和李洪波教授为召集人,具体负责组织报告的编撰。整个报告分为理论研究、区域发展和实践与案例三大篇章,共66篇文章,90余万字,涉及100余名编者,2017年初将正式出版。这本书深入研究了我国生态旅游20多年发展的要义、历程、特征、模式、任务和实现途径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指导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与借鉴。

战略合作——助推高原生态文化旅游建设

会上还进行了生态旅游分会与甘肃省玛曲县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端,地处甘青川3省接合部,境内560万亩的湿地资源构成了完整的水源体系,具有很强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是维系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生态旅游分会与玛曲县政府将通过持续性、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助推玛曲县建设成为高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生态旅游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要带动社区发展,惠及民生。本次论坛有助于增强各级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更加关注社区居民和生态环境,对于提升生态旅游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撰稿:严文萱(论坛排序不分先后)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