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企业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上海企业争当绿色供应链先锋
科创蓝力推清洁新能源集成供热
图片新闻
碎木稻壳麦秆变清洁能源
到底什么是绿色?
廊坊治理涉VOCs排放企业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到底什么是绿色?

 

潘浩然

编者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我们真的了解绿色吗,为什么有些企业标榜绿色标榜可持续发展,但所作所为会被媒体披露为伪绿或漂绿?分析原因,沽名钓誉占的比例大,但也有有心无力,不知究竟从哪儿入手的迷茫。

今年两会媒体见面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特别提出要加强环境宣教,提出环境问题是一个公共问题,唯有共治才能共享。在这种背景下,让人们真正认识绿色,显得更为重要。

本期开始,企业版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创新发展研究院教授潘浩然,分几期深入浅出谈谈什么是绿色,什么是绿色发展,什么是假绿色,什么是真绿色等。给行走在绿色转型、绿色发展道路上的企业更多启发。

绿色首次表达出与保护环境相关的象征意义,最早始于英国著名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于1989年向英国政府提交的《绿色经济的蓝图》报告。在这之后,这一用法在国外虽时有出现但影响不大,而近些年在我国却快速流行,被广泛采用。

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绿色的象征性使用比较符合中国人的语言特点,含意模糊、界限不清但是寓意和象征性强。二是绿色恰巧最适于描述中国当前的发展状态和需求,即处于向环境友好型经济模式的转变期。

发达国家由于产业升级、转型和转移已经基本完成,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绿色不是关注重点。在欠发达地区,他们的重点还在如何快速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上,环境状况虽然有好有坏,绿色也尚未成为关注的重点。

也许可以说,绿色是专为新兴市场经济量身定做的一种发展战略。

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始提出绿色方面的内容,2015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发展方向。

国际上,绿色由一个象征性名词上升为一种理念和实质性的发展战略始于2011年国际组织推出的两篇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报告,即经合组织的《迈向绿色增长》报告以及联合国的《绿色经济倡议》报告。这些报告明确提出了绿色的内涵、理论、内容和发展战略。

可见,绿色近年来已经上升为一种国内外一致的发展战略,绿色发展进程已经启动。

正因为绿色的这种象征意义,似乎在任何事物之前冠以绿色二字就会传递出一层环境友好的含意,彰显出爱护环境的态度。于是乎以绿色为前缀的新名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有人人谈绿色,事事讲绿色,处处称绿色之势。

然而,这种大热的另一面也存在概念泛滥、假绿色泛滥等问题,社会缺乏对于绿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绿色这种象征性的表达在给它带来生命力的同时,也伴随着先天的缺陷。

首先,绿色囿于字面,疏于内涵,易于误解。比如,很多人把绿色与环保划了等号,认为绿色就是环保;还有人认为绿色是比环保还要宽泛的说法,要低于环保的严格和强度。这些都显然不对,绿色不单纯指环保,而是将环保与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新说法,是比环保更加明确、具体和严格的新概念。

其次,绿色概念多样、提法不同、含义不同,容易使人产生混淆。目前,绿色通常有绿色经济、绿色增长和绿色发展3种提法,而为何有这3种不同的提法,它们间有何异同,则鲜有明确的解释。

再次,绿色概念模糊、界限不清、指向不明,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甚至歧义。普遍地,很多人将绿色等同于可持续发展,等同于低碳,等同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甚至等同于能源革命。

最后,绿色缺乏规范统一的评判标准,容易让假绿色乘隙而入,造成绿色工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实质成效。

有鉴于此,当前的绿色发展亟须区分什么是真绿色什么是假绿色,有必要从理论上澄清绿色的根本内涵,建立严格的定义、规范和标准,确保我国绿色发展走在健康正确的轨道上。(未完待续)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创新发展研究院教授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绿色转型研究中心主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