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境界-观潮
3上一版  下一版4
 
原生态文化游可堪重负?
将历史元素融入新城建设
故国水声 运河拾遗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规划建设大运河文化带
将历史元素融入新城建设

▲图为通州八景之一的燃灯塔,位于通惠河南岸。
▲图为北京市民在大运河沿岸赏春骑行。
 

◆本报记者李军

从中国地图上看,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组成的图形,正是中国汉字里最要的字——人。巍峨的长城是阳刚雄健的一撇,婀娜的运河正是阴柔深沉的一捺。运河和长城是中国为人类创造的两大人工奇迹。

不过,挖运河与筑长城的用意完全不同,筑长城是为了设置难以逾越的障碍,而挖运河则是为了最大限度沟通。京杭运河横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因而使我国五大水系连成一个江河网,贯通了东西南北中。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将“推进长城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利用”列入了主要任务。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更多地开展大运河及其遗迹保护工作,充分利用运河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历史文化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交相辉映,将历史元素充分融入行政副中心建设。

活力通州之源

烟花三月下通州,寻古探幽正时候。3月的北京天气回暖,运河两岸生机盎然,植被竞相吐绿,春花次第绽放。水面上,一排排水鸟来回游弋,悠闲自得,微风轻拂,吹皱一河春水。运河两岸游人如织,长柳垂堤,处处散发着大运河滋养的通州之美。

通州是扼守京城东大门的要塞,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在中国漕运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早在元明清时期,我国东南地区的百万漕粮、木材、瓷器等京城所需,都要经由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运往通州,然后再转运进京。

过去流传着一个说法:北京城是漂来的。这是有道理的。如紫禁城太和殿盘龙柱,每根高14.5米,直径一米多,顶天立地、堆彩泥金全是整材整料的金丝楠,据说,产地远在云贵川等地。殿内的大金砖产地也远在江南的古城苏州。太和殿前的青砖,则来自山东临清。总之,老北京数不尽的砖木材料产自天南地北,它们大都真是“漂”来的,经古老的大运河水运而来。

在过去几百年的风云岁月中,这条承载着历史重任的大运河,曾是商贾云集、百货集散、物阜财丰的仓储重镇和御敌门户。古通州运河在鼎盛时期,漕艇贾舶如云集,万国鹈航满潞川。乾隆皇帝当年就是在通州运河码头上船,开启南巡之旅。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不少人可能是通过这副对联知道“通州”这个地名的。

通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古时称潞水、潞县,到了金代,在此设州治,“以漕运通济”,故称通州。

元代之前,通州只有建制而无城市。通州城的真正历史肇始于元代的“偏篱为城”。元世祖任用郭守敬凿通大都至通州的通惠河之后,通州始成为南方漕粮来京的咽喉通道,这一举足轻重的地位使通州逐渐成长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城市。

在大运河流波荡漾之中,通州积淀了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水之韵、帆之影、塔之风是通州文化标识性的特质;皇木厂、中仓、斗子营、江米房、北果子市等鲜活形象的域名,见证了运河漕运昔日的辉煌;而三教庙、大光楼、京东第一驿及八里桥等,则伴随着源远流长的大运河,成为通州历史文化的象征性符号。

寻觅通州运河古迹

大运河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如今,通州运河之上,再无商船往来的繁忙景象,人们只能从千年大运河遗留下来的古迹中,寻找当初兴盛时期的踪影。

通州八景:古塔凌云、长桥映月、二水汇流、波分风沼、万州骈集、柳荫龙舟、平野古风、高台丛树,每一胜景都与运河息息相关。

要想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通州博物馆是必去的地方。这处保存完好的两进四合院是清代建筑,康熙年间曾是一座三官庙。

拾级而上,从北门入,进门后第一展厅便是运河文化。这里不仅有大运河详细介绍,还有众多珍贵藏品,件件都是当年漕运历史辉煌的见证。

面对昔日的辉煌,有人看到的是颓废,有人看到的则是历史的积淀。从博物馆南门出,右转不远便是古粮仓旧址,也就是漕运进京存放粮食的地方。如今在这里已难觅古粮仓半点踪迹,四周皆民居。居住于此60年的郝大爷介绍,通州古粮仓分为东仓、中仓、西仓,而他家就住在东仓北门出口不远处。

郝大爷说,如今古粮仓留下的唯一见证,就是位于中仓的一棵古树,其他皆无。不过,他也说,关于大运河及其遗迹的各种故事传说,源远流长,就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如果从通州博物馆北门出,右转向东是通州东关大桥,一直向北,步行约15分钟路程,则是通州八景之一的燃灯塔。

“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清代诗人王维珍所写《古塔凌云》诗中的塔,指的就是燃灯塔,也称燃灯佛舍利塔,位于通州北端运河西岸、通惠河南岸,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相传清朝时,经大运河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北京的商人们,在远处看到这座燃灯佛塔就会激动不已,因为见到塔就到了通州,千辛万苦的航程也就结束了。燃灯塔成了当时通州城及京杭运河北端的标志。

打造运河文化带

据2012年发布的《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北京段)》,北京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有40处,其中分布在通州的就达17处之多。

如今,东部大运河文化带已被列入北京三大文化带之一。通州区将重点打造东部运河文化带,串起通州、张家湾、漷县3座古城,建成运河历史文化展览馆等一批历史文化展览场所,建设延芳淀湿地公园等自然生态景观,实施南大街地区保护性修缮,针对运河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分布进行全面清理,逐点修缮保护。

根据通州区的规划,还将进一步挖掘全区历史文化内涵,利用3年时间,挖掘通州特色历史文化元素100项,为大运河的保护、利用、发展提供全面基础保障。对于孕育了通州历史文化的大运河,其文化内涵无疑将提升通州这个城市副中心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运河文化建设也引发了热议。中国民盟中央委员会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开展以运河为纽带的文化经济区域建设,整合资源,在东南地区形成贯通一带一路两大板块、链接长江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格局。北京市政协委员安云霁则建议,北京城市副中心在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承载北京原有的文化,如老字号、手工艺等。他表示,现在运河文化带在通州味儿上已经做得很好了,未来如果能将北京文化、漕运文化,甚至河北文化、天津文化和江南文化像珠子一样串成项链,将非常美丽。“届时运河两岸将呈献给世人一幅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