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境界-观潮
3上一版  下一版4
 
原生态文化游可堪重负?
将历史元素融入新城建设
故国水声 运河拾遗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7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国水声 运河拾遗

 

◆唐文森

在北京国贸以南,成片矗立着高楼广厦。到了CBD南界再向南望,越过车行穿梭的通惠河北路,竟是一条安静而黯淡的河。入夜以后,国贸灯光连成一片,映在水里,煞是好看。在河的南岸,近些年建成了沿河的庆丰公园,堪称国贸后花园。可惜白领精英们行色太匆忙,这里游人寥寥,静僻到连路灯也不必开。公园里偶见一块当代碑刻,记明此处系明清时连接通州的水路,也曾“漕舟千渡、帆樯林立、游客如织”。曹雪芹在庆丰闸换渡、候船时,也多曾驻足于斯,尚存一棵称作“文槐”的残瘦古树,据传曹公当年常在此树下乘荫喝茶。

自从早年定居北京以来,我一直以为京杭大运河的起点是在北京通州,古称通县。教科书上也是这样写的,却没想到运河之大,居然比通州通得更远、直到此处。照此推想,京杭运河的水脉通过这条通惠河的接引,竟是可以贯通整个北京内城的水系,甚至暗通紫禁城。纸上所得果然终觉浅陋,唯有实地实证地探寻,才是验证人文知识的真正法门。

这一发现引出了许多念头,有趣又震撼。想到了,便要发呆,或者打开电子地图神游天地古今。

我曾尝试描写济南这一城市的格局情状,当时自撰了一句判词,叫做“连结水声祈南芳”,直义是“济南”字面满载善愿、扶济南方。进而意在指出,近当代大运河转道东部临清、徐州以后,冷落了中原洛阳、激活了东方的济南。

然而,这一水路变动的辐射之广,似乎远不止于此。九州的重心,千年间几经偏转,两个大的趋势是可以约略把握的:一是由北而南,这一点学界不乏研究,连历史教科书都有介绍;二是由西而东,有关研究便要冷淡一些,因为近现代的大门从东南海上打开,不言自明。近代大事言必京津沪广,便是为此。然而早在海上客来之前,这条河就已经在为整个文明向东部注血,隋唐时由东都洛阳东连涿郡、余杭,便是东移格局。所以运河是一条命脉,河上千帆竞逐,是国家的经济脉动,也是文化生命力的流动。

倘你绕过课本、百科上的数据和文本,动用身心深处的文化基因来感知那水波荡漾的古运河,几乎就可以设身处地回忆起木船上摇摇晃晃的日子,酒旗、岸柳、百货、船舱。那是国人心藏独有的水陆兼修的文化生活,是一种穿越和连接的本能渴望。长江黄河的滋养是文明的发端,大运河及其各段的主动创造则贯穿古代史,正是基于大河崇拜、大河依赖的一种自立自强之行。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黄土地上的人民则自己开源、植草。真正的源头活水不在青海三江源,而早已蕴化为民族心理。

若以帝都为源,大运河从京畿心脏坚定地延伸出来,到中原、丘陵、淮泗、江南,于杭城歇住。国字号的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就建在杭州市拱墅区。古人在一片如此广袤的土地上开凿串联出这种程度的连接,把最庞大东方帝国的南北拉近,以保持物质与精神的畅通,其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不亚于摩西拨开红海、先民到达阿拉斯加。不由赞叹,如此人力,甚可与天工比肩。

身为明清客商乘船运货,又或文人出游江南、北上京城,倘若你无意于水路两岸风光,那么躺着就好。以中国南北地域风土差别之大,待到你醒来时,或已身处百里外另一个世界。相比车马驿路颠簸,平常的日子里,内陆运河船行几无风浪。如果不去探头舱外刻意观察,无论行出多远的路,换了多少乡土布景,你都不会知晓。这样的旅行体验,对于熟悉火车飞机的今人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然而对于古人来说,睁眼出舱就已身处另一种风土,这无异于一次穿越。

穿越这一概念勃兴于当代编剧手法。它在当代读者观众眼里之所以有不尽的魅力,就是因为人们享受了眼前消费又渴望更丰富的历史空间体验,并且尤为重要的是,它在当前尚无法实现。

同理,运河的南北沟通功能,其实就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的一般认知。它是古代最高技术的具现,是最大理想的实造工程。隋炀帝杨广其人,在中国历史上名声一向差极。但我觉得,随着时间推移、历史研究深入,他应当会更多得到另一种声音,哪怕只为了他动念和操办起全国性大运河这件工程。

凡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功名,绝非一人一方可以办到,运河工程虽大到难以想象,也绝不只是皇帝一人赏花之念、独夫之心而已。两种愿望相互靠近,水其可以载舟也,非此不足以久长。

相同的比拟,还可以适用于地域的连接。京杭两字各表一地,中间接续了几多名城古迹,又都酝酿了无数的隐轶旧事待今人揭开。

苏州段的运河我曾临河细看过。大河千里北来,从姑苏城外寒山寺边擦肩而过,开阔平静,不再有当年繁华,蜕化为一处静止的景观。姑苏各处都是这样,七里山塘,水陆盘门,夜泊枫桥,这些临河的胜迹各有情致,在初建时也各有用场。而今往事越千年,莫不归一为旅游商业区,不必毁废,只是呈现给游人看个究竟,也提供市民一处散步休憩之所。所以前朝的遗产在今天只是换了姿态,却未变样貌,欣欣然仍在故处等你听聆阅览。

这难道不是一种新生?依水而生。

忽想起北京苏州街、上海苏州河,都扣住了苏州二字。他们都为这故国水脉相牵,款款交融许多年。运河虽蜿蜒千里之远,故国神游也不过一念之间。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