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品鉴
3上一版  下一版4
 
莫道爱上这片苍凉
穿越千年的色彩轮回
野鸭与湿地的对视
艺海拾贝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7年3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球脉动
莫道爱上这片苍凉

 

◆肖丽妮

莫高窟,当有一天我走进它,心中就再难放下。只因它的历史,太沧桑、苍凉、厚重,以至于我们所有的感动和心意,都显得薄如蝉翼。

但我相信,无论莫高窟如何在茫茫大漠里宛若遗世独立,它也需要我们去珍视,去解读,去抚慰。为这无与伦比世间仅此一座的佛殿,也为了人类自己。

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让人叹服曾经是多么辉煌的一段历史,才能连绵不绝地成就它如此宏大的规模。又是如何地饱经沧桑,尘封的历史才会被漫天的黄沙淹没,让它的沉默愈加充满了神秘。而当它终于穿越了风沙的掩埋,以惊艳的飞天走出来,一场佛教的博大盛宴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该如何才能读懂它沉默的倾诉。

莫高窟是一个让我不敢走进的圣地。我不敢啊,我怕我世俗的灵魂,不能领会佛教的深情;我也不舍呢,舍不得我与它相遇的那一瞬间,是在我还懵懂的年纪。我期待的恰好年纪,是尽阅沧桑,但依然能心怀明月,亦能风轻云淡。这样,当我走进它,才能无需任何铺垫,仅以我朴素无华的心境,去遇见那个只属于我的莫高窟。

位于鸣沙山东麓断崖上长约1700余米的莫高窟,需要我们驱车穿行20公里的漫卷黄沙,怀着一颗虔诚之心而来。一路上都是茫茫戈壁,当远远地看见她时,她就如绝世的神,在茫茫大漠中透着苍凉。

自公元366年相传乐尊建造的第一座洞窟开始,直至今天,莫高窟历经风沙侵蚀仍保存着十个朝代的735个洞窟,其中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窟内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余身,唐宋窟檐木构建筑5座。此外,还有在藏经洞发现的砌封于隐室中,从三国魏晋到北宋时期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按高两米陈列起来,便是一座长达25公里的世界大画廊。

空旷的戈壁滩涂,骄阳炙热似火,黄沙漫卷,放眼望去,几近寸草不生,只有骆驼刺稀疏地散布其上。可是,辉煌的佛教文化,却偏偏穿越尘封的历史,在此伫立。让人心生震撼的同时,不免又充满了疑问。

我一路安静地观赏,尽可能不让我世俗的心扰乱了佛的清静,尽力用一种最本真的情感与佛无声地交流。慢慢地,我理解了,仿佛找到了答案。

世间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永远都充满了神秘,即便是最贫瘠的土地,也孕育出独特的魅力。青山绿水里有着丰盈富饶的美,满目苍茫里有着与世隔绝的美。我们无法说清,到底是一种美被摧毁,诞生了另一种美?还是美本身就以这样方式存在?答案并不重要。美不仅是一种元素,更是一种态度。而佛教,恰恰就是这种人们对苍生和生命的态度所创作出来的一种元素。越是在恶劣的环境,越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人们就越是需要佛教的慰藉。也越是苦难的岁月,才越是催生出不灭的意志,才能创作出如此震撼人心的佛教艺术。

千百年来,人们对佛教的追随就这样刻进骨髓里,融入血液中,人们以各种形式表达着自己对佛的信仰和敬从。莫高窟,正是这样一个产物,历经十个朝代源源不竭地建造,经久不衰地传承,才造就了它空前绝后的盛况。正是因为人们世世代代不灭的信仰和虔诚,莫高窟才走过了千年的风沙,哪怕在曾经被封存的岁月里,它的美依然在漫天黄沙中超尘脱俗,直到被人们再次发现,让全世界都为之惊艳。

如此,我心中昭然,佛教就是产生于苦难的修行。

来莫高窟,我们观的是佛,但在这饱经千年风沙穿越时光打磨的佛中,我们观的是天地精神,是自己。在这里,当我怀有一颗虔诚谦卑之心,与佛、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时,这颗心便在沧桑中变得更加坚强也更加柔软,更加宁静也更加激情。这是只有在苍凉中才能获取的力量,莫高窟的神奇正在于此。

我仿佛感知,莫高窟之所以内敛辉煌而深情沉静,是因为它有大爱在心中。佛爱众生,大爱必定历经岁月的沧桑,心怀亘古的苍凉。爱是人间永不绝望的情怀,佛教的大爱,把天地、人心都诉诸于这无言的佛像、壁画、经卷之中,让世人自己去解读。

而莫高窟,不论人群怎样如潮水般涌来,只为一睹它绝世的风采,它也只是静默着。如同一位莲步轻移的飞天女神,浅浅而落,缓缓诉说着世代不绝的故事,不悲不喜,亦无悲无喜。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