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境界-品鉴
3上一版  下一版4
 
沈从文的青岛时光
逝者如水,思想有光
梦一般挂起的凤凰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7年4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沈从文的青岛时光

沈从文与张兆和在苏州留影
沈从文与巴金合影
沈从文与妻子张兆和、九妹沈岳萌一起合影
1933年4月,周有光与张允和结婚合影
 

◆柳已青

沈从文,20世纪著名的文学家,终其一生这个从湘西走来的“乡下人”,一个在湘水边长大的军人,最后被时代分为上下半生,上半生是文学家,下半生是文物专家。

沈从文和青岛有着深厚的渊源。1931年暑假过后,应校长杨振声的邀请,沈从文在青岛大学文学院担任讲师,讲授中国小说史和高级作文课程。在青岛大学教书之余,他的恋爱、求婚、交友、创作等,这些日常而又琐碎的时光,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感念。

水云深处爱情美

张兆和是沈从文在上海中国公学教书时的学生,来青岛大学任教之前,沈从文已经给她写了100多封信,当然都是情书。到了美丽的青岛任教后,沈从文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青岛的山与海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1932年7月,张兆和从上海中国公学毕业回到了苏州。那年暑假,沈从文决定亲自来苏州看望张兆和,并向张家提亲。沈从文带了一大包礼物,是英译精装本俄国小说,有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屠格涅夫等作家的著作。此外,还有一对书夹,上面有两只有趣的长嘴鸟。张充和在《三姐夫沈二哥》里说到这件事:“这些英译名著,是托巴金选购的。”“为了买这些礼品,他卖了一本书的版权。”张兆和觉得礼物太重,只收下了《猎人笔记》和《父与子》。

在苏州停留一周的时间里,沈从文每天一早来到张家,直到深夜才离开,在这期间,张兆和终于接受了沈从文的感情,长达3年的情书追求有了一个美满的结果。7天后,沈从文离开了苏州,返回青岛。沈从文写信给张允和,托她征询张父对这桩婚事的意见。张兆和的父亲思想开明,对儿女的恋爱、婚姻,从不干涉。在得到父亲的明确意见后,张允和与张兆和一同来到了邮局,给沈从文发了一份电报。张允和的丈夫周有光回忆道,张允和就复他一个字的电报,就是“允”。这一个字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允许,另外表示发电报的是张允和。一个字的电报发出去了,张兆和担心沈从文看不懂,就给沈从文发去了另一封电报:乡下人,来喝杯甜酒吧!

沈从文接到电报后,欣喜地找到赵太侔,其时,青岛大学的校长杨振声已经辞职,改组为山东大学后,赵太侔任校长。为了成人之美,赵太侔请张兆和到山东大学图书馆工作。1932年9月,张兆和到了山东大学,两个人终于走到了一起。经常牵着手去栈桥看海,或者去到汇泉湾的海水浴场。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还不发达,人们还没有关注电影明星八卦的习惯。而作家的动态和情感,却成了公众关注的对象。有一本杂志叫《老实话》,1933年第3期,刊载了一篇《最近的沈从文》,报道热恋中的沈从文和张兆和。文章作者好像目睹了两人的甜蜜:

“先来谈谈他的她吧,在他称呼她黑猫或小猫中,便使我想象到这位张兆和女士是如何的温柔和活泼,三四年前张兆和女士在中公(中国公学)时代是一位用功而常常获得学业优等的学生,一部分男士,曾私溢之为皇后,她会运动,时报上常有她的照片……”

与巴金的交往记事

1932年沈从文去苏州张家提亲的时候,先去了上海,在上海认识了巴金,并由此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友谊。当时,原《创作月刊》的主编汪曼铎请沈从文到一家俄国西餐菜社吃饭,同时请了巴金,二人相见,所谈甚欢。饭后,沈从文约请巴金到他住处小坐,巴金又陪伴他到闸北新中国书局把小说集《都市一妇人》书稿卖掉。因沈从文当晚要赶去苏州,两人在书局门口分手。沈从文邀约巴金到青岛玩。

9月初,巴金到青岛住了一个星期,沈从文把自己的房间让给巴金住,以便巴金安静地写小说、写信。两个人都不喜欢在公开场合讲话,话都不多,更多的时候是沉默,在樱花园中无拘无束地漫步。

沈从文对巴金说起自己第一次在大学讲课的事情,巴金在《怀念从文》中回忆道:“课堂里坐满了学生,他走上讲台,那么多年轻的眼睛望着他,他红着脸,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只好在黑板上写了‘请等五分钟’5个字。他就是这样开始教课的。”

沈从文在青岛的朋友,除了青岛大学的同事外,还有一个朋友叫陈翔鹤。1932年1月,陈翔鹤来到青岛,在青岛市立中学任语文教师。陈翔鹤是当年沈从文在北京大学旁听时认识的,陈翔鹤是中文系的。后来,沈从文回忆起陈翔鹤时说:“当时我俩几乎每天晚上都到公园(今中山公园)去会面,到池塘中间那个亭子里交谈,谈人生、谈文艺、谈个人遭遇,有时谈到半夜,周围空寂得有些令人恐惧,陈翔鹤不敢一人回校,每次都是我把他送回市立中学。”沈从文与陈翔鹤也保持了终生的友情,是“澹而持久的古典友谊”。

崂山游后写《边城》

杨振声主持青岛大学期间,每个周末,开过教授会(校长办公会)之后,和闻一多、梁实秋等人经常在一起开“夜宴”。文人聚会,少不了诗与酒,当时被称为“酒中八仙”。这可能是因为杨振声是蓬莱人的缘故吧,坐中八位恰好有一位女士——方令孺。

沈从文从不参与这样的宴饮,一个是性格的原因,他不喜欢太热闹,他喜欢带一本书到海边,听潮,看云,沉思,默想。第二个原因,是经济方面的因素,在青岛大学担任教授职务的闻一多、梁实秋都是美国留学归来的,月薪400元,而沈从文只是讲师,月薪100元,加之他的妹妹沈岳萌也在青岛大学念书,经济并不宽裕。第三个原因,沈从文格外珍惜时间,他教书之外的时间,不是读书就是创作。也许这些因素,让沈从文不爱参与“酒中八仙”的聚会,甚至,有点儿反感,他以此为素材创作了小说《八骏图》。这部小说写于1935年盛夏,但小说的素材来自于这段在青岛生活的积累。由于他把笔伸向了教授们的家庭生活角落,因此,作品发表后,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指责沈从文在作品中挖苦了他们。

沈从文在青岛精力充沛,爱情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再加上山与海风景俱佳,适合居住。他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教书之外,时间均用来创作,写下了《都市一妇人》《凤子》《三个女性》《三三》等作品。三三,是张兆和的排行。婚后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许多书信都称她为“三三”。

沈从文作品的成熟,得益于青岛山水的滋养。他在青岛的两年多时间,6次游览崂山,有一次,沈从文和张兆和游览崂山北九水,看到一位正在洗衣服的美丽而朴素的女性,给他带来了创作的灵感,写下了《边城》。在《边城》中的“翠翠”这个虚构的人物身上,不仅有湘西女性的风情,也有崂山妇女的形象,还有张兆和的影子。《边城》中的翠翠,皮肤“黑黑”,《长河》中的夭夭是“黑而俏”,都取自张兆和的肤色特点。

此时,沈从文的九妹沈岳萌也到了青岛,在山东大学继续学习法语。这位自幼娇生惯养的九妹,经常吃饭馆,连学费也交不起。沈从文为了赚稿费供九妹上学,1932年暑假,不到一个半月就把《从文自传》写完了。1934年7月15日初版,上海第一出版社出版发行,发行人谢文德,时代印刷厂印刷。书前有“沈从文先生近影”。这部作品出版后曾被周作人和老舍认为是“一九三四年我爱读的书”。

书中经典

我是个乡下人,走到任何一处照便都带了一把尺,一把秤,和普遍社会总是不合。一切来到我命运中的事事物物,我有我自己的尺寸和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沈从文 《水云》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 ——沈从文 《湘行散记》

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沈从文 《致张兆和情书》

翠翠不能用文字,不能用石头,不能用颜色把那点心头上的爱憎移到别一件东西上去,却只让她的心,在一切顶荒唐事情上驰骋。 ——沈从文 《边城》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