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要站在群众 的视角看问题
科学监测破解信任危机
完善监管内容和管理标准
达标扰民 成信访热点
解决城市包围园区之困
畅通沟通渠道将心比心
督促企业积极化解矛盾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6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决城市包围园区之困

 

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特别是单体项目建设时,不能随意改变规划土地使用功能,把工业用地变成商业性质,人为制造城市环保管理难题。

◆刘贤春

(安徽省肥西县环保局)

“达标扰民”信访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一方面显示了群众环保维权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也考验着新形势下环境管理智慧。

笔者曾经历一件“达标扰民”案例。某市工业园区一家制革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于该市的城乡接合部。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园区周边被开发成商住小区。该企业虽然达标排放,也自愿开展了清洁生产验收,但排放的废气“异味”还是招致毗邻居民反复投诉,最终以政府说服企业搬迁告终。

“达标扰民”一般有3种情形:一是城市区域迅速扩展建设过程中伴生的环保问题,如上述案例中园区或企业建设在先,城市规划发展在后,由于园区带动了周边巨大商机,居民区建设与企业毗邻。二是一些居住小区建设在先,工业园区或企业项目建设在后,因分批规划建设需要,居民小区还未迁走,出现暂时毗邻的情况。三是项目建设区间达不到国家有关安全防护距离要求,达标排放对毗邻环境有影响。

笔者建议,解决“达标扰民”之忧应从解决“城市包围园区”之困入手。

首先,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发展功能区。立足城市发展功能的前瞻性和实际性,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时,对工业园区、居住区、社会服务区等功能区域作出明晰规划,考虑居民的利益需求。

其次,严格遵守城市总体与单体规划功能,合理布局建设项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特别是单体项目建设时,不能随意改变规划土地使用功能,把工业用地变成商业性质,本是建工厂的用地却在其间开发住宅小区、居民安置点,搞混合型建设,人为制造城市环保管理难题。

第三,严格执行国家项目建设安全防护距离标准。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应建立多规合一的审批机制,把好单体项目批建关,加强建设过程现场管控,将项目安全防护距离作为竣工验收必备硬件,达不到国家安全防护距离规定要求的坚决不予通过验收。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应对现有工业园区、企业集中区与住宅小区或居住集中区混杂情况,依法依规进行整治,违法违规建筑应拆除或搬迁。项目安全防护距离达不到国家要求的应采取补救措施。加强企业环境监管监测,强化环境信息公开,开展企业与周边群众“开放环保设施话环保”活动,加强沟通交流,增进了解理解,融洽厂群关系。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