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下一版4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青岛老厂子搬出老城区
李干杰会见意大利环境、领土与海洋部部长
解决环境问题就要实打实
赵英民会见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代理
中日环保高级别圆桌对话会在京举行
系统化治理雄安新区水环境
部分“散乱污”企业屡禁不止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优化功能布局 企业实现改造升级
青岛老厂子搬出老城区

 

◆本报记者郭薇 文雯

近百年历史的青岛双桃化工老厂区、68年历史的海晶化工厂老厂、59年历史的青岛碱业老厂、57年历史的青钢老厂区……上百家传统制造业企业陆续告别了山东省青岛市老城区,搬入了投资约430亿元建成的工业园区。

青岛市在付出了分流5万余工人、拨付安置资金21亿元等代价,让老城区迎来了“涅槃”:2016年,青岛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1.7%,与2015年相比,提高4.4%,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四项污染物均为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胶州湾优良水域面积达到72.1%,与2012年相比,提高36.2个百分点。已搬迁的109户企业全部投产后,将拉动青岛县域工业总产值增加1000亿元以上。

困扰青岛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困局也随着老企业的搬迁实现了破局。

企业 涅槃后的重生

2014年11月3日,青岛碱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0万吨/年苯乙烯项目技术引进签约仪式在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会举行。

以此为节点,这个有着50余年历史的老化工企业,正在经历一场凤凰涅槃。规划面积1000亩,总投资14亿元的苯乙烯项目,将使青岛碱业从无机基础化工产业一步跨入石化新材料产业的世界领先企业行列。

历史上的青岛碱业曾经和青钢等老企业一起支撑着青岛市的经济。但随着时代发展,这些曾经的支柱企业正饱受工艺装备落后、产能严重过剩、环境污染加重等困扰。

搬出去,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成为企业唯一的选择。

2012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最大规模的企业环保搬迁。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企业搬迁着眼于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城区环境,将老城区企业搬迁作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114户企业、22个片区被纳入搬迁规划。截至目前,青岛市搬迁企业总数129户、片区25个。经搬迁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研究审核,累计下达企业搬迁计划17批,涉及企业116户、片区22个。

为了涅槃后的重生,搬迁企业付出了巨大代价。以青钢集团为例,2015年开始陆续搬迁的青钢集团创造了780亿元的年产值,但是受到搬迁和新建厂房的影响,青钢最终却亏损116亿元。青钢集团董事长王君庭坚定地说:“这是一个剧痛。但是不搬家,只有死路一条。”

政府 破局后的发力

为推进企业搬迁关停,青岛市每季度召开企业搬迁和关停推进工作专题会议,并制定了全市搬迁关停工作计划台账,市北区和李沧区政府建立了污染企业关停工作台账,市安监局、市环保局等部门实地查看恒基水泥、鲁碧水泥等重点企业关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做好搬迁污染企业关停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

为解决企业搬迁的资金问题,青岛市规定单体搬迁企业的原址土地按照规划用途拍卖后,除上缴国有土地收益资金、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外,其余80%返还给搬迁企业,成片搬迁则以土地评估价的90%为标准返还。另外,地方收取的地铁建设基金、交通建设基金,对实施搬迁并能够实现升级改造、转型发展的企业,经审核后再奖励返还。

环保,是老城区企业搬迁战略的关键词。为此,青岛市环保局制定了《青钢海湾红星等企业老厂区关停环境保护工作方案》,明确防范污水偷排、危险废物偷倒、突发环境事件、防止持续污染四大工作目标,确保绿色搬迁、绿色利用。

重生 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在青岛碱业的新厂区,8万吨/年硫酸钾联产氯化钙、小苏打循环经济项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条,整合了青岛碱业半个多世纪的积淀和优越性,将盐酸、CO2等副产品变成了必备的原料,为国际首创。这一产业链被业内人士誉为硫酸钾生产企业中的一个创举。

搬迁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

青岛碱业的烧碱项目采用日本氯工程零极距电解槽,直流电耗仅为2028kWh/t,明显低于同类2100kWh/t的平均水平,按30万吨/年烧碱规模计算,仅直流电耗一项可节约1500万元/年;PVC项目淘汰电石法工艺,采用国际领先的乙烯氧氯化法工艺,项目达产后综合能耗指标比搬迁前下降16.5%,对汞减排和碳减排都做出了贡献。

淘汰纯碱装置,新上苯乙烯项目,产后万元综合能耗指标由2.4吨(标煤)降至0.5吨(标煤),下降了79%。苯乙烯项目排出的废气含有40%的氢气,一期在废热锅炉烧掉,二期计划上SPA变压吸附装置,将氢气脱出,为二期项目提供原料。除了废气之外,废水、固体废物排放也基本为零,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据青岛市搬迁办对已投产的30多家搬迁企业的统计,这些企业的新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70亿元,是搬迁前的2.5倍。更重要的是,新项目生产的都是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中高端产品,全面实现了对原有落后产能的淘汰和升级换代。

用青岛市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傅绍春的话说,就是“老企业搬迁不是一去了之,去的是落后的产能,增加的是企业发展的新动力,同时拓展了城市发展的空间,优化了百姓的生活环境。”

经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关停的污染搬迁企业,可使青岛市区每年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2318万吨,占市区排放总量的72%;减少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805吨,占市区排放总量的71%;减少氨氮排放量127吨,占市区排放总量的71%;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480吨,占市区排放总量的23%;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5890吨,占市区排放总量的30%;减少烟(粉)尘排放量15863吨,占市区排放总量的80%。

而在老厂区的土地上,一片片新的商贸服务、文化创意等附加值高的高端产业,或是大型基础设施即将落户。截至目前,青岛市已经累计拍卖出让47户企业的59宗(占地约4500亩)土地。30%以上土地用于学校和医院(10所)、老年公寓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城市道路和绿地建设;配建保障性住房7700余套,提取保障性住房基金6亿多元。

青岛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改造升级、城市功能优化、县域活力增强、居住环境改善”为特征的转型发展新格局。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