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核与辐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华龙一号”缘何提前“加冠”?
核电环保科普走进福州大学
秦山核电安全运行100堆年
更多的参与就是更好的沟通
日本一研究中心发生核物质泄漏
中国馆讲述高起点起步历史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更多的参与就是更好的沟通

 

◆方路生

核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大力发展核电,符合世界能源利用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从世界核电技术的发展趋势看,核电正向着更安全、更经济的方向发展。

然而,公众对新建核电项目大多存在恐惧和排斥心理,从而引发邻避效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众作为利益攸关方,直接影响着新建核电项目是否能够实施。那么,如何提高核电公众接受度?怎样帮助公众正确了解核电?笔者建议如下: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因为不了解,才会产生恐慌,例如公众担心受到核辐射会慢性危害健康。因此,向公众说明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多大的辐射量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等,对核电知识进行科普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在环境保护部的网站上可以查询到核电站周围的辐射数据等相关信息。要通过信息公开,让公众自我评估是否可以接受发展核电而给自身带来的潜在风险。

同时,面对新建涉核项目引发的邻避效应,也需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

一座核电站的建设,有着严格的厂址普查和筛选程序,并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合建设核电站。在评价潜在核电站厂址时,需要综合考虑厂址所在区域的地质、地震、水文、气象、交通运输、土地和水的利用、厂址周围人口密度及分布等环境特征,考虑厂址所在区域内可能发生的自然的、或人为的外部事件对核电站安全的影响,充分论证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热排放及化学流出物排放对环境、当地生态系统和公众的影响等因素。

将以上信息全部向公众公开,特别是环保相关数据的公开,可以让公众了解核电选址的苛刻和科学,从源头上保证安全。

多年来,运行中的核电站或多或少地带有神秘的色彩,但这一情况正在改变。以秦山核电站为例,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秦山核电,现在每年约有一万名公众进入秦山核电参观,大大消除了人们对核电站的恐惧感。

促进公众广泛参与

可喜的是,近些年来公众参与越来越受到重视。组织公众到已运行核电站参观、开展公众开放日或媒体开放日活动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核电项目中,亲自体验核电的安全性。当然,由于核电企业安全保卫的要求和接待公众容量的限制,不可能让足够多的公众进入核电站,这时,开展公众代表开放日或媒体开放日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再通过加大力度进行宣传,扩大活动效果。

青少年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组织开展(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群体)核能科普知识竞赛,通过竞赛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普及核电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对核科技的兴趣,引导广大社会公众了解核电、走近核电。从而让核科学知识成为一种公民科学素养,帮助人们逐步消除“谈核色变”的心理,建立科学认知核电的态度。青少年对家庭成员的理念和认识水平有很大的影响,为此应有针对性地组织主体夏令营活动,让他们走进核电、感受核电,充分认识到核电是清洁、安全和高效的能源。

加强信息有效沟通

公众有了更多参与的机会之后,有效的信息沟通是保证公众能够客观、公正地认识核电的基础。目前,运用新媒体,使核电知识贴近普通百姓,改变过去那种“我说你听”的单一宣传模式已经成为核电科普宣传的“新宠”。例如前不久江苏通过网络直播、微视频科普,宣传核与辐射知识,就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此外,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介进行网络互动,制作一批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资料,不断拉近核电与普通公众的距离。例如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平台推出核电版《小苹果》后,24小时内点击量就达到近16万。摇摆的身姿、动感的舞步、恢弘的背景,再配上形形色色专业的工作服,看似混搭的核电版《小苹果》一经上线即迅速走红。核电版《小苹果》科普宣传片切实拉近了核电与公众的距离,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更多的参与形式,需要组建更专业的科普团队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尤其应组建一支以核电企业专家为主体和其他科技人员组成的科普专家队伍,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医院和社区等举行科普讲座,大力宣讲核电的安全性和给公众带来的好处,以消除公众的恐惧和排斥心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