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惠州年会系列报道·之一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17年1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惠州年会系列报道·之一

 

前 言

2017年12月2日~3日,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在广东省惠州市成功举办了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惠州年会。会议以“生态文明·绿色引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分别在主会场组织了高峰论坛、市长热点对话,在分会场同时举办了聚焦攻坚·厅局长论坛、美丽乡村·区县长论坛、环境修复·水生态文明论坛、环保装备·中国智造论坛、智绘山水·生态旅游论坛、引擎驱动·绿色金融论坛、创新共享·生态文明大数据论坛、民心相通·一带一路论坛、乡村振兴·生态农业论坛、低碳出行·绿色交通论坛、损害赔偿·法治建设论坛、创新机制·健康中国论坛、和谐共生·固废处理论坛等13个分论坛。大会还向全社会发布了《生态文明·惠州宣言》。本版将重点介绍部分分论坛的主要内容。

◆ 美丽乡村·区县长论坛

以绿色创新引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和光大国际联合主办的“美丽乡村·区县长”分论坛,以“绿色·创新 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经验分享为议题展开研讨交流。原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研促会原顾问李金明,惠州市政协副主席黄志忠,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天义在会上致辞。研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广庆、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能源评估部主任苏艺主持了会议。来自全国20多个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区县代表、专家学者及环保企业代表集聚一堂,集思广益,探讨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新路径新模式。

研讨认为,振兴乡村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任务之一,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与要求,走绿色发展道路,尊重农业发展规律和生态规律,制定符合乡村发展的标准、指标,强化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驱动,集众智聚合力,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针对当前农村环境中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三大有机废弃物污染问题严重,畜禽粪便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挑战越来越尖锐问题,专家学者提出,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生态系统和物质循环的整体观念,把污染整治整合到生态农业的大系统中,在循环利用和资源化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三大有机残余物的价值,从而形成可持续治理机制的强大推动力。要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创新形成一批有说服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

与会代表为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难题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模式。中央党校李宏伟教授分享了海南的共享农庄与浙江安吉县鲁家村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模式;中国光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分享了城乡垃圾统筹处理新型模式——生物质直燃发电与垃圾焚烧发电一体化处理模式;江苏省张家港市交流了永联村注重完善村庄整体功能,打造“产业美、生活美、生产美、心灵美”生态型特色村庄的经验;安徽省岳西县交流了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树立农业增效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恢复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岳西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山西省大宁县交流了通过“购买式造林”推进扶贫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的经验做法;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分享了构建县域生态农业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的经验。会议还交流了贵州省贵安新区安平生态区、安徽省六安市等中西部地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

◆ 环保装备·中国智造论坛

环保装备智造:智能化模块化发展

在“环保装备·中国智造”论坛上,环境保护部、工信部等政府部门领导,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中国光大、绿色动力等知名环保装备制造企业代表,围绕“环保装备中国智造之创新发展”这一主题,从“中国环保装备行业发展趋势及模式”、“科技创新驱动环保装备行业发展”、“一带一路战略下环保装备企业机遇与对策”等方面展开智慧和经验的交流碰撞。

论坛解析了我国环保装备制造领域政策、行业走向,从学术角度对当前行业内部的产品和技术现状与发展走向提出意见和建议;从企业角度介绍自身的产品、技术优势和代表性解决方案。专家学者们认为,环保装备是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绿色生产和提高环境保护标准,这将启动庞大的市场需求,并推动环保产业装备需求的显著提升,也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020年行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环保装备制造行业还将面对走出国门的大好机会。伴随机遇而来的是行业将面临洗牌的挑战,一些规模小、品牌和装备相对弱势的企业,以及产品和技术质量较低的企业,只擅长于做装备,擅长于搞工程,服务不好的企业都有可能遭遇淘汰。当前行业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健全,环保装备系列标准体系面对当前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急需制定新标准等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联手完善。

研讨认为,面对挑战,解决问题需要靠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把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应用于产业。要根据国情开展中国式的研发,改造我国的环保产业、环保装备。要勇于发起管理革命,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依靠政府和社会共同合作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要完善标准体系,打造中国自己的环保装备制造品牌。关于环保装备智造的未来发展,环境保护部科技司巡视员夏光认为“环保装备发展应满足不断发展的环保需求,应满足绿色化要求,应与服务有机结合,与互联网、智能化紧密结合,应趋向模块化”。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张政博士提出要从“统筹规划行业发展,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引导行业集约集聚规范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四个方面着力推进”。关于创新驱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建国教授呼吁要建立生活垃圾处理低碳发展的中国模式。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仕桥认为“光大国际在环保领域迅速崛起的奥秘,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秘密就是依靠科技创新”。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总经理张卫分享了环保装备“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制造”的经验模式。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认为“不仅要有一流的工厂,还要有一流的装备,一流的管理,达到这三个一流,要走国际化视野、智能化制造、成套化设备、精细化管理、绿色化标准、品牌化发展六化并驱的发展路径”。

◆ 引擎驱动·绿色金融论坛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驱动国家新区崛起

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贵安生态文明国际研究院承办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惠州年会“引擎驱动·绿色金融论坛”在惠州市举办。论坛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主题演讲,由研促会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汤烫主持,第二阶段是嘉宾对话交流,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监事长、中国生态文明杂志总编辑杨明森主持,来自国内经济与金融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领导、和代表等100多人参加了论坛,得到了热烈反响。

论坛前半节,与会发言嘉宾围绕 “构建绿色金融发展体系,驱动国家新区绿色崛起” 主题发表了内容丰富的演讲,并对相关议题提出各自观点,探讨交流绿色金融理论和实践,为如何发挥绿色金融重要作用推动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建言献策,取得了积极成果。

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贺铿提出,绿色金融的基本要求就是金融部门应该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并贯彻到所有金融活动中,不仅要制定政策,更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动对生态的保护和对环境的治理,并对当下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环境保护部原党组成员、国务院三峡办原副主任胡保林提出在绿色金融大力提速的同时要注意到一些问题:一是如何使绿色金融更好的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这是发展绿色金融的大前提;二是在绿色金融相关的一些基础性制度安排上还需要不断的健全;三是绿色金融总体规划,法制化还需要完善。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结合贵州模式和经验对绿色金融发展提出相关建议,认为贵州省拥有生态资源优势和生态建设政策红利,具备发展绿色金融的实体经济基础。加快绿色金融供给侧产业发展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这对其他省市同样有借鉴意义。

在论坛对话交流环节,受邀嘉宾分别就绿色金融发展的有关成果和经验作了分享与交流。广州市花都区区长叶志良结合广州花都区围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实践经验做了介绍;贵安生态文明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梁盛平介绍了贵安新区绿色发展的优势和挑战,从新区低冲击开发模式、融资发展的四个阶段到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建筑、绿色消费,初步形成了贵安绿色发展体系;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惠敏认为发展绿色金融首先要端正发展理念,坚持金融业绿色发展之路其实是对绿色和生态的敬畏;北京中博联智库创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梁刚建议推动绿色金融快速发展要抓住三点,一是抓住人才、二是加强服务、三是加快融合。

本次论坛内容丰富、亮点纷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和肯定,参加会议的代表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更对下一届论坛提出了期待。

◆ 环境修复·水生态文明论坛

各界精英纵论环境修复与水生态文明建设

由环境保护部水环境管理司指导、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环境修复·水生态文明论坛”受到代表们的特别关注,200多名参会者在数百平方米的会场里坐得满满当当。论坛由水利部原副部长、研促会原副会长翟浩辉主持,环保部原总工程师万本太和广东省惠州市副市长刘小军致辞,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水利部水资源司原司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季松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发表了主旨演讲,国家林业局经研中心原主任黎祖交和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林震主持了嘉宾对话。

会上,来自环保、水利、住建等部委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各地政府部门和行业管理者以及企业等各界代表30余人围绕“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与水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展开嘉宾对话,共商水生态修复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大计。代表们结合贯彻落实“水十条”,生态文明理念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的技术创新,水生态文明城市、海绵城市和节水型城市建设,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水生态修复等议题深入研讨,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吴季松结合巴基斯坦瓜达尔生态港建设过程、四川广元白龙江段健康河流建设及河长制治理体系等,提出了港口、河流等生态系统保护治理方案。他强调,要强化系统思维,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夏军指出,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中,城市内涝及洪涝灾害、水体黑臭、河湖生态退化等城市病日益凸显,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来自水与气候、水与环境、水与生态、水与社会以及相关的水系统科学问题的挑战。针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他建议加强城市建设科学技术创新与支撑,与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统筹设计、同步推进,积极开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和体制制度创新。

围绕水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创新、成效与经验分享等议题,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副主任刘德峰、湖北省十堰市环保局局长冯安龙、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胡洪营等近20位嘉宾展开对话,探讨了当下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化解之道。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亮以海口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为例,介绍了他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食物链引导水生态修复、藻类“水华”综合生态调控集成等多项核心技术,可有效应用于湿地、湖泊和河道等水体的生态修复。

◆ 智绘山水·生态旅游论坛

为新时代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

以“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研讨”为主题的智绘山水·生态旅游论坛在广东省惠州市举办。与会行业领导、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与智慧的盛宴,也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旅游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论坛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旅游分会承办,湖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协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提供媒体支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原副部长、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翟浩辉,中国生态文明研促会副会长、生态旅游分会副会长、研究员王春益,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旅游分会副会长、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原部长张化本,广东省旅游局副局长梅其洁,惠州市政协副主席王细波、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育勋、惠州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徐火强以及来自水利部、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委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100余人出席论坛会议。

教育部旅游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应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理念领跑、产业领跑、环境领跑”的三大领跑功能,加快推进生态旅游规划示范工程、生态旅游效益考核工程、生态美景建设修复工程、生态旅游文化挖掘工程、生态旅游品质提升工程及生态管理制度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促进生态旅游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张玉钧的“国家公园与生态旅游”,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导张朝枝的“资本驱动背景下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江南大学教授李光辉的“旅游景区古树名木的生态价值及保护技术”等主旨演讲则从国家政策、旅游文化、金融投资等不同角度对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建议。湖北省黄石市环保局局长徐崇斌“一座百年工矿城市的生态转型”的演讲,以鲜活的案例给生态旅游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广东卓凡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席戴秋生从一个市民的角度指出惠州旅游“从有到强”的发展,强调了“美好生活应以“民”为先。

此外,论坛期间举办了《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首发式,报告在众多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由200多位专家历时两年编撰而成;是对全国(包含港澳台)34个地区的生态旅游综合性发展报告,其理论与实践将对各区域生态旅游发展起着引导和推进作用。

◆ 创新共享·生态文明大数据论坛

大数据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创新共享·生态文明大数据”论坛以“凝聚大数据力量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得到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环境保护部办公厅的指导。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李庆瑞,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李朋德,环境保护部原总工程师万本太等领导与专家学者100多人出席分论坛并发言。

论坛设开幕式、主题报告与嘉宾对话3个环节。在开幕式上,李庆瑞宣布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大数据分会正式成立,并对分会的未来工作提出了建议;李朋德作为大数据分会代会长,宣读了分会组织架构、工作制度与宗旨,并介绍了未来的工作思路,他表示,相信在大数据分会的统筹与领导下,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表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阶段性产物,互联网、信息化发展到了现有阶段,产生了大数据的方法论,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形成了一些新的能力。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王东华认为,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测绘地理信息的保障工作,特别是在信息和基础方面的支撑。

中科宇图副总裁兼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锐表示,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综合决策科学化、环境监管精准化以及公众服务便利化,这“三化”是非常重要的。

顺德环保局副局长叶平、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曹晓兵在主题报告环节分别作了有关智慧环保建设与未来环保产业发展趋势的报告。

在嘉宾对话环节,围绕“生态文明大数据与可持续发展”等对话议题,与会嘉宾聚焦多个热点领域,围绕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新部署、新形势展开深入研讨、交流,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谏言献策。

此次“创新共享·生态文明大数据”论坛,为生态文明大数据的稳健发展勾画了新蓝图。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