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用光与影记录美丽中国
为了贫困群众一道进小康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8年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贫困群众一道进小康
——环境保护部6位挂职扶贫干部风采录
 

◆本报记者江滨

“很久没有坐绿皮火车了,从2016年挂职起这两年又重新拾起了求学时坐火车往返于北京和故乡之间的经历。不过现在这7个多小时火车所到之处的围场县算起来该是第四故乡了。”

写这段文字的是环境保护部核二司正处级干部彭俊。2016年3月,彭俊被派驻环境保护部定点扶贫的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挂职,任副县长。每两周的周末,如果工作繁忙,也可能是三四周,彭俊便会乘坐这种站站停靠的绿皮火车,往返于北京和围场之间。

2017年,环境保护部像彭俊一样奔波在扶贫路上的,还有另外5位挂职干部。他们是:部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于庆贺,挂职承德市委常委、副市长;部科技标准司综合处处长王明良,挂职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部应急中心副处级干部田晟,挂职承德市隆化县委常委、副县长;部核一司干部刘一,任隆化县韩麻营镇海岱沟村驻村第一书记;部对外合作中心干部潘寻,挂职围场县环保局副局长。他们有一项共同的职责,协助当地做好扶贫工作。

一到两年的时间里,6位挂职干部与当地干部群众吃住工作在一处、摸爬滚打在一起,挂职地成为他们心中永远魂牵梦绕的又一个故乡。

转换角色 全心全意扶贫

环境保护部挂职的干部大都学历高,从事专业领域工作。潘寻是博士,2016年12月上任后 ,比对照片认识新同事,在一周时间里,做到见面主动叫出局里每个人的名字,一下缩小了博士的距离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彭俊的专业是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硕士毕业后一直从事核安全监管及国际合作工作,还曾在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任外交官5年。挂职后,彭俊发现,原有的知识、资源、工作方式在扶贫这个新领域都突然失效了,感觉有劲使不上,只能沉下身心重新学习,不仅学习种养殖、林业、光伏、旅游、金融、市场等各方面知识及政策,更向社会学习。彭俊每天都想着为围场的扶贫做些什么,当他听说财政部有一笔生物多样性与减贫项目款划拨到了部里,便抓住机会,多方争取,最终将项目落户围场县大苇子沟村。两年中,与环保企业反复磋商对接,与横向部门协调调度……彭俊逐渐进入一个广阔天地,他的工作与为人获得了围场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

挂职之初,挂职干部们大都经历了角色转换、思维方式转换的过程。王明良的工作思路是保护好崇义的绿水青山,帮扶好尚不富裕的老区人民。他总结出 “四皮”精神,即对重点难点工作,要敢于硬着头皮,直面问题;为了群众利益,可以“厚着脸皮”去争取;为了老区发展,可以跑光脚皮,北上南下、跑部进厅争取扶持;为了干部成长、地方繁荣,可以磨破嘴皮。挂职以来,王明良先后争取环境保护部17批次100余人到崇义开展对口支援,争取落实了一批支持事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环境保护部于2016年11月23日正式印发了《环境保护部对口支援“十三五”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目前是赣州40个对口支援部委中,唯一一个出台五年对口支援工作方案的部委。

扶贫是一次绝好的接触基层实际的机会,他们的思维从此跳出机关办公室,熟悉并掌握基层工作的规则、规章、规矩,用自身所长回馈工作。

立足一线 工作扎实有序

田晟是经济法硕士,本科毕业于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指挥专业,曾是天津大爆炸后第一批赶赴现场的环境保护部工作人员,并坚守到最后一批撤离。部应急中心的工作大多体现在急难险重,临危不惧、遇事不乱成为他的工作风格。在扶贫岗位,田晟更多体会到了谋事、敬业、效率、和谐的真谛。

挂职副县长的工作定位就体现在协调、推动。田晟利用环保行业优势,完成了隆化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规划,与环保企业对接,达成投资意向,为企业牵线搭桥向学校捐赠……环境保护部对口隆化7个扶贫工作小组,仅第四季度就扶贫调研13次,走访44村次,其中深度贫困村21村次,田晟每次都会亲自做好沟通协调安排,保证调研慰问、项目推动有的放矢,隆化各级干部群众对环境保护部帮扶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程度大幅提升。

王明良多次邀请科研院所、国内高校、企业到崇义开展扶贫济困、慈善捐赠等活动,结对帮扶扬眉、麟潭两个乡(镇),引导各界力量开展公益事业。先后争取部华南环科所、相关爱心企业捐赠176万元用于扬眉镇脱贫攻坚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部南京环科所捐赠50万元用于麟潭乡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中华环保基金会、部环境发展中心捐赠了一批价值近百万元的饮水设备和图书设备。

刘一毕业于北大核技术与应用专业,为人憨厚做事实在。村书记李秀珍说:“现在村里孩子都以刘一为榜样。”驻村大半年以来,刘一带着扶贫物资走遍了全部自然村,理清了贫困户的扶贫台账,与村民交朋友,把党和国家的温暖送到基层群众家中。

环境保护部“娘家人”给予海岱沟村脱贫攻坚工作大力支持。李干杰部长、赵英民副部长先后来村调研慰问贫困户,详细了解驻村干部的工作生活情况,各单位帮助解决了村内断头路、路灯、文化广场等实际困难。村里举办了两期“扶贫体验营”,十余个环保干部家庭从北京走进海岱沟,体验农家乐,部机关单位还组织帮助销售农产品,为贫困户带来不少收益。刘一每次入户,村民都会说“共产党好”“现在的政策好”,有的村民开玩笑称他为“恩公”。刘一说,这是村民对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部的感激之情。

挖掘资源 助扶贫生态双赢

部党组提出定点扶贫工作要努力实现脱贫攻坚和生态环境保护共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挂职干部们努力践行这一理念。

崇义素有中国竹子之乡、南酸枣之乡的美称,王明良立足把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他多方协调,为崇义发展生态工业、壮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助一臂之力。目前,总投资73亿元的11家医药电子企业实现了当年引进当年试产,协调部分企业建设了植物生态观光体验园、刺葡萄博物馆、野果酒店,打造了一批特色民宿、休闲农庄、民俗风情体验园。

潘寻坚持每周去帮扶村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思考围场的农产品好在哪儿、为什么好、怎么打出品牌。

在与帮扶村城子镇八顷村驻村工作队的接触中,潘寻发现围场广泛种植的马铃薯蕴含着高价值。他对围场全县的马铃薯进行质量分析,发现八顷村马铃薯蛋白质含量高达35.5 g/kg,是目前国内报道最高值,同时富含硒、原花青素等多种功能元素。潘寻马上委托国内最权威机构对八顷马铃薯进行全面检测,发现重金属与农药等污染物残留浓度远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同类产品和国家及行业标准。潘寻又发挥自己的业务优势,系统梳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分类归纳了涉及马铃薯的污染物指标和限值,并同八顷马铃薯检测结果进行比对,为八顷乃至围场马铃薯打造未来产品深加工和出口创汇的“通行证”。如今,身价颇高的八顷村功能土豆已经端上北京人的餐桌,获得了广泛赞誉和良好收益。

从优良生态环境质量到优良生态产品、生态产业,再到老百姓脱贫攻坚、增收致富,内在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挂职干部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贯彻到实处。

优良作风 展环保人风采

于庆贺可以说是挂职干部中的老大哥,他曾任地方环保局局长,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在扶贫工作中他注重加强协调、抓好落实、做好配合、创新工作。协调市县扶贫办直接对接配合部扶贫办工作,全程参与了部13个扶贫工作小组结对帮扶两县87个贫困村的方案谋划和制定;协调市县相关部门配合环境保护部编制 “十三五”定点扶贫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组织市县筛选编制包括5类90多个项目的申请帮扶重点项目汇编,并针对“有污染治理资金投入,没有脱贫效果统计”的问题,创造性开展“申请环境保护部帮扶支持重点项目”脱贫攻坚预期效果总体情况分析,上报环境保护部和河北省环保厅,得到高度重视。

于庆贺两年来的工作得到组织和干部群众的肯定,承德市委、市政府授予他二等功并做如此评价:“自2016年到承德挂职副市长以来,始终把自己当成‘承德人’,深入基层、推动工作、解决难题,始终作风扎实、兢兢业业、辛勤工作、任劳任怨,为承德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环保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等工作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展示了环境保护部优良的工作作风、高品质的干部形象。”

责任当先 带着感情做事

扶贫工作从宏观上有政策倾斜、资金项目落地,中观上有机关部门、直属单位及社会力量的主动谋划、推动项目实施,微观上有到村到户的物资捐赠、调研慰问、项目落地。挂职干部们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补台不拆台,开拓进取,带着责任和感情做事,体现了务实的工作作风。

2017年,环境保护部安排围场县环保专项资金1.7亿元、隆化县1.2亿元,部所属42个单位组成13个扶贫工作小组,分别与87个村结成帮扶对子,慰问贫困户近300户,发放慰问金、慰问品20万余元,支持发展项目等直接投入近800万元,仅司局级干部到两县帮扶就超过100人次。这其中有挂职干部们多少次细致入微的协调安排、推动引导、监督管理,多少个项目落地开花,哪些计划功败垂成,其中有多少辛劳和心血,连他们自己都很难说得清。

一年来,彭俊、田晟走遍了两县45个深度贫困村,每月向部扶贫办提交报告;王明良走遍了全县16乡镇;潘寻驱车2万公里,走遍围场的37个乡镇,写出相关论文6篇;刘一挨门挨户遍访村民和贫困户;两年来,于庆贺对全市60多所学校、90多个村子进行了实地调研,提交提升承德教育文化新优势、发展环保支柱型产业等调研报告,向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报送信息十余项,部领导听取汇报和批示6次,领导多次给予表扬。

他们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对贫困群众的感情、对扶贫工作的责任,就在他们探查贫困户的炉子暖不暖的手,就在他们遍访田间地头留在裤腿上的尘、脚下的泥,就在他们写下的一篇篇调查报告、一份份建议书,就在他们协助推动的一个个项目、一个个产品,甚至就在他们为了确保一次调研座谈会的召开叫醒贪睡村民的细节中。

留在农村大地的脚印,见证了环境保护部扶贫干部的付出。留在贫困群众心里的故事,述说着环境保护部与帮扶地区的深情厚谊。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