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地方读本
3上一版  下一版4
 
悠悠蓝天碧水间 殷殷环境监测情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18年3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悠悠蓝天碧水间 殷殷环境监测情
——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创新发展纪实
山东省环保厅厅长王安德(中)在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实验室了解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情况。 董若义摄
 

◆本报记者周雁凌 季英德 董若义

这是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群体,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常年奔波在监测一线,风雨无阻,任劳任怨,用心呵护着齐鲁大地的碧水蓝天;

这是一个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团队,他们严守环境监测“生命线”,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创新环境监测方式方法,敢吃螃蟹,敢开先河,在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监测、VOCs监测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各地同行提供借鉴;

这是一支英勇顽强、敢打敢拼的铁军,他们日常练兵提素质,危险时刻冲在前,爆炸现场、地震灾区、惊涛骇浪……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奋战在哪里。

他们是蓝天碧水的守护者,是环境改善的见证者;他们是普普通通的监测工作者,也是全省环保人的缩影。他们就是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监测人员。

“全年累计行驶22万公里,等于足足绕地球5圈;测废气攀爬烟道垂直高度超过15000米,相当于两个珠穆朗玛峰、10个泰山的高度;报出监测数据15万余个,质控数据1.5万个……”这是他们去年一年完成的“壮举”,也是辛勤付出的最好诠释。

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王德明告诉记者:“2017年以来,监测站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环保中心工作,狠抓队伍建设和质量管理,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圆满完成环保督察、海洋督察、预警应急等各项工作任务,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

凝心聚力,拼搏实干

“有实力不等于有战斗力,不忘初心、满怀激情、敢打敢拼,才是一支有战斗力的监测队伍。”

走进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山东省监测站”),记者被眼花缭乱的实验器材所震撼——在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监测楼里,各种仪器设备多达1000余台套,总值达1.45亿元,可开展大气、水、土壤、生态等15类600余种项目的监测,无论是监测能力,还是设备资产,在全国都名列前茅。

不过,真正撼动记者心灵的,并不是山东省监测站所具备的设备实力,而是全站干部职工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的蓬勃朝气、旺盛斗志和奉献精神。

“有实力不等于有战斗力,不忘初心、满怀激情、敢打敢拼,才是一支有战斗力的监测队伍。”王德明对记者说。

近年来,山东省监测站围绕打造一流强站,更好地服务环境管理和环保决策,从党建、能力、应急、科研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和能力水平,努力打造思想过硬、技术过硬、装备过硬,敢打敢拼、能征善战的监测队伍。

“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这是山东省监测站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也是他们不忘初心、恪尽职守的思想源泉。去年以来,省监测站不断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完善廉政风险点管控制度,狠抓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政治理论学习,强化精神文明创建和监测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已连续19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团队的领导班子能不能模范带头,直接影响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日常工作中,山东省监测站的领导班子不摆谱、没架子,事事亲力亲为,吃苦在前,受累领先。

中央环保督察山东期间,站长王德明几乎一天都没有休息,办公室里的灯常常亮到深夜,安排部署、督导调度、审核汇报、现场核查,天天连轴转,同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副站长刘伟参加国家及省的近岸海域监测时,伴随着惊涛骇浪日夜兼程,航迹覆盖黄海、渤海及南海,工作覆盖了采样、监测及质控,了解近岸海域现状,掌握渤海湾、莱州湾等点位周边污染源分布,学习、熟悉了海洋监测工作;

副站长潘光因病做了一次手术,按医院要求起码要住院调养一阵子。但他清楚站里业务一个萝卜一个坑,怕耽误工作,术后当天依然回单位安排布置工作,接着便是提前出院,顶岗顶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激发了大家心中的热情与干劲。记者采访时注意到,站上每一位干部职工干起活来都洒脱利落、精神抖擞,歇下来时则春风满面、笑声朗朗,那股子精气神和豪爽劲,让人联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在这个集体里,再重的任务也压不倒,再大的难题也能破解。

2017年,山东省监测站在保证完成省内任务的前提下,先后有13人次参加中央环保督察工作,累计工作时间达251天,行程1.8万余公里,提交16万个监测数据,完成300多个水质和危险废物样品监测。其中,李恒庆、徐标、郑雁等同志连续奋战的记录达30余天,最多的达到50天,加班加点已是常态,挑灯夜战都已成习惯。不少女同志连续出差参与现场核查,接到命令拎包就走,没有一个人叫苦掉队。

2017年5月12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专业监测船驶入山东省海洋区域,开展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这是国家第一次用大船统一集中采样。

面对新方式新要求,为更好熟习掌握海洋监测业务,负责海洋环境监测的工程师孔梅含泪离开刚上幼儿园一个月且正在闹分离焦虑情绪的女儿,与生态室主任王绍凯一起上了船。

出海第一天就赶上了8级大风,监测船停泊海域掀起2米~3米的海浪,坐在船上就像坐过山车一般,所有采样人员都出现了严重晕船、呕吐的现象,不能站立。

第一次出海的孔梅又吐又怕,抱着船柱子一度不敢撒手。面对这样的海况、这样的工作环境,他们硬是顶着身体与工作的各种困难,白天甲板上晃荡着取样监测,晚上船舱里闷憋着梳理数据,坚持采样,一干就是15天。最终,全体监测人员圆满完成全省65个点位的海水采样监测,为山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每次出海,都是对监测人心理与身体的巨大考验;每次远航,都是对监测人意志与毅力的再次磨炼。记者在刘伟的海洋监测日志中看到:“已连续航行30多小时,昨天入夜后风力增至5级~6级,近两米高的浪涌越来越大。为了赶时间,航速不能减,船前后左右剧烈颠簸,挂在舱门口的衣服大幅度摆荡着,行船如轿,颠簸前行……”

几天的坚守靠体力,几个月的坚守靠精神、靠初心。

在国家海洋督察期间,省监测站共向督察组提交监测材料3批2.5万个数据。此外,还派出40人(次)参加省级环保督察、28人(次)参加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巡查;选派张慧担任第一书记,成为省环保厅帮包贫困村工作的唯一一名女书记。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凝聚的是山东环境监测人的心血与汗水,诠释的是他们的意志与担当。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我们既是环境质量改善的推动者,也是记录者和见证者。只要环境越来越好,再苦再累也值得。”

“到企业后,咱们分开行动,测水小分队去采集废水样本,剩下的人去测废气,现在风速大气温低,大家千万要注意地面和楼梯上的结冰情况。”2018年2月11日是“六九”的第七天,新一轮寒潮正影响山东,在前往企业开展现场监测的路上,带队的省监测站大气室主任周成在车上就展开工作部署。

年关将至,依然坚持跑现场的监测人员毫不松懈,照旧顶风冒雪,奔波在各个水、气监测点位之间。记者曾先后跟随多个监测小组下企业奔河湖,目睹监测人员河面凿冰、高空攀爬、深夜采样。

潘光告诉记者,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耳目和哨兵,是环境管理的基础,也是环保部门的立局之本。监测人员每月例行监测的任务,涵盖水、气、土、生态环境等各领域。

2017年,山东省监测站完成了全省主要河流断面每半月一次的主要指标和每季度一次的全指标监测,国家地表水采测分离采样监督、质量控制、数据审核和同步监测,跨界(省界、市界)水体联合监测等地表水环境监测任务;开展了每季度一次的全省重点污染源企业的监督性监测,全省城市环境空气VOCs初步调查,燃煤机组废气超低排放监测等大气环境监测工作。

探索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环境风险监控点加密监测等工作,推进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完成全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开展了大气气溶胶和PM2.5遥感监测试点等工作,不断拓展生态状况监测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说是例行监测,干起活来一点也不轻松。比如,山东省监测站大气室的工作人员每年要对全省10%以上的重点污染源进行监督性监测,还要完成应急监测、执法监测等任务。

“只要有人举报,不管在线监测情况如何,我们都必须带着设备去现场。”大气室的谷树茂告诉记者,他和同事最多的时候连续41天都在外监测,独立调查,杀回马枪,趁着中午、晚上突击监测,不分昼夜。

水环境监测同样是个辛苦活。山东省监测站水室的郑雁介绍,水室主要负责全省重点河流107个点位的采样监测,其中有48个点位每个月需要监测两次,项目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每个季度要对107个断面进行一次22项全分析,每次分析后要对所有分析数据进行汇总形成报告和分析材料反馈给有关处室,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这项工作说起来简单,但工作量很大,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容不得半点马虎。尤其是水样采集的行程往往比较长,一出去就是一周,奔波往返动辄数千公里,几天跑下来腰酸背疼,在车上坐也不是,躺也不是,浑身难受,手脚感觉无处安放。”水室主任王文雷告诉记者。

担负保障监测质量重任的质管室,只有“一老带一新”两个人。面对繁琐冗杂的质量管理、考核测评、体系运行等一系列工作,这个双人组合显得有些单薄。

“人手不足就用效率来换,时间不足就以精力来拼。”质管室副主任解军告诉记者,去年一年,他们完成了全省4轮(次)600多人的持证考核任务、十大类200多项的实验室分析项目认证管理和对全省17市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的检查与指导,有力保障了监测质量和监测数据的有效性,确保监测数据走得出实验室,经得起考验。

相对于身体上的劳累,对家人的牵挂更让人煎熬。由于环境监测任务重时间长,山东省监测站几乎每位同志一年都有大半的时间奔波在一线,家里有啥事基本帮不上忙,孩子全靠老人带着。

“孩子才两岁,由于经常出差,都快不认识我了。每次出差回来,想抱抱孩子,孩子都躲躲闪闪的……”说这话的谷树茂,泪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开展环境监测还时常伴随着不期而遇的危险。在山东传输通道城市开展环保督查时,站里一位监测人员对菏泽郓城县玻璃工业园开展现场检查,赶上了下大雨,积水过膝,车辆无法行进,只能冒雨步行。

在检查过程中,他被碎玻璃渣扎了脚,因工作紧张条件又有限,做了简单处理后又继续投入工作。日后,伤口虽然愈合了,但仍有碎渣残留,半年后发展成了肌肉增生,只能通过手术进行切除。

水室的许艳芳,怀孕期间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她所从事的实验室样品分析工作,不仅要接触有毒性的氰化物,每天还要与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打交道。想到肚子里的孩子,时常感觉害怕,可她认为:“这是自己的工作,不能因为怀孕就说这些项目我不能做。尽量做好自我保护,能多干点就多干点。”2017年农历腊月二十八,许艳芳还坚守实验室做实验,腊月二十九,便入院产下一子,所幸母子平安,幸福的泪水挂在她的脸上,流在大家的心田。

再苦再累,大家都不抱怨。“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促进环境改善,让老百姓认可环保,支持环保,我们就很开心。”许艳芳说。

“我们既是环境质量改善的推动者,也是记录者和见证者。一次次的采样监测,看着断面水质越来越好,河流湖泊越来越清,心里可高兴了。只要环境越来越好,再苦再累也值得。”郑雁对记者说。

一句又一句朴实的语言,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实例,记者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眉毛上的汗水流在现场,什么叫眉毛下的泪水咽在肚里,这是监测人爱岗敬业的真实写照。

勇于担当,创新实践

“必须时刻做好打硬仗的准备,随时投入应急战斗,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验。”

“空气自动监测站显示,青岛市黄岛区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严重超标,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建议立即启动应急程序。”2017年10月30日,山东省环境应急实兵演练暨监察监测技术比武竞赛总指挥接到报告后,迅速作出指示:“立即启动应急程序。”

接到指令后,17支监测队伍携带设备迅速进入现场,开展污染源快速溯源、现场应急监测。在人工监测热电企业污染物浓度环节,监测人员手提30来斤重的监测仪器,快速攀爬到几十米高的烟囱上进行监测。这是环境监测的现场,也是比武竞技的赛场。

平时抓预防,战时抓应急。做好应急监测,是及时有效处理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基础保障。

“一旦有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应急监测往往只有一次机会,能否在第一时间冲上去,迅速拿到现场监测数据,将直接影响事件处置的决策和效率,改变事态影响程度和发展方向。因此,必须时刻做好打硬仗的准备,随时投入应急战斗,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验。”王德明说。

为提升实战能力,山东省监测站近年来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实兵演练,逐渐开创人工和自动监测相结合、实验室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空中和地面监测相结合,“水、陆、空”立体化,“点、线、面”系统化和“省、市、县”一体化的应急监测模式,大幅度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监测能力水平,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天津港瑞海物流危险化学品“8·12”爆炸事故发生后,根据国家监测总站要求,山东省监测站先后派出22名监测人员,奔赴天津市滨海新区执行应急监测任务。

“到达现场的时候,可以看到不少被爆炸摧毁的汽车,集装箱堆垛严重扭曲变形,附近的居民楼受损严重,爆炸威力之大可想而知。监测有毒有害物质及空气污染状况,必须进入爆炸核心区,面临的危险显而易见。”当时参加应急监测任务的魏子勇对记者说。

可大家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挺进“核心区中的核心”,开展应急监测。经过5次轮岗,38昼夜艰苦奋战,出色完成上级指派的应急监测任务,为反映事故现场水、气环境质量以及对污水进行“查、堵、截、治、排”等有效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更好地提升环境监测能力与水平,山东省监测站还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创新监测技术,拓展监测领域,提高监测效率。仅2017年,就承担完成了4项国家标准、9项地方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取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6项。主编的“十二五”全省环境质量报告书,被国家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评为最高奖——优秀奖,创省站历史最好成绩。

通过制定《山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等3个方法标准,在国内率先建立起超低排放监测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超低排放监测空白。《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测定 低温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法》方法标准以分析方法标准的形式提出了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测定,实现一次进样可以同时分析57种臭氧前体物和47种有毒有害挥发性有机物,技术体系走在了全国VOCs监测的前列。

手握金刚钻,敢揽瓷器活。正是由于这支队伍素质过硬、技术过硬,有能力、有担当,近年来,多次受到国家征调,前往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并屡次受到国家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通报表彰。

国家监测总站及各省市还多次邀请山东省监测站有关专家,就废气超低排放监测、VOCs监测等进行交流探讨或技术授课,为国家制定完善有关标准、技术体系和各省市开展环境监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随着环保垂管改革的正式实施,各级环境监测面临着新变化和新任务。今后,我们将以推进环境监测改革为重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环保厅‘13691’总体思路,抓好生态监测网络建设、监测垂改落实、数据质量保障,加快推进监测数据分析体系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环境监测强站,更好地为全省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撑。”王德明如是说。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