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境界-品鉴
3上一版  下一版4
 
苔花也学牡丹开
我和堃堡的环境文学缘
PM2.5污染防治知识科普图书出版
来一场“书山论剑”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3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和堃堡的环境文学缘

1998年5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访问内罗毕联合国机构期间与夏堃堡(右)握手交谈。
 

◆高桦

去年3月下旬,我接到一个电话:“高老师吗?”这个声音听起来有些陌生。我回答道:“我是高桦,您是哪一位?”对方答道:“我是原来国家环保局国际司的夏堃堡。”夏堃堡,这是个非常熟悉的名字,我已经整整20年没有见到他了。

他的电话让我想起了1995年11月,在山东威海举行的国际环境文学研讨会。作为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秘书长,我是这个会议的主要组织者。出席会议的有王蒙、张贤亮、刘心武、丛维熙、叶楠、俞天白等知名作家,以及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美国和加拿大的作家。曲格平等著名环境学家也出席了研讨会。

因为是国际会议,我特别邀请时任国家环保局国际司司长的夏堃堡出席会议。他应邀赴会并作了题为《文学家与环境家的联合》的发言。他说:“我从小想当作家,写小说、写诗歌、写散文。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我没有成为一名作家,却成了一名环境学家,但我当作家的愿望一直没有泯灭。有机会,总要写点小文,在报纸上发表……”这时,我才知道,他原来是文学爱好者。他在发言中呼吁作家和环境学家联合起来,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共同作出努力。著名文学评论家、编辑家章仲锷对他的发言作了点评,给予极高的评价。

给我打电话的第二天,夏堃堡来到我家,送来他写的两本书:《环境外交官手记》和《环境外交官纪事》。

他说:“20年前我出席了国际环境文学研讨会,唤起了我对文学的热情。但是,1996年我被派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署副代表,后来又在联合国环境署工作,十分忙碌。直到2004年退休后,才先后写出了这两本书。您是环境文学的先行者,我就是专程送来,请您指教。”

他的态度很诚恳,我接过书认真道:“您的作品,我会仔细拜读,指教不敢当,说点看法还是可以的。”

但让我始料未及的是,他告诉我,最近两年他又写作了另外两本书稿。一本是关于联合国环境署的纪实文学作品,另一本是记录30年来在世界各地所见所闻的散文集。

分手的时候,我送他仲锷的遗著《磨稿斋拾遗》。他说他将认真阅读。

我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读了他的书。两书均为纪实文学作品。《环境外交官手记》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记述了作者近20年环境外交生涯中所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包括参与创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参加为缔结和实施多边国际环境协议的谈判、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筹备、创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等。书中还描述了作者与多位联合国高官及中国驻外大使的合作和友谊,另外还有多篇描写肯尼亚等国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的散文,呈现了一个环境外交官的多彩人生。

《环境外交官纪事》由中国环境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是《环境外交官手记》的姐妹篇。夏堃堡在这本书中继续讲述他在第一本书中没有讲过或讲得不充分的环境外交生涯中有意义的故事。

我饶有兴味地读完了这两本书。书中文字流畅生动,内容丰富多彩,可读性很强,是高质量的环境文学作品。

我给他在微信上留言说:“夏司长,我读了您的书了,写得很好,我很喜欢。”

他马上给我来了电话,说“高老师,您的留言我听到了,谢谢您。我现在是一个退休老头,您就叫我‘老夏’吧。” 我说:“我叫你‘堃堡’吧。 你也别叫我‘老师’了,我比你大几岁,就叫我‘高大姐’吧。”

此后,我们就这样互相称呼。

他的两部新书稿,我建议他到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因为这个出版社是文化部主管的一家综合性出版社,专门出版高水平的文学艺术著作,许多作家都在这家出版社出书。我觉得堃堡的书在这里出版很合适。

我和出版社的张编辑取得了联系,向她介绍了堃堡两本书的情况。她说:“你让作者把内容提要、目录和代表性章节的电子版发给我,出版社领导看了材料以后才能定。”堃堡先把部分书稿发给了我,我看后建议修改和补充,然后将全部书稿发送给出版社。张编辑给我打电话说,她和主编等人初步审阅了书稿,认为夏堃堡的两本书很有意义,文字也很好,有可读性,同意出版,并指定她为责任编辑。4个月后,责任编辑给我打来电话,说:“夏老师的两本书已经初步编辑完成,想请您审阅一遍,然后再定稿。”我欣然应允。几天内,我对稿子认真地审了一遍,认为原稿质量很高,无须修改。

去年12月,堃堡的《绿色之旅三十年》出版。责任编辑给我寄来了两册。我一看到书,非常欢喜。全书23.7万字,140多幅彩色图片。装帧漂亮,封面是著名书法家张世俊题写的书名,下面是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奔腾的图片。

此书是堃堡在30多年环境外交生涯中先后写出的一些散文作品的汇编,记述了他在世界各国见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那些天然和人造的珍稀奇宝,以及他的亲身体会和感悟。

著名编辑家、作家、《人民文学》原常务副主编崔道怡先生为本书作序。他在《序》中说:这部书,内容丰富多彩,文笔流畅生动,插图别致鲜亮。既是科学的著述,又是文学的读物;既是知识的课本,又是艺术的画廊。

堃堡的另一本书《绿色的行程——联合国环境署履职日志》也于今年2月出版。全书26万多字,140幅图片,书的装帧同样非常精美。这部纪实文学作品,记述了作者30余年在联合国环境署任职期间和在此前后在环境署框架下开展的环境外交和国际环境合作活动,以及他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曲折。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对联合国机构,尤其对环境署以及它们的决策方法和程序作了介绍,还讲述了与多位联合国环境署高官、中国驻外大使,以及同事和朋友的合作和友谊。

《绿色的行程》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当代著名作家何建明作序。他在《序》中说:本书渗透了各色各样的动人故事,生动、独特和鲜为人知,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

我和堃堡因环境而认识,因文学而结缘。我们有幸一起参与了中国环境文学事业的启动,这是历史的缘分。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