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知行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公益新势力为环保发声
从“避之不及”到“和睦为邻”
环保与艺术融合呼吁关注生态
打造生态走廊 守护最美公路
百所高校大学生参与环保阅读
舞剧《朱鹮》在西安上演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4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避之不及”到“和睦为邻”
四川环保设施开放有效化解邻避问题
 

◆本报通讯员温宗萍 记者王小玲

社区居民参观成都市第四污水处理厂

“上午是污水处理厂,下午是垃圾焚烧发电厂,参观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跟着讲解员走。”近日,两批参观者——20多名社区居民和50名中学生,分别从四川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服务中心出发,前往成都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和成都九江环保发电有限公司进行参观。

据了解,这是四川省今年首次集中6家单位面向公众开放,其中包括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单位。

“我是抱着要拿到证据再去投诉的想法来参观的,没想到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确实没什么味道,这下我完全放心了”

上午10点,社区居民一行在成都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厂长冯佳的带领下参观生化池。据冯佳介绍,生化池为推流式池型,利用活性污泥去除污染物,净化水质。

“泥水混合后,活性污泥又是怎么从水里分离出来呢?”参观现场,居民带着疑问来到下一个参观点位——膜池找到了答案。

“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来减少剩余污泥量。利用膜分离设备截留水中的活性污泥与大分子有机物,实现泥水分离,达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冯佳介绍道。

家住锦绣社区居民蒋女士走在厂区里有点惊讶,这里闻到的都是花香草香,听到的也只有轻微的机器运转声,“了解到污水如何科学化、规模化处理全过程,这对于我们百姓来说是一种福利,感觉社会在进步。”

和蒋女士一样住在附近的刘先生在参观过程中频频点头,并不时向陪伴同行的讲解员提出自己的疑问。

几年前,刘先生刚搬到这里的时候,曾被污水处理厂的噪声和臭味问题困扰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晚上要吃安眠药才能睡着。所以一开始街道办工作人员问他,要不要来参观这座家门口的污水处理厂时,他比较反感地拒绝了。

“我是抱着要拿到‘证据’再去投诉的想法才来参观的,没想到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确实没什么味道,这下我完全放心了,晚上睡觉再也不用关窗户,也不用考虑搬家的事了,这里很干净。”刘先生笑着对同行的居民说。

20多位带着疑问而来的社区居民,通过讲解演示和实地参观,真正了解到污水处理设施将污水变为净水的全过程,放下了心中的疑惑。

“周围的居民一直对我们避之不及,收到的投诉不计其数。去年居民亲眼见过污水处理厂后,投诉明显减少了”

作为四川省首批面向公众开放的单位,又是成都唯一一家在主城区内的污水处理厂,要为本次开放工作“打头阵”,冯佳表示“压力山大”。

“我们很乐意向公众开放,事实上在生态环境部公布名单之前,作为成都市的环境教育基地,我们厂前两年就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今年,我们更是专门针对这一部分工作投入了资金,用于聘请讲解员和修建参观通道等。”她介绍道。

送走了参观者,冯佳松了口气,直言公众开放工作对于他们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她说,“周围的居民一直对我们‘唯恐避之不及’,一年下来收到的投诉不计其数,邻避效应非常明显。而去年以来这样的投诉明显减少了,周围居民只有在亲眼见过之后,才会相信污水处理厂真的不是从前的模样。”

说到邻避问题,四川省环保厅宣教部门的工作人员充满感慨。近年来,邻避问题非常突出,成都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就是个典型例子。工作人员表示,通过这次公众开放,希望能够让公众明白,环保设施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只有彻底消除公众的误解,增加彼此的信任感,才有望真正解决邻避问题。

同时,公众开放也是让环保设施在公众眼皮下运行的有效途径,通过公众监督,能够切实帮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成为一种正向的激励。

据悉,剩余的4家单位也将陆续完成开放工作,四川省环保厅将全程跟进,收集第一手资料。

“我们要把公众开放工作当成一项全新的任务来做,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将此项工作落地落实,并转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从根本上解决邻避问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