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环球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化学品风险防控期待民间组织参与
信息公开对有害化学品管控有多重要?
为“绿色”奋斗着的王室
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环保交流与合作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8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化学品风险防控期待民间组织参与

 

◆本报记者张倩

“每年,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缔约方会的民间代表很多,对于气候变化的高度关注和密集报道大家都有目共睹。然而,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巴塞尔公约》缔约方大会,关注的人却不多,所以在当前要让更多社会群体了解和关注化学品污染,还有一段路要走。”5月9日,在由“无毒先锋”(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在京举办的“化学品环境管理培训会”上,发起人之一——毛达在会上谈到。

为何公众对于上述两个缔约方大会的关注度如此悬殊?在化学品污染对人类生活影响日益严重的今天,是否需要更多民间力量加入,以加速对化学品的防控?在研讨会上,来自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国内外NGO的专家对如何推动化学品管理进行交流探讨。

“两个孩子,一套人马”

力争做到协同增效

谈到化学品风险管控,人们大都会想到《巴塞尔公约》(全称《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和《斯德哥尔摩公约》(全称《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区域化学品管理室主任陈源表示,很少有人了解其团队同时参与两项公约的区域性管理,她将其称之为“两个孩子,一套人马”。同时管理两项公约的相关工作,尽管涉及内容不少,但有时会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化学品的环境和健康风险认识需要基于科学知识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需要专业、理性的判断,二者不可或缺”,陈源表示,“对化学品进行管控需要专家团队有交叉学科的背景。因为调研过程涉及健康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环境化学和暴露学等,难度较大。”当前一些化学品一旦被列入优先控制的化学品名录,就要对其进行风险管控,主要措施包括纳入排污许可制度管理、对相关化学品进行限制措施及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及信息公开制度等。有时一种或多种措施齐下,从而高效地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管控。

与此同时,由于化学品的环境与健康风险防控涉及的知识领域较为复杂,待挖掘和研究的未知领域还存在很多,目前对于化学品防控的名录还在不断扩充之中。陈源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国情和本土环境,不断充实科学认识和评估技术。

目前,国际社会对于危险化学品的关注和参与主要仍来自政府和公约区域管理机构,民间社群对于化学品防控的参与近年来有所增加,但潜力仍较大,有待进一步挖掘。

植入“民间基因”

形成化学品污染防控新合力

健全化学品管控体系绝不是政府和公约执行机构的几家之责。早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就提到环境问题需要公民参与,同时公民应当有机会参与相关问题的决策过程。

公众参与从来都是环境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之一,化学品管理也不例外。化学品相关公约履约已走过数十年,如今的民间力量早已不似当初,“民间基因”正一步步写入化学品管控的发展进程中。致力于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国际公益组织IPEN(International POPs Elimination Network)科学与技术高级顾问Joe DiGangi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分享了一些国际案例。

在2017年9月召开的《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第一次缔约方大会期间,有NGO邀请了180位与会代表参加了这样一个实验——随机检测其头发中的化学品含量。最终结果显示,几乎所有代表的头发上都含汞,并且含量已经超过人体健康标准,由此折射出洗发水等产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现状。这个实验让不少代表有所触动,明白推动无汞化进程不再是一些条款文件,或者对工业企业的要求,而是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的议题。在汞的问题上,NGO做出这些尝试,试图通过真实的结果来推动化学品防控地快速有效落地。

但在世界范围,不少国家的NGO已成为推进化学品污染防控的排头兵。Joe DiGangi说,“喀麦隆就有这样的例子。在非洲多数国家,由于发展条件相对落后,含铅涂料禁令难以推行。但当地几家NGO与联合国环境署、美国环保局等联手,历时7年,成功让喀麦隆率先禁止销售含铅量超标涂料,同时也加速了其他非洲国家出台相关政策。”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乌克兰。环保NGO人士在推动当地石棉禁令时,一度面临来自与石棉相关企业和群体的压力,甚至面临人身安全的威胁,但最终他们没有妥协。在2017年,乌克兰政府正式通过了石棉禁令。

尽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人们对不断发展更迭的化学品的深入了解和认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NGO角色发生转变

推动建设健康无毒的环境

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对化学品产生高度依赖。因此,对于化学品的两面性理解变得尤为重要。在陈源看来,最理想的方式是在合理科学地利用化学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规避化学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风险,减少其带来的危害。

在推动公众了解化学品的过程中,NGO有着不同于政府或者官方机构的沟通能力,活动范围更广。Joe DiGangi跟记者这样描述道,“以前人们谈到NGO,特有的印象可能是总对政府的做法不满意,有所抱怨,固执己见,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方案最合理。但现在不同了,通过数十年的摸索,NGO的角色已经发生转变,他们既可以成为政府与公众间的传声筒,也可以成为火炬接力手,进一步推动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断完善,从而助力政策落到实处。”

而对于关注化学品污染防控的NGO而言,营造健康无毒的环境是他们的目标。现在,NGO作为坚实的民间力量,已经成为国际化学品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NGO参与的各类国际案例,也有力地证明了其在推动化学品协定和原则实施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当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下的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正在招募中,旨在为NGO和当地社区提供每个项目不超过5万美元的资助,支持解决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部分化学品在内的5个重点领域。NGO是潜力巨大且尚未充分挖掘的社会资源,有望在防控化学品污染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