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天发现586个涉气问题
生态环境部通报6月中下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曝光台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8年6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曝光台

 

驻湖北省武汉随州督查组:

随州市南郊1号渠和平二路(规划)至

瓜园六组段未完成黑臭水体整治

随州市南郊1号渠包含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名单内,现场督查后确定为未完成整治水体。该渠道位于随州市曾都区,总长度2.268千米,起点青年西路,经和平二路(规划)、瓜园六组、擂鼓墩大道,在新天地小区旁汇入水。黑臭段长度0.95千米,起点为和平二路(规划),终点为擂鼓墩大道。2016年3月,府河随州市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期(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完成立项批复。同年9月,该项目城西擂鼓墩片区1#排水渠工程(和平二路—擂鼓墩大道)正式动工。城西擂鼓墩片区1#排水渠工程(和平二路—擂鼓墩大道)整治方案主要包括截污管道铺设工程、河道清淤治理工程和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总投资额达到1065.96万元。

5月8日~22日,第十督查组对湖北省南郊1号渠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问题如下:

黑臭水体信息库水体起点为青年西路19号,终点为擂鼓墩大道53号,经现场核查青年西路19号与水体间隔较远。参考规划等各方面资料,确定黑臭水体起点为和平二路(规划),终点为擂鼓墩大道53号,长度为954米(与自查报告一致)。经现场督查,实际整治范围为瓜园六组—擂鼓墩大道共630米,和平二路(规划)—瓜园六组段约320米未进行截污整治。瓜园六组—擂鼓墩大道段河道清淤污泥用于回填河道堤岸,但未进行泥质检测。

5月17日,第十督查组监测人员对和平二路(规划)—瓜园六组段水体进行现场取样监测。该河段水质氨氮指标为19.0毫克/升~22.0毫克/升,溶解氧指标为0.12毫克/升~0.16毫克/升,透明度为3厘米~9.2厘米,水体污染程度为重度黑臭。

驻湖北省武汉随州督查组:

湖北省黄孝河明渠存在黑臭现象

湖北省江岸区黄孝河明渠存在黑臭现象。黄孝河明渠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长江北岸,全长5.4千米,起于后湖铁路桥,沿金桥大道,经后湖泵站、岱家山闸流入府河。

5月8日~22日,督查组对湖北省江岸区黄孝河明渠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问题如下:

一、垃圾清理问题

1.黄孝河明渠全长5.4公里,经统计,当日检查时共发现面积大于5平方米漂浮物7处,其中明渠渠首至钢坝闸段河面上存在连续黑色块状漂浮物,水体呈暗黑色并伴有刺激性气味,水质较差。5月10日,第十督查组监测人员对黄孝河明渠进行了水质采样监测,共采样两个;经监测,黄孝河明渠水质为轻度黑臭水体,主要超标指标为氨氮,最高值达到14.6毫克/升。

2.据统计,在黄孝河明渠两岸范围内,发现多处垃圾堆放点,缺乏清理、随意堆置,其中在黄孝河明渠入府河右岸堤坝上弃置有混合生活垃圾的大量渣土,长度200米左右,无法说明来源及处置方式。

二、底泥清淤疏浚问题

黄孝河明渠于2016年进行了底泥清淤疏浚,但由于雨污分流措施不彻底,底泥清淤疏浚效果不明显,河道存在翻泥现象。在永旺梦乐城附近存在一中水补水口,流量较大,冲击河道,造成河底污泥扰动上浮,

督查组已将检查发现的问题移交当地相关部门处理。

驻广东省广州东莞督查组: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黄沙河同沙段

控源截污尚未完成,垃圾清理问题严重

黄沙河(同沙段)位于东莞市南城街道,编号44000155,黑臭长度2.5千米,黑臭水体面积0.0728平方千米。监测数据显示水质达标,但控源截污工程尚未完成,河面有漂浮物,河岸有多处堆放垃圾。可认定为:该黑臭水体尚未消除黑臭。

(一)控源截污问题

根据督查期间现场巡查情况,该河段存在控源截污工程不彻底(多处污水直排入河),目前黄沙河(同沙段)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与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同步推进,截污管道和护坡工程正在同步建设中,预计2019年完成;同时,黄沙河(同沙段)上游环城南路北侧支流的临时污水处理装置正在建设中;预计2018年6月能投入运行。

(二)垃圾清理问题

河岸垃圾堆放(多处垃圾堆放在河岸内),以及上游支流水质较差导致污染物直接入河的情况,数次现场督查发现垃圾堆放问题仍未得到明显改善。

水质监测方面,5个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均为达标。

虽然公众满意度大于90%,但截污纳管工作落实未到位,部分河面仍有大面积漂浮物及沿岸垃圾。根据黑臭河判定原则,可评定为“未消除黑臭”。

驻广东省广州东莞督查组:

广东省广州市大陵河存在黑臭现象

大陵河(河涌编号:44000116)是新街河的一级支流,是流经花都中心城区的主要排涝河涌,河段起止点为武广铁路—新街河口,黑臭长度5.712千米,所报黑臭面积0.12平方千米。该河水环境质量先天条件相对不足,其来水主要为新华城区排水和下泄雨洪水,无上游自然河道来水补给,因合流致雨污不分,进入河道的水体水质相对较差。

督查发现,该河段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由重度黑臭转为轻度,污水直排、垃圾乱堆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整治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底泥清淤疏浚问题

内源调查与处置工作仍有不足。大陵河上游部分河段存在多处翻泥现象,甚至在硬底化的破损处也翻泥,表明采用硬底化处置方式,前期淤泥处置工作存在不足,在底泥未清除或未清彻底的情况下进行硬底化覆盖,无法达到长期治理效果。

(二)控源截污问题

部分滞留静水区域黑臭现象尚未清理。七米方渠截污口至大陵河主河道间60余米的河道中,黑臭现象明显,站在新农桥上便可闻到恶臭,该段黑臭水体位于七米方渠截污口靠近新华收费站一侧,地势较大陵河主河道低洼,合流口溢流的水量无法正常排入大陵河主河道,在此形成长期滞留静水区而致黑臭。

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相关技术要求,大陵河设置3处水质监测点,监测指标为透明度、溶解氧和氨氮,监测结果表明河涌上中下游均为轻度黑臭,各指标平均值分别为:透明度19.67厘米、溶解氧4.6毫克/升、氨氮9.17毫克/升。根据黑臭河判定原则,评定为“未消除黑臭”。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