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产业经济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世界性难题成就环保标杆
北京公布首份绿色制造名单
数据中心能耗怎么降?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8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性难题成就环保标杆
普光高含硫气田保持13年零污染事故纪录,所产硫黄改变化肥产业发展形态
 

◆本报记者徐卫星

在四川省东北部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的绵延山地中,国内规模最大、产能超百亿立方的高含硫天然气田——普光气田已安全平稳运行9年。天然气净化率99.99%,总硫回收率99.9%,环境安全零事故……超深、高含硫、高压,被冠以“世界性难题”集一身的普光气田,通过自主创新高含硫天然气特大规模深度净化技术,攻克世界最难开发气田,打造出环境经济效益双赢的中国样本。

近日,由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的“走国企看改革”采访活动走进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实地探访这座长江上游的“绿色矿山”。

世界上报警仪最密集的地方

“气田平均钻井深度近6000米,地下压力达到55兆帕以上,气藏硫化氢含量15%,这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总经理张庆生表示,一般而言,空气中硫化氢含量达800~1000ppm就能瞬时致命,而普光气田硫化氢浓度高达15万ppm。开发这样的高含硫气田,安全风险极高。

张庆生介绍,为保障气田安全环保生产,普光气田建立了以“硫”元素为监控核心、覆盖整个产污环节的立体环境监测体系以及四级安全联锁控制系统等,极大地提高了发现安全风险的及时率和紧急处置能力。

在净化厂安全生产管理预警指挥中心显示板上,报警指示灯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厂区流程图的各个角落。“目前,全气田共安装有气体检测、火气监测、腐蚀监测、地质灾害监测、视频监控等各类监测点位4000余个。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报警仪最密集的地方。”中心负责人介绍,硫化氢浓度在2ppm即发出报警信号,报警时间小于1秒钟,泄漏监测准确率100%,现场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这些监测设备的火眼金睛。

一般情况下,若空气中含有硫化氢,会带有鲜明的臭鸡蛋味儿,并很难消除。然而,记者在气田实地走访中,不管是在集气站还是净化厂,这种气味却很难寻觅到。

“普光气田从2005年开发以来,累计投入的安全环保生产费达到40多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左右。大气、土壤、固废、噪声、雨水等监测合格率100%,污染物排放远优于国家标准,连续13年保持零环境安全事故纪录。”张庆生表示。

总硫回收率达99.9%

在杜绝“硫”可能带来的环境安全隐患的同时,它的价值该如何体现,成为普光气田自开发开始就一直思考的命题。

在净化厂,乳黄色米粒大小的硫黄颗粒从生产车间通过封闭履带输送到巨大的球型储库里,堆成了一座座“金山”。

“用天然气去除的硫化氢制成硫黄,平均硫纯度为99.98%,

含水率为1.22%,两项指标均优于国家优等品标准。目前,净化厂年产硫黄210万吨,累计销售1433万吨,占到我国硫黄产量的40%,规模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按照国际通行的回收工艺,并不能把天然气中的硫全部转化成硫黄。为了把有效物质“吃干榨净”,普光气田自主创新,在国际通行的回收工艺基础上,创新形成高含硫天然气超大规模深度净化技术,包括在线制氢与低温加氢尾气处理技术,把二氧化硫加氢还原转化成硫化氢,再进一步循环吸收,将总回收率提高到99.8%。之后,他们继续优化工艺,回收率达到99.9%,远远高于设计指标。与此同时,净化厂将脱硫过程产生的酸性水处理至循环水标准实现回用,净化厂工艺废水回用率达到100%。

“众所周知,硫黄是化肥产业的重要原料之一。普光气田投产之前,我国硫黄对外依存度一度高达90%,国内硫黄价格也受国外供应商控制。如今,这一形势发生了改变,国产替代了进口。”张庆生表示,在天然气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普光气田所产硫黄也正在改变着化肥产业的发展形态。

为了获得更佳的区位优势,贵州瓮福集团直接投资40亿元在达州建设大型磷硫化工基地。云南云天化集团开通了从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厂到该厂厂区的硫黄直销铁路专线。而在达州市经济开发区内,以天然气和硫黄为龙头,已形成天然气-炉气-甲醇-二甲醚,硫黄-磷酸-磷铵,天然气-合成氨-尿素-三聚氰胺,天然气-LNG新能源,天然气发电等5大产品链,并形成了循环经济的雏形。

截至2018年9月底,气田源源不断地为长江沿线8省市逾80个城市、数千家企业、近两亿人口输送清洁能源,累计达499亿立方米,占“川气东送”工程总量的近7成。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7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69.8万吨。

“气田运行5.3年时就已收回全部投资,比方案设计提前两年,成为国家‘十一五’投资项目中较早收回投资的项目之一。真正体现了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张庆生说。

超深、高含硫、高压……普光气田通过自主创新,打造出攻克世界最难开发气田、实现环境经济效益双赢的中国样本。 白国强摄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