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悦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最严新国标有望终结校园“毒跑道”
让自然回归日常生活
水晶泥的致命诱惑
网购落叶?当心虫卵残留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然教育:
让自然回归日常生活

 

“在新时代探索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自然教育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我们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和创新的意识,来让我们的教育效果更好地体现出来。”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表示。

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论坛2018年年会近日在广东深圳举办。论坛由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深圳市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支持。

在其中的自然教育分论坛上,来自两岸四地的专家生动地诠释了自然教育的作用,让我们思考自然教育如何真正地融入生活。

一个有关凤头苍鹰的课堂:

引导孩子思考环境问题

很难想象,在台湾的都市里,竟然可以看到凤头苍鹰。凤头苍鹰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重点二级保护动物,因其枕部有几根竖起的羽毛而得名。凤头苍鹰属于森林中肉食性中型猛禽,视觉敏锐,主要以鼠类为食,是一种益鸟。

台湾中华环境教育学会和台中市野生动物协会合作,调查台湾凤头苍鹰在都市的生存状况,引导亲子家庭去观察凤头苍鹰筑巢的位置和特征。调查是件有趣的事情,比如观察凤头苍鹰的巢之后发现,前几天看到鹰爸爸和鹰妈妈回家,后来就看不见它们了,原来是这个巢被占据。

凤头苍鹰筑巢有它的规律。深入调查凤头苍鹰的巢后,导师们引导孩子们思考:如果喜欢凤头苍鹰,希望它生活在周围,那么这个公园需要有什么样的环境?为什么凤头苍鹰要生存在这样的环境?

接下来,导师们会带孩子们到另一个公园。这里没有凤头苍鹰,但是离有凤头苍鹰的公园很近。导师提问,为什么这个公园没有凤头苍鹰?孩子们提出,可能是因为这里没有水、树不够高、密度不够等。导师不会给学生任何答案,只会带着他们验证提出来的假设。待调查完成,再引导孩子从环境关怀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虽然我们最后呈现出的科学调查结果包含凤头苍鹰的形态及它在都市里的分布,但我们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这些,而是如何引导孩子和家长在生活中思考环境的预警信号,让他们了解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台湾中华环境教育学会项目经理林佳青表示。

当然,环境议题不应该只是问题,需要在生活中以解决环境议题作为出发点,科学应用搜集到的资讯,共同面对并更进一步思考,做好自然教育的实践。

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把自然教育带入家庭生活

对于自然教育而言,很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自然活动中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联系,形成“自然共同体”。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的石城自然学校正是这样一个实践者。

这是一所根植于自然的学校,星星、树木、泥土与花草,是导师们的教材;森林、岩壁、洞穴与田地,是孩子们的教室;人工湿地、垃圾分类、种植蔬菜与烹饪食材,是孩子们的课堂。

学校的所在地曾是一家庞大的兵工厂。这里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地质资源,其精美程度完全可以跟云南的石林相媲美。

“自然教育课程有它自己的使命,它能够帮助孩子成为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人,但对于生活层面的改变,它是远远不够的。”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校长马秋花感慨道。她认为,自然教育机构的最终目的是把自然教育带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如果没有可持续生活理念的融入,那么自然教育就俨然成了课外兴趣班。

因此,在石城自然学校,孩子们要参与种植、管护草花瓜果,要下厨房把蔬菜做成食物,还要学会处理食物残余。通过参与食物的生产、制作和处理整个过程,孩子们亲身参与了植物的生命循环,学到了各种自然界的规律,懂得关于自然的道理,开始主动思考自己和动植物、自然的关系。

除了植物的生命循环,石城自然学校还建造了一块人工湿地,让孩子们参与湿地的建设工程。每次活动,孩子们都要去观察湿地的变化,看看进水和出水有什么不同,从而了解水循环系统,明白自己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虽然孩子们不能把人工湿地带回家,但可以知道选择用什么类型的洗涤用品。如果孩子们把学到的环保方式带回到日常生活之中,将知识变成生活实践过程,就会促进更多家庭的改变。”马秋花告诉记者。

用马秋花的话说,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课程的设计和参与者还有不少的周边社区居民。

当地有位老人,擅长在山上找到玛瑙石头。如今他也参与到学校的课程设计中,给孩子们讲怎么在山上找到好的玛瑙石头,导师们则引导孩子去探讨这些石头是怎么形成的,地质情况如何?还有做得一手好食材的大婶、管理冬天的树特别有经验的大叔,都积极参与到课程中,给孩子们讲食材加工的每个步骤、冬天的树如何保护。

“我希望自然学校教育和自然活动,不只是在教育机构下才能发挥作用,而是回归到家庭和生活当中去,真正搭建一个基于本地化、生活化的教育实践平台,给孩子和家长一个家的氛围,唤醒家庭对可持续生活的活力,让生活跟自然界发生更好的互动。”马秋花微笑道。

◆杨奕萍 胡文婷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