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知行
3上一版  下一版4
 
知行合一同步调 处处都是活教材
学而行,行而远
自然教育行业走得快还需走得稳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而行,行而远

 

◆杨奕萍 胡文婷

冬日的深圳,阳光如春,蓝天如洗。记者还未步入会场,只见门口摆着一个巨大的二维码。原来,为了更好地节约纸张,参加会议的人员实行现场扫码电子签到。这正是“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论坛2018年年会”现场。论坛由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深圳市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支持。

这场以环保为主题的论坛,会场处处体现着绿色,比如论坛不提供一次性瓶装饮用水,午餐不出现塑料饭盒。

这次论坛的主题为“合作、共享、创新与行动:迈向未来的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围绕学校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人才培养、自然学校建设、环境传播与公众沟通等主题,论坛设置了4个分论坛及一个主题报告环节,邀请大陆及港澳台有关专家学者分享观点与实践。

香港的港澳儿童教育国际协会创会会长古鼎仪认为,香港地区面积小、人口多,实现对全民的环境教育并不容易。为了寻求突破困境的方法,古鼎仪不仅积极去听各个分论坛的演讲,还在论坛间隙与各专家学者展开讨论。

同古鼎仪一样争分夺秒与同行交流的嘉宾还有很多,比如山东济南回民中学校长杨长寨。这是他第五次参加两岸四地可持续发展教育论坛,“每一次参加都有非常深刻的收获,论坛上的经验都非常珍贵,有助于我个人和我所在的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确实,论坛上的许多教育实践案例,常常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在台北,所有的垃圾焚烧项目都有环境教育设施和向民众开放的运动设施,供人们跑步、游泳、健身、农家乐、学习环境知识等。这些设施,不仅一年四季开放,而且供周边的公众和学校免费使用。

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科长戴虹认为,“环境教育就是从心做起,所有的教育实际上都是对过去的感恩、现在的担当和未来的期许。”

来自四川成都市西安路小学的校长刘莉,正是这样带着担当和期许,让环境教育浸润全校师生。在西安路小学,每位教师都有一个废物收集箱和一台电子秤,学生收集可利用废物过秤后,会得到相应的环保积分,在学生评价中占一定比例。班级督导员将每天的废物汇总,学校通过废物利用所得成立贫困生资助基金。

“从2015年起,我们提出建设‘零废弃校园’。” 刘莉详细地解释道,现在校园已经基本做到了垃圾零废弃,校园垃圾分为纸张、塑料、易拉罐、果皮菜叶。学校和企业合作,让企业每周四到学校回收这些分类垃圾,通过App把费用返给各个班作为班费,这笔班费再用来营造校园环境文化,而学校产生的很多枯树叶,则用来做有机堆肥。

感受着各地不同的创意,内蒙古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主任魏智勇激动地说:“这么多好的思路和做法,我已经准备领着内蒙古十几个校长和主管到各个做得好的地方去学习考察,一天不行两天,两天不行三天,我们要把真经取回去,只有这样,才能学而行,行而远。”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