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暧暧远人村 徐徐入画来
督察整改助巴蜀绘就新画卷
不折不扣做好洋水河污染整治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暗查找问题
郴州规范入户调查流程
图片新闻
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边督边改情况汇总表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8年1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安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暧暧远人村 徐徐入画来

 

◆本报记者刘晓星

一条条道路村村相连,一个个小院井然有序,一盏盏路灯照亮村庄,一张张笑脸洋溢幸福。“用沼气、上卫生厕所,走硬化道路、住规划房、饮清洁水”,这就是时下陕北黄土高原农村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带来的变化。

从“环境美”到“产业美”

走进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延安市宝塔区赵家岸村,一座座整齐的两屋小楼,统一的污水管网,洁白的院墙上绘就荷花图,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自然与人完美融合的画卷。

2010年,赵家岸村的百姓彻底走出了土窑洞,住上了宽敞明亮的花园式楼房,整村搬迁到了现在的集中居住点。现在,村里不仅完成了旱厕改水厕,还新建了一座日处理能力为4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

在村中心广场东侧,记者见到了为全村140户390人提供服务的污水处理站。赵家岸村党支部书记王年军向记者介绍说,村里的污水全部走地下管网,经管道收集至相关处理设备内,经过层层处理后,能够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村里把这些处理达标的废水用于广场的绿化用水。

生活的改善,提升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赵家岸村在全村配备分类垃圾桶,办起“垃圾兑换银行”。对于赵家岸村村民来说,每个月的垃圾集中兑换日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垃圾兑换银行赵家岸分行”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记者在“垃圾兑换银行赵家岸分行”的兑换现场看到,可兑换的物品琳琅满目,按积分大小有牙刷、香皂、牙膏、洗发水、米面油等20多种生活必需品。

据了解,“垃圾兑换银行”自2017年9月份开办以来,家家户户都办理了“绿色”存折,积分存在存折里,零存整取,想要兑换商品时,从垃圾兑换银行里支取积分,随意兑换商品。垃圾兑换银行每月开放一次,定期收集各类垃圾并统一回收处理。

现在,垃圾不再是随手丢弃的废品,而成了村民眼中的“宝贝”,大家纷纷捡拾兑换,使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从“村庄美”到“全域美”

在延安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25万人口,而其中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山区和峡谷地带,自然条件差、居住相对分散、交通状况落后等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大瓶颈,也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困难重重。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涉及面广、任务量大,从何做起?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延安市在确定目标上“高人一等”,在标准制定上“先人一步”,在机制建立上“快人一拍”。

延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意见》《延安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各县区成立组织机构,县、镇两级制订出台了实施方案,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章可循。

2017年初,延安以“七改三清三完善”为工作重点(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厕、改圈、改灶;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产废物;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村组自我发展机制),建立了“双月报送、季度讲评、半年观摩和年度考核”的工作机制,统筹安排、示范带动,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延安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完成投资已近40亿元,累计完成了759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奠定了科学基础,发挥了规划引领作用;行政村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基本得到覆盖;全市35个重点镇已建成21个污水处理设施;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要求,各村组均制定了村规民约、保洁制度、卫生管理办法等长效机制……

2017年,延安在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考评位列全省第一。数据显示,延安市先后建成9个国家级生态乡镇、两个国家级生态村,两个省级生态县、34个省级生态乡镇、24个省级生态村,形成了一大批“美丽宜居型、文化旅游型、产业带动型”示范村。

从“规划美”到“特色美”

农村环境治理点多面广,每个村子面临的问题又各不相同,需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因需施策。各示范县区通过项目实施,不断改革创新、完善制度,积极探索农村环境整治新模式。

在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延安市富县走出了自身的特色。没有排水管网,一直是各地农村污水治理的一大问题。富县采取了多级净化人工湿地为主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案。散居户生活污水经过三格式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后,通过管网进入格栅、沉淀池后进入周边人工湿地,利用土壤和植物脱氮除磷,可在湿地、坑塘上种植大型挺水植物,起到固定床体表面、提供良好过滤条件的作用。

延安市宝塔区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创新农村垃圾处置和长效管理机制,“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不断丰富完善,污水处理的无动力、微动力处理技术大力推广,都探索出具有陕西特色的农村环保模式。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