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纪晓岚的新疆之行
吉尔尕朗河的回忆
三千强弩射潮低
沙棘中的方山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8年12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纪晓岚的新疆之行

 

◆李开周

几年前,电视剧《铁嘴铜牙纪晓岚》热播,其中有一集,纪晓岚听说乾隆要查办他的亲戚卢见曾,赶紧往一个空信封里包了几枚茶叶和一小撮盐,偷偷派人给卢见曾送过去了。

茶的谐音是“查”。卢见曾拆开信封,见到茶和盐,就知道皇帝要调查他过去担任盐运使时的贪污旧案,于是伪造账目,转移家产,收买太监,上下打点,试图蒙混过关。

可惜乾隆得到密报,早就掌握了卢见曾的罪证,并且也获悉了纪晓岚通风报信的消息。乾隆龙颜震怒,将卢见曾关入死牢,然后免除纪晓岚的一切官职,打发他到乌鲁木齐从军赎罪。

电视剧里的这段情节肯定有虚构成分,但大体上还是符合史实的。第一,卢见曾确实是纪晓岚的亲戚,他的孙子娶了纪晓岚的女儿;第二,卢见曾在盐运使职位上确实贪污了一万多两银子,纪晓岚也确实向他透露过风声;第三,乾隆得知纪晓岚走漏消息,确实将他发配到了乌鲁木齐。

查《纪晓岚年谱》,他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八月踏上去乌鲁木齐的道路,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春天抵达目的地。然后在乌鲁木齐当了一年多时间的文职参谋,替统兵大将草拟文书,帮办军务。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腊月,他得到了“恩准还京”的旨意。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二月,他离开乌鲁木齐,本年六月回到北京。

回北京后,纪晓岚出版了一本《乌鲁木齐杂诗》,还在这本书的前面写下一段序文:

余谪乌鲁木齐凡二载,鞅掌簿书,未遑吟咏。庚寅十二月,恩命赐还。辛卯二月,治装东归。时雪消泥泞,必夜深地冻而后行。旅馆孤苦,昼长多暇,乃追述风土,兼叙旧游。自巴里坤至哈密,得诗160首。

这段话意思是:我充军乌鲁木齐总共两年,一直处理文书,没有工夫写诗。1770年腊月,皇上让我回京。1771年二月,我踏上归途。春雪融化,道路泥泞,白天无法走路,晚上道路冻实了才能走。我昼伏夜出,晚上赶路,白天待在旅馆里休息,非常无聊。为了打发时间,我将这两年的所见所闻写成诗。从巴里坤到哈密,这一路总共写了160首。

巴里坤是新疆地名。按清朝交通手册《西域道里》 记载,巴里坤位于乌鲁木齐以东1260里,从巴里坤再往东南330里,即到哈密。也就是说,从巴里坤到哈密只有330华里,折合115公里,或者71英里。这么短的路程,纪晓岚竟然能写出160首诗,平均每英里就能写出两首诗之多。

古有曹植,七步成诗,说明对那些脑子特别灵光的古代诗人而言,写一首诗可能只要几分钟时间。但写诗需要灵感,而灵感绝对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纪晓岚走完71英里道路,竟能写出160首诗,究其根源,并非因为他写得快,而是因为他走得慢。

查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从巴里坤到哈密,他竟然走了整整半个月。为什么会走这么慢呢?有这么几条原因。

第一,纪晓岚说过,“雪消泥泞,必夜深地冻而后行。”白天不能走,只能在晚上赶路,视线很差,不敢快走。

第二,巴里坤南边有一座大山,需要翻山越岭才能抵达哈密,比走平路慢得多。

第三,哈密西北有一处沼泽,方圆九十里,必须小心翼翼地绕着走。

第四,据清朝人编写的《西域旧闻》一书描述,新疆路上多见一种“土蛇”,前半截能昂起来,发出流水般的声响,这分明就是无比危险的响尾蛇。

或许咱们现代人看古人,大漠落日,旅途漫漫,诗作纷呈,乡愁无边,总以为很浪漫、很有诗意。其实古人要是有机会选择的话,我猜他们肯定会选择飞机和高铁,果断放弃“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诗意,放弃“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浪漫。

作者简介:

李开周,专栏作家,善于通过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将读者带入到遥远的古代。曾出版《宋茶》《食在宋朝》《陆游的英雄梦》等专著。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