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深圳舞动“绿色指挥棒”促环境经济双提升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18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文明考核制度不断完善持续优化
深圳舞动“绿色指挥棒”促环境经济双提升

“2018年福田区“福田蓝 福田绿”摄影大赛作品《绿色福中》 作者:陈锐镇
深圳机场充电桩
绿色盐田港
美丽大鹏
 

被誉为“生态文明第一考”的广东省深圳市环保实绩考核自开始酝酿到2007年正式出台,再到后来升级为深圳生态文明考核,不断调整,不断完善。“这项考核制度要好好坚持下去。”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掷地有声。事实证明,这项考核机制在推动深圳不断实现“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上功不可没。

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后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环保督察常态化的新形势下,深圳市持续探索通过制度设计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考核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以期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使用这根“绿色指挥棒”,从而继续引领绿色发展更上新台阶。

实施10多年来持续发力,营造了“大生态、大环保”的工作格局

深圳环保实绩考核制度是生态文明考核制度的前身。诞生于2007年12月,以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深圳市环境保护实绩考核试行办法》为标志。在10多年的考核工作中,深圳市形成了层次分明、运行有效的考核组织工作体系。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由市委组织部部长担任组长,将考“工作”与考“干部”紧密结合,全程指导考核工作,将考干部和推业务紧密结合,引导和促进各级领导干部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为领导干部树立绿色政绩观提供了鲜明导向。同时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

据悉,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对象不仅涵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部门、实施部门等各责任主体,还率先将涉及到资源、生态、环境等民生问题的重点企业纳入考核范围,每年考核的行政区(含新区)、市直部门和重点企业总计41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考核推动,深圳市机场集团积极推进绿色能源利用及管理,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持续推进港口节能减排,不仅切切实实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还成为发挥环保主体责任的企业标杆。

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的建立,改变了过去环保部门一家“单打独斗”的局面,从规划统筹、政策扶持、监督管理、执法运营等全方位、多角度入手,把全市各区和相关部门、重点企业都纳入到环保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来,逐渐形成了“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生态文明新机制。

注重发挥考核的正面激励作用,创新推出“双排名”制度,力求考核结果更科学更全面

近年来,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际,以系统化思维全面升级完善现有考核制度,从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治理水平、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角度开展全过程考核。

“既要考存量,也要考增量;既要考虑眼前达标情况,也要考虑长远工作导向。”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考核结果既要引起市委市政府、特别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视,也要与全市绩效考核充分对接。要完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范围等诸多方面。”

深圳市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完善党政系统评价考核制度,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和责任追究。从2011年起,环保工作实绩考核被纳入深圳市管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并作为“五好”班子评比表彰的重要参考。

为进一步强化考核结果应用,按照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领导小组要求,2016考核方案新增了“考核得分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单位由考核办组长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谈”的要求,“就是要抓住关键的少数人,扎实推进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为了更好地发挥考核的正面激励作用,在原先注重目标评价的基础上,深圳市设置了专门考评推进工作成效方面的排名,也就是“双排名”制度。“此举的目的就是支持和鼓励那些敢于啃硬骨头、打硬仗的部门和单位。”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郑轲非常认可“双排名”制度,他认为这样更能客观反映被考核单位的工作实际。

紧密结合民生热点问题,既对接国家、广东省各指标,也适应深圳本地工作重点

针对新要求、新问题、新需求,结合当前深圳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关键问题、民生热点,对接广东省考指标,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不断提升考核工作的针对性。

据介绍,考核工作紧紧围绕碧水攻坚、蓝天保卫、净土防御“三大战役”,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紧密结合民生热点问题,针对性地调整相关考核指标、指标权重、考核力度、考核范围。2018年,根据广东省生态文明考核指标对接自查情况,增加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等指标权重,调整部分指标考核内容;针对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压力大等问题,加大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指标考核权重;针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要求,新增排查整改上报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工作考核的内容。

具体来说,2018年度考核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全方位增加“新增森林、湿地规模”等指标,以市年度评价对接省年度评价,用现有的考核平台推动省考指标达标。此外,保留治污保洁工程、黑臭水体改善、海绵城市建设、绿色建筑、实绩报告等16项指标,作为深圳市特有考核指标,全面对接重点工作,推动落实市、区一级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不断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就是要用制度确保定向考核,精准推进一系列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强调,通过完善考核制度,提升工作针对性,促进深圳市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开展全流程跟踪问效,及时评估考核的促进作用,保障考核过程的实效性

深圳市实施定期评估机制,在考核过程中加强监督,常规化组织专家组、陪审员参与到考核的全过程中,对重大任务按时间节点和工作性质开展日常巡查检查,建立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开展全流程跟踪问效,及时评估考核的促进作用。

建设考核数字化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重点、难点任务和落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过程监控,随时、随机考核,即时反馈,发挥考核的平台作用,建立考核办、考核办成员单位、指标提供单位、被考核单位间的联席议事制度,通过实时跟进识别问题、协调推进,保证过程的实效性。

进一步优化考核制度,更加注重过程评价考核,加大对重点项目和指标的日常检查、重要节点考核力度。同时,进一步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既考事、也考人,根据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表彰或问责相应级别岗位人员,将对岗位的过程考核提供给组织部门。

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持续推进,有效促进了深圳市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深圳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近10年降幅超过50%,空气质量连续多年明显优于国内其他大中型城市。同时,全市主要河流水质大幅改善,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治水成效得到市民广泛认可。

在“绿色指挥棒”的指引下,深圳市经济发展有速度有质量。2017年全市GDP总量超过2.2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8%。各区(新区)均建立了区级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各区各部门每年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年度工作方案,优先安排资金,落实任务。龙华区2017年累计安排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相关经费68.85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24.9%;光明区生态要素指标持续向好,茅洲河干流楼村及李松蓢断面水质已基本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光明子站PM2.5污染程度逐步减轻,月均浓度由32.6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1.5微克/立方米;区域环境噪声持续100%达标。深圳市委、市政府明确,对生态环境状况优良的两个区不进行GDP考核,并从2016年起,将“水环境质量”和“生态资源”两项内容纳入对盐田区和大鹏新区的政府绩效考核。

深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由改革而生,在实践中完善,党和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信深圳也会继续推动全市绿色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将绿色理念融入各环节

近年来,深圳机场秉持绿色机场建设目标,持续提升能源管控,全面促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机场规划、建设、运营等各环节。2018年,共计投入生态文明建设资金超两亿元,开展生态文明项目建设100余项。

生态文明管理体系初具雏形。于2017年启动了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预计于今年年底能够获得认证证书。同时,启动了碳管理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促进生态文明管理大体系构建。

节能减排工作再创新高。实施照明系统改造10余项,年节电量达1350多万度;开展磁悬浮中央空调改造,预计年节电量达50%以上;通过国际机场碳排放一级认证,推动机场碳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年光伏发电量超过1400万度,占集团总用电量的10%;年度新能源汽车采购量占新增车辆总数的55%以上,电动车总数超过140台;机场片区内已建设充电桩1000多个,启动飞行区充电桩一期建设。

环境生态质量持续优化。完成了21.2万㎡的裸土防尘网铺盖及17万㎡的裸土复绿;重点加强进出道路等周边环境改造,完成绿化提升工程和市政改造工程近12万㎡,全面升级区域景观质量。

深圳市盐田港集团:

第一个使用天然气拖车的码头

盐田港码头一直致力于清洁生产,加大改造力度,碳排放量2017年比2011年降低了13% ,能耗降低了17%。

盐田港码头是国内第一个使用天然气拖车的码头,目前港区内已有340台天然气拖车在码头24小时运行,占拖车总量的60%。

盐田港码头是国内首先使用电力龙门吊的港口之一,也是国内使用电力龙门吊数量最多的港口之一,目前已有206台电力龙门吊投入使用。通过改柴油驱动为市电驱动,大大提高了龙门吊的能效,同时减少废气、噪声排放。对于少部分未能“油改电”的龙门吊,盐田港码头研究使用混合动力系统,以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目前已有34台龙门吊完成“混合动力系统”改造并投入使用。

2015年起,盐田港码头开始实施岸基船舶供电系统项目建设。现已建成6套移动式岸基船舶供电系统,可覆盖13个泊位,满足全球最大型集装箱船舶的用电需求,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靠港船舶在接用岸电后,可在靠港期间关闭辅机,岸电系统能满足船舶停泊后所必需的全部电力设施用电需求,减少港区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排放。

大鹏新区:夯实深圳的“生态基石”

大鹏新区地处深圳东南部,陆域面积29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6%,被誉为深圳的“生态基石”。大鹏新区坚持生态立区,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大鹏新区生态环境质量多年来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18年1月~10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72,PM2.5年均浓度低至21.9微克/立方米,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前列;提前三年半率先完成了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污水收集处理率从建区之初的不足10%提升至96.1%;近岸海域的6个海域功能区水质为优,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指数)连续三年在全省127个县级评价单元中名列第一。

勇当改革先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验区,编制实施《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2020)》,成为深圳市首个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的区级改革方案。2018年2月,中央深改办、广东省深改办发文肯定大鹏新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经验,并提出复制推广。

坚守生态保护使命,守护绿水青山成效显著。坚守基本生态控制线,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为深圳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保护了一片弥足珍贵的“绿肺”。在全国率先搭建了对“水气声土林”等生态环境状况全方位实时动态监测监控的技术平台;创建河流“河长制”+海岸线“段长制”的治理体系,实现对陆海河湖生态水质的系统修复和永续利用。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生态经济体系逐步建立。累计淘汰转型低端企业超过建区之初工业企业总数的65%;GDP增速由2.6%提升至6.8%;人均GDP达到23万元,高出深圳市平均水平37.4%;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27%提高到42.0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5.8%提高到64.9%;万元GDP电耗、水耗分别下降21%、28.5%。

罗湖区:守护“一半山水一半城”

深圳市罗湖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的理念,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

罗湖区辖区土地面积78.7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3.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64.6%,坐拥“一半山水一半城”。截至2018年11月,PM2.5年均浓度为26.5微克/立方米。

生态保护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编制了《罗湖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积极探索经济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体制新机制,统筹推动涉及31个部门的体制机制改革任务。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新路径,开展罗湖区自然资源资产识别工作,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并在全市率先搭建了“罗湖区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数据库平台”及“罗湖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制定《罗湖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以区环水局、区城管局、东晓街道办等7个单位为试点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深入推进环保体制机制创新,以完善商事登记制度配套改革为契机,编制了全国首份环保准入“负面清单”。

生态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强化基本生态控制线管控,顺利实现图斑“零违法”,全区实现了生态控制线内违法开发“零增量”。同时,持续加强生态资源保护,认真落实国际植物学大会、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世界著名花城行动等全市重大部署。积极开展绿地系统建设,园林绿地面积为4976.13公顷,拥有公园142个。

经济绿色转型效果明显。产业结构日趋绿色,产业结构实现“三个优化”,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96%,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2.9%,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达到27.3亿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5倍,综合能耗均呈下降趋势。

坪山区:保护与发展“双丰收”

近年来,深圳市坪山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为抓手,探索出一条政府与群众“双满意”、保护与发展“双丰收”的高品质发展之路。

绿色产业加速集聚,国家级金字招牌众多。坪山区以落后产能淘汰和绿色产业发展为主导,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2015年以来,累计淘汰和转型企业超过847家,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9%,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179亿元,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更是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样板与标杆。

生态资源优势突出,环境质量提升显著。坪山区自然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城市罕见的原生之态、自然之美,“一山一河一湿地”(马峦山、坪山河、聚龙山湿地公园)是其真实写照。截至目前,辖区生态控制线面积占辖区总面积达到53.75%,森林覆盖率达到45.49%。2017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8%;主要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体制机制相继健全,多项改革先试先行。坪山区作为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区,探索编制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出台了区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以刚性约束守护青山绿水。强化顶层设计,高规格编制了《深圳市坪山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7-2020年)》。先后承担国家级改革试点项目6项,智慧城市建设入选广东省智慧城市建设十大范本。

本版撰稿:刘晶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