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下一版4
 
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常务会议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召开
加快推进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建设
严冬里迎来曙光
2018年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进入公众投票环节
主动请缨的挂职锻炼同志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严冬里迎来曙光
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兹大会闭幕侧记
 

◆本报记者张倩

12月的卡托维兹,正值隆冬,寒风刺骨;会场内,却是另一番景象,热烈的讨论、认真的交流氛围,让人暖意融融。

当地时间12月15日22时左右,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兹大会会场,终于在大会主席米哈乌·库尔蒂卡落锤的那一瞬间,等来了期待已久的欢呼雀跃。

中国向世界发出积极信号

历时两周的卡托维兹大会,从当地时间12月2日开幕以来,就注定是气候谈判进程中一次艰难的“马拉松”。这场“马拉松”,也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有力支持。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不论是一年前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还是在本次大会开幕前巴西突然宣布放弃下届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举办权,均是如此。然而,相比较,自从成为《巴黎协定》的缔约方以来,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从未动摇。

2015年,习近平主席前往巴黎,出席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为各方达成《巴黎协定》提供了强大的政治推动力。他强调,各方要展现诚意、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实现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那一年,《巴黎协定》终于在众多期待的目光中应运而生。

时隔3年,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代表中国,向全世界发出积极的政治信号。他号召各方继续本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感,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提供政治推动力,表明中方对卡托维兹大会的支持,为大会能够取得成功提供了关键的政治引导和推动力。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与法国外长勒德里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G20峰会期间举行气候变化会议,发表新闻公报,重申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支持卡托维兹大会如期达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应尽的国际义务,并且将其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开幕第一周,卡托维兹大会举行了领导人峰会。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作为中方代表出席峰会,表达了中方将积极推进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推动卡托维兹气候大会取得成功的态度和立场。在参加卡托维兹大会的短短几天时间里,李干杰开展了密集性磋商,与波兰、埃及、法国、菲律宾等国部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副秘书长刘振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等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卡托维兹大会谈判立场、气候变化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阐述中国态度,积极推动气候谈判的进程。

李干杰表示,中方希望大会精准解读《巴黎协定》,切实落实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体现“国家自主决定”的自下而上安排,照顾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关切,确保大会达成一个全面、平衡、可实施的《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一揽子成果。

北京时间12月16日清晨,大会顺利闭幕的消息传回国内,李干杰第一时间就卡托维兹大会取得成功向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带领下的全体代表团同志表示了祝贺,让坚守在一线的代表团成员们深受鼓舞。

《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一锤定音

在延长会期长达一天后,备受期待的《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终于在大会的最后一刻得以通过,成为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一个里程碑的时刻。

大会如期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通过了一揽子全面、平衡、有力度的成果,全面落实了《巴黎协定》各项条款要求,体现了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各自能力原则,考虑到不同国情,符合“国家自主决定”安排,体现了行动和支持相匹配,为协定实施奠定了制度和规则基础。

卡托维兹大会通过的实施细则主要包括制定自主贡献导则,设计透明度框架,报告2020年后减缓、适应、资金支持相关信息,设立2025年后气候资金新目标相关进程,评估技术开发和转让进展,实施2023年全球盘点机制等。

大会成果传递了坚持多边主义、落实《巴黎协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积极信号,彰显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势不可逆转,提振了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强化了各方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政治意愿。

“感谢各国的同事们和我们一起,在对会议案文存在一些不满意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多边机制的有效性,将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全球、全人类和我们子孙后代的永远幸福很好地结合起来,展现了很大的灵活性和建设性。”解振华在大会闭幕发言中表示,“我们欢迎本次会议如期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

如果说2015年《巴黎协定》的通过,在给人们带来了兴奋、欢呼的同时,也唤醒了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危机意识,那么3年后的今天,往昔的兴奋让位于清醒的认知,在近200个国家基于各自不同的诉求之下,一揽子成果如期而至,这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来之不易的成果。

“最终的成果谁也不会完全满意,谁也不会沮丧至极,这就是多边协议的魅力。”解振华表示,“也许每个国家都觉得自己有得有失,但这可能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中国代表团顽强打下“加时赛”

不论是会场内外,还是在故乡异乡,中国代表团始终以自信沉着、公平包容的态度积极推进多边谈判进程,既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又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大会达成最终成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得到参会各方的高度评价。

大会进入第二周,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出席大会高级别阶段有关活动和磋商。期间,解振华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秘埃斯皮诺萨、大会主席米哈乌·库尔蒂卡及各谈判集团和主要缔约方部长开展广泛交流和密集磋商,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涉及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与各方一道推动大会达成积极的成果。

每天,为了有效地利用时间,解振华没有选择离会场近的住处,而是和代表团成员一起住在离会场四五十公里远的小城扎维尔切,利用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在车上开代表团晨会,在卡托维兹寒冷的12月,风雪无阻。

尽管历年来的气候变化大会打“加时赛”已经成为保留节目之一,但今年却打得格外艰难。代表团成员们时刻刷新着新的日程表,从延期到15日凌晨4点、再到10点,再到下午2点……会议开始前,大约300页的草案已经在闭幕时被打磨成一份一百来页的案文,中国代表团成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为住得远,每天早晨天刚刚擦亮,他们就已经启程,各个议题的谈判代表就在车上汇报前一天的进展情况。

因为住得远,为了给冗长的案文科学合理地“瘦身”,不论是在中国代表团的办公室、走廊或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你都能看到他们和他国谈判代表磋商、沟通时忘我的身影。

因为住得远,办公室的睡袋成为他们讨论到凌晨、通宵达旦的“好搭档”。大会的最后一天,很多代表为了等待最后一版案文发布,都选择留宿会场。钻进睡袋几个小时、再起床,仿佛就能卸掉身上的疲惫,再次进入案文细节的讨论中,与各国代表及时沟通交流。

大会闭幕的时刻,不少中国代表团成员用“波谲云诡”来形容闭幕前的这一天。当天,他们为案文奔走、与团长解振华一起讨论最后的细节、一起期待峰回路转……他们等待这一刻等了太久,可以追溯到大会开幕前,甚至可以追溯到他们这一年来的各项筹备工作中。

卡托维兹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让人们尽情忘我,让各国放下偏见分歧,让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让这个严冬迎来了曙光。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