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法治
3上一版
 
江苏公益诉讼维权有了专项资金
深化大练兵 勇当排头兵
河北大练兵成效显著
履约十载,农业绿色转型翻开新篇章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8年1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9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甲基溴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履约十载,农业绿色转型翻开新篇章

图为使用甲基溴替代技术的姜农喜获丰收,乐开了花。
图为国内外专家交流嫁接技术。
图为保护臭氧层科普教育走进校园。
 

甲基溴(CH3Br,又名溴甲烷),一种在农业领域的卤代烃类熏蒸剂。在我国,甲基溴主要应用于草莓、黄瓜、番茄、辣椒、生姜、花卉、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等农作物的培育过程中。曾作为农作物的“保护盾”,却对臭氧层具有很强的破坏性。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臭氧层保护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我国也不例外。

在路上:履约之路近十载

时针拨回197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理事会第一次就臭氧层破坏问题进行了讨论。在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设立臭氧层协调委员会(CCOL)定期评估臭氧层破坏后,1977年召开了臭氧层专家会议。1985年3月,由21个国家的政府和欧洲共同体签署了《维也纳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公约》敦促各缔约方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不受臭氧消耗效应的影响,参与国政府提供在研究、观测和信息交流方面的合作。这一《公约》缔约国承诺针对人类改变臭氧层的活动采取普遍措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公约》是一项框架性协议,不包含法律约束的控制和目标。截至2016年10月10日,共有197个缔约方签署了公约。中国于1989年9月11日加入《公约》;同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导下,公约缔约国签订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并于1989年1月1日起生效。

甲基溴作为受控物质,要追溯到1992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第四次会议上,甲基溴正式列入受控物质。1997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第九次大会上决定,发达国家于2005年全面淘汰甲基溴,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2015年全部淘汰了甲基溴。2003年,我国签署加入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后,2004年,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执委会批准了《中国甲基溴消费行业计划》。

根据《中国消费行业甲基溴整体淘汰计划》要求,我国应在2015年淘汰1087.8吨ODP甲基溴在粮食仓储、烟草行业和农业行业的应用。粮食仓储行业和烟草行业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完成了甲基溴淘汰工作。2008年,我国正式启动实施了国内农业行业甲基溴淘汰项目,至今,我国已经在农业行业甲基溴履约的道路上走过了十个春秋,见证了十年间在逐渐淘汰甲基溴过程中的播种与收获。

求突破: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

为做好臭氧层保护国际环境公约履约工作,保证消费行业甲基溴淘汰的顺利开展,由生态环境部牵头组织,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粮食局等部门负责农业行业的甲基溴淘汰工作。“农业行业甲基溴淘汰项目”由此应运而生,这是我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的具体行动之一,这一项目经过十年的实施,于2018年12月正式结束。目前,这一项目主要在山东、河北两省开展,正在逐步推广至北京、湖北、重庆、辽宁、云南等省区市。

淘汰甲基溴固然紧要,但如何探索出环境友好的方法进行替代同样重要。农业行业甲基溴淘汰项目既要保证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要保证生态系统不受到损害,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寻求环境友好型的甲基溴替代措施势在必行。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作物土传病虫害更为频发,如何以环保的防病害方式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因此,通过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合理的保护、加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对农业有序科学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所以,在坚持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前提下,我国坚持甲基溴淘汰履约与产业发展并重的原则,通过采取政府引导、宣传培训、政策推动、技术示范有机结合的手段,圆满实现了农业行业淘汰890吨甲基溴的履约承诺,并明确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甲基溴在我国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通过十年的摸索,这一项目推动形成的以科学防控土传病虫害为目标的甲基溴替代技术体系,为高效经济作物绿色发展提供了生态环境友好型植保技术支撑,形成的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企业主导、农民参与、协会系统推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了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为农民自觉采用甲基溴替代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区的农民通过采用甲基溴替代技术——土壤消毒技术,不仅农产品质量得到了改善,其收入也增加了,幸福指数也提升不少,可谓真正践行了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为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树立了典范。

针对我国农业行业甲基溴淘汰的主要农作物是草莓、黄瓜、生姜、番茄、茄子和山药等,根据这些农作物的甲基溴使用现状和趋势,确定了以河北、山东两省为项目主要实施区域。这一项目实施区域的主要特点是甲基溴使用量高或甲基溴潜在使用量高,是具有推广应用甲基溴替代物良好基础的区域。

看成果:各地农作物“减负”,行业逐步淘汰甲基溴

尽管甲基溴曾在国内外农业市场拥有一定份额,但在面对较大的挑战时,我国并未放松履约的脚步。通过摸索和实践,我国在甲基溴的淘汰上采用了先易后难的原则,在有较为成熟替代品的行业先行淘汰。自2004年起,我国开始淘汰了粮食行业和烟草行业的甲基溴;2007年,我国开始采用磷化氢+二氧化碳混合熏蒸技术,成功淘汰了甲基溴在粮食熏蒸上的应用,在烟草行业采用的是非化学技术漂浮育苗法淘汰了甲基溴在烟草苗床上的应用;2008年,我国启动了农业行业甲基溴行动,淘汰的战略也采用了先易后难的做法,有成熟和合法替代的作物先行淘汰,替代技术不成熟的作物后淘汰。采用这一战略,在草莓上采用的甲基溴替代品是氯化苦和棉隆;在番茄、黄瓜、辣椒、茄子上采用了抗性品种、嫁接、阿维菌素、棉隆、威百亩、氰氨化钙、有机肥等一系列替代技术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由于这些技术能取得与甲基溴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并且经济有效,农民很快接受了这些技术并商业化应用。在此种情形下,我国于2011年撤销了甲基溴在草莓、番茄、黄瓜等作物上的登记,宣告我国已顺利淘汰了甲基溴在上述作物的应用。

生姜是我国使用甲基溴量最大的农作物,也是淘汰最困难的农作物。在生姜上危害的土传病害有姜瘟病、茎基腐病和根结线虫病,而生姜上登记的氯化苦、棉隆均对根结线虫的防治较差。针对这一问题,在生姜存在姜瘟病严重发生的区域采用氯化苦和棉隆,淘汰了绝大部分甲基溴的使用,而在线虫病严重的区域,我国自2015年至2018年申请了因关键用途而豁免的甲基溴在生姜上的使用。

为了解决我国生姜防治根结线虫药剂较少和甲基溴淘汰后生姜替代品缺乏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资助相关企业进行新甲基溴替代品的研发登记,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按照项目推进日程,我国明确从2019年1月1日起,全部禁止甲基溴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如今,我国已经兑现这一承诺,成功淘汰项目证明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履约的共赢是能够实现的。农业行业甲基溴的逐渐淘汰进一步夯实了农业领域全面向绿色、可持续转型的基础,与此同时,也为我国在更多领域绿色发展的解决办法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辛文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