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产业经济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生物质能利用不只是能源工程
河源10家企业获“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
“全球荒漠化土地森林增汇行动”倡议获共鸣
银杏树撑起“三产融合”
明年云南全省用国VI油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8年1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物质能利用不只是能源工程
综合效益明显,提供清洁热能和交通燃料潜力大
 

不能简单把生物质能利用看成能源工程,这是一项环保民生工程、“三农”工程和城乡基础设施工程,其环保、民生和社会属性要远远高于能源属性。

◆本报记者徐卫星

在新能源领域中,相比光伏、风电以及核电等新能源出尽风头,生物质能似乎一直被排除在主流大门之外。

近日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对生物质能源给予了特别关注,认为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中被忽视的“巨人”。数据显示,2017年在全球消费的可再生能源中,有半数源自现代生物质能,其贡献是太阳能光伏和风能总和的4倍。

做得最多,却鲜被提及,是因为生物质能甘当配角还是有哪些现实困境?

多重意义集一身

虽占比偏小,但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10亿吨标准煤,其环保、民生和社会属性要远远高于能源属性

“2017年,国内生物质能源利用量约4100万吨标准煤,仅约占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的6.6%,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在近日举办的第九届中国生物质综合利用发展论坛暨发电技术交流会上,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产业发展部窦克军指出,生物质能占比进一步缩小,其直接原因是风电、太阳能发电发展速度太快。

“虽然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但其并不能成为可靠容量。”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庄会永认为,不能简单把生物质能利用看成能源工程,这是一项环保民生工程、“三农”工程和城乡基础设施工程,其环保、民生和社会属性要远远高于能源属性。同时,生物质能还是当前二氧化碳减排成本最低的一种能源利用方式。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近期也指出,相较于其他新能源,生物质能利用具有多重意义。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领域最重要、也是可以发挥更多作用的能源品种。

窦克军测算,我国生物质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为4.6亿吨标准煤,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10亿吨标准煤。

目前,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已达1488万千瓦,每年产出生物质天然气0.64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1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32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260万吨、生物柴油60万吨。

“从行业现状来看,除生物质发电利用规模达到‘十三五’既定目标要求以外,别的利用方式距离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窦克军介绍。

用武之地在哪里?

热电联产应是推广重点,去煤化、碳减排、供热需求大等因素对于生物质能行业有正向作用

凯迪生态是中国第一大生物质发电企业。然而今年因为债务危机压顶,迅速跌落。据早前媒体报道,公司目前已投产生物质电厂46家中,仅12家还维持运行。

“社会各界对生物质能源的综合效益(环保、民生、社会、扶贫、经济等)要有一个正确认识,若单从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来讲,它是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质能产业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大勇认为,生物质能是清洁低碳的可再生能源,现阶段不是探讨产业是否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问题。这就需要国家层面要统筹考虑生物质能产业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应发挥的作用。

庄会永也表示,在风电光伏退坡机制以及油价下跌等多期作用叠加下,今年行业无论国企民企都存在不少困难。但同时,去煤化、碳减排、供热需求大等因素对于生物质能行业还有正向作用。

“生物质能与风电、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发电不是其主要利用方式,它的主要用途是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清洁热能和交通燃料。生物质能的利用要侧重于用户端,在消费侧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之间形成一个多能互补的高效能源利用体系。”张大勇对未来生物质能源的“用武之地”作此评价。

山东大学教授、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副会长、山东省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董玉平个人比较认可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及清洁供热的方向。他表示,从国外发展来看,生物质热电联产具有较大规模,特别是丹麦、德国、瑞典等国家,生物质能供热技术成熟,在供热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吴幼青也表示,生物质气化在工业供热上有很大的发展,替代天然气,是为数不多的不用靠国家或省级推动就可以经济运行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梁志鹏透露,下一步将加快推动生物质热电联产,新建生物质发电项目也要采取热电联产方式;鼓励生物质锅炉供热,加强相关研究和示范项目建设。“现已开始要求北方地区生物质发电项目改造成热电联产模式,未来这应是推广重点。”

潜力挖掘还需政策扶持

到2030年,市场规模至少2.5万亿元,但不少针对生物质能发展的产业政策到了执行层面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从产业整体状况分析,生物质发电及生物质燃料目前仍是政策引导扶持期,相比其他可再生能源产业,生物质能的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应用处于初级阶段,还需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动。”梁志鹏表示。

张大勇指出,政策对于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减缓气候变化长期目标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在热力行业、电力行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应用,生物质能在上述3个行业的增长总量可以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在电力行业的增长相媲美。

“近几年国家也出台了不少针对生物质能发展的产业政策,但到了执行层面(县市级)就大打折扣,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张大勇举例,国家鼓励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但地方政府照搬燃煤供热价格政策体系,且热力管网由第三方实行特许经营,这就为推广生物质热电联产模式设置了很难逾越的壁垒,希望行业主管部门在完善生物质能产业政策时,更多地考虑一下政策如何更快、更好、更容易落地。

《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2018》报告预测,到2030年,生物质能源产业市场规模至少达到2.5万亿元。以生物质天然气为例,若国家配套政策到位,到2030年生物质天然气市场规模至少在500亿立方米规模,可占到当时国内天然气消费市场的8%~10%。

“目前,生物质能产业规模偏小也有自身的原因,如企业管理和科技水平低下、质量和配套性差等,甚至个别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排放不达标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北京华科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峰向记者表示。

“多年来,受制于原材料收集困难、投资成本高、企业赢利难、产业化不顺等原因,生物质能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局。”不过,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志祥认为,智能化、自动化、分布式多联产等新词已经与生物质装备制造、生物质发电等行业发生了紧密联系,相信生物质能相关从业企业将依靠科技创新以及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