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美丽中国
3上一版  下一版4
 
瓦屋山“创伤”渐愈“颜值”重回
敦煌阳关自然保护区首现白额雁
山西打造500个绿色生态村庄
《美丽公约》“约”出“生态幸福村”
东莞观音山打造森林文旅目的地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眉山市洪雅县以督察促整改,关矿山拆水电,着力恢复生态环境
瓦屋山“创伤”渐愈“颜值”重回

 

◆本报记者王小玲

它是“水的世界、洞的天下、花的王国、雪的摇篮、云的故乡”,也被中外游客誉为“动植物的博物馆”。

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曾咏叹它:“巴蜀风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苏东坡也曾有诗云,“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它就是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境内的著名自然保护区——瓦屋山。

不过,再美的容颜,也抵不过人为的破坏。曾经,为解决当地经济发展,瓦屋山一度满目疮痍,保护区内竟然存在30家水电站、14家矿山。

2017年,对瓦屋山而言,是转折的一年。这一年,中央环保督察组指出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存在违法违规开发水电及矿产等问题。在严峻的问题面前,眉山市洪雅县痛定思痛,立行立改,强力推进问题整改,全面停止开发活动,拆除设备,修复生态。

如今,瓦屋山损伤的容颜已恢复了往日的“颜值”。

“小水电百强县”划定整改时间表

瓦屋山,因何得名?

洪雅县老百姓告诉记者,在地质作用下,山体形成了向东西两侧略倾的屋脊状地形,从任何角度望去,此山整体上都状若瓦屋,因此得名“瓦屋山”。

除了形态有特点,瓦屋山还是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集原始、古朴、神奇、钟灵神秀于一身,与峨眉山并列为西南两大名山。

1993年,四川成立了瓦屋山自然保护区,以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自然生态系统为重点保护对象,总面积3.6万公顷,共包括469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500余种野生植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洪雅县开始实施“以水发电、以电代柴”,解决了当地经济发展用电的难题,获得“全国小水电百强县”称号。不过,也因此破坏了原本良好的生态环境。

2017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指出,四川省自查发现瓦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存在违法违规30家水电站、14家矿山。

立行立改。为拆除违法违规水电站和矿山,四川划定了时间表。《四川省落实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 2018年6月底前,依法限期拆除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小水电项目;2019年12月底前,完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矿业问题整改,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抓重点出硬招,铁腕整改务求实效

点多面广、零散分布在偏僻深山,这是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内多数矿山、电站的特点。

为全力完成整改任务,眉山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各级领导挂帅的专班工作组12个,抽调部门精英、业务骨干、执法人员120余人,由县级领导带队,在保护区分片驻扎,推进保护区内采(探)矿权全面退出、水电整改工作。

与此同时,洪雅县也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面对违法违规水电企业,洪雅县铁面无私,严查严处,不仅向其下发停产整治决定书、停止取水通知,还查封了水电主要设备,全面关停30家水电站。在矿山关停方面,不仅14家矿山、52个矿硐的生产生活设备设施全部拆除,还恢复生态植被294亩。

洪雅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储备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矿硐附近的矿渣上,植物很难生长。”因此,在修复时,当地要先将矿渣推平或拉走,保留山体和地形原貌,并科学培土,再栽种乡土植物。

仅在大岩窝矿区,施工队就拉来了1000多立方米泥土,平铺在原来的道路、矿渣上,形成了一层30多厘米厚的土层。为了让大岩窝的生态尽快得到修复,瓦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还挑选了箭竹、扁竹根、蕨类等本地作物作为主要修复物种。现在,人工栽下的箭竹、扁竹根、蕨类等各类植物已在这里生存下来。从远处看,一片嫩绿映入眼帘。

为防止“反弹”,洪雅县不断加强日常巡查管控,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在保护区进出山处,设立“花杆”5个、站房4个,切实加强保护区“出入口”源头管控。同时,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24小时接受群众监督举报。

“我们这里是大熊猫保护区的山门口,也是山上所有野生动植物的第一道大门。根据法律规定,这里属于封山管护区,所有进出的人员和车辆都必须进行登记。”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燕子岩保护站工作人员说。

攻弱点用实招,有序推进确保稳定

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电站有职工683人。拆除电站,涉及他们的生计。

对于关闭拆除电站和矿山,有部分职工不支持、不理解。为减少矛盾、争取支持,洪雅县分人包片,开展摸底调研,细致掌握小水电业主、职工家庭情况、社会背景、困难诉求等在内的各种基本信息。

县委县政府也多次召开座谈会,集中宣传解读政策,同时挑选了30名有威望的老党员和离任村组干部参与政策宣传。

“这份工作并不好做。”一位当地工作人员说。调查之初,工作人员吃闭门羹是常事,还一度出现过职工围攻工作组、阻碍关停施工等极端情况,给社会稳定带来较大压力。“其实,这也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关系着一家人的生活。”上述工作人员说。

为解决职工安置难题,洪雅县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援助生态困难群众,引导职工实现家门口再就业。同时,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和职工意愿,采取社会化培训模式,对因小水电关闭失业和有意愿就业人员开展培训。

据了解,洪雅县先后举办了厨师、电工、保洁、农业种养殖等各种专题培训,600余人次参加。此外,还召开就业岗位推介会,组织瓦屋山投资公司、明星化工等40余家企业开展专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600余个。

另一方面,为稳定职工情绪,眉山市采取了“财政借资、先拆后补,稳妥推进、不留后患”方式,预支9000余万元,按每千瓦1000元标准,先行借支给电站业主,补缴职工保险,解决后顾之忧。另外,省、市共同补助资金5000万元,解决业主实际困难。

破难点使真招,打造绿色生态产业

拆除小水电、关停矿山,只是“治标”,更关键的是“治本”。借此机会,洪雅县破难点、使真招,多层次打造绿色生态产业。

一是科学规划,优化产业。结合自身实际,洪雅县制定了林下经济发展规划,通过整合部门资金,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扶持力度。比如,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发展种养殖、特色经济作物等产业;加快建立“互联网+旅游+农业”综合展销智慧平台,畅通林下经济产品电销渠道,突现旅游、农林产业融合发展等。

二是护绿兴林、增加收益。严控森林采伐指标,及时恢复地质灾害区域森林植被;建成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平台,全天候监控重点林区;通过物理、化学手段防控森林病虫害等。

依托瓦屋山,洪雅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积极与瑞士施泰内尔设计公司、深圳华侨城、美国AT公司等知名公司沟通对接,力争将瓦屋山景区打造为世界级山地度假旅游胜地。2018年8月以来,实现景区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00万元以上。

三是创新机制,盘活资产。通过发包租赁、入股联营等方式,洪雅县盘活了农村闲置房屋、荒地,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林地等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采取动产抵押、林权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等形式,解决了融资问题。

比如,健全村级旅游协会、专业合作社,引导社会资本开发高端民宿、农家作坊、休闲农场等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旅游项目;鼓励村民用老宅、古树名木、林竹、宅基地等生产资料入股经营、定期分红,实现资源变资产、资源变资金。

截至2018年6月30日,瓦屋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27座电站全面拆除,实验区拆除2座、整改保留1座。矿山、电站生产生活设施拆除后,共恢复植被338亩。

如今,瓦屋山自然保护区曾经的生态“创伤”正逐渐愈合,长效监管机制正逐步优化,生态环境正日益改善。绿树环山、溪水清澈,瓦屋山的“颜值”又回来了。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