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19年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2018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系列报道
 

2018年12月15日~16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在绿城南宁成功举办。会议以“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为主题,举办了“高峰论坛”“市长热点对话”及14个专题分论坛等研讨活动。14个分论坛以宽广的视野,聚焦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前沿热点问题,深入研讨,精彩纷呈。本版将重点介绍部分分论坛的主要内容。

生态示范创建与“两山”实践论坛

创新实践 示范引领

论坛由生态环境部主办,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承办。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并讲话,南宁市人民政府市长周红波在会上致辞,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主持会议。浙江省丽水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等11个获得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命名的典型地区代表及有关专家做了经验交流发言。

与会领导对获得上述命名的地区表示祝贺,充分肯定了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强调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示范创建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以示范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要求受到命名表彰的地区应倍加珍惜这份生态文明建设的荣誉,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引领性,加强监督管理,持续深化创建工作,提升、提炼成功做法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讲好生态文明实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故事。

周红波表示,南宁市被誉为中国绿城,生态是南宁最大的特色、最大的财富和最大的优势。近年来,南宁市扎实推进生态治水、绿城品质升级、蓝天保卫战和美丽南宁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宁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

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11个地方代表分别做了典型发言,分享了各自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模式。浙江省丽水市、福建省武夷山市分享了创新实现生态价值体制机制的典型做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分别分享了打造生态品牌、走好“两山”转化之路的成果经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分别分享了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成功模式。

本次论坛为生态示范创建和“两山”实践地区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构建了上下良性互动机制,打通了地区之间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的通道,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示范创建和“两山”理论实践工作,以及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新的支撑。 石亭

聚焦攻坚·厅局长论坛

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改革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论坛紧扣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围绕“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来自全国生态环境系统的150余位代表参加论坛。

与会代表表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胜利召开,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重大部署和安排;正式确立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与最高准则,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动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目标;生态环境机构改革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管理职能设置更加合理,体制更加顺畅。

代表们认为,我国正处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关键期,生态环保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保事业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新时代生态环保铁军的历史使命和政治担当。

论坛围绕生态环保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打造生态环保铁军等议题,探索了体制机制创新途径,交流了工作经验,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本次论坛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国环境报社、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联合主办。 童克难

环保装备与技术论坛

苦炼内功,打造环保装备制造国之重器

环保装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环保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和光大国际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环保装备与技术分论坛围绕“苦练内功,打造环保装备制造国之重器”这一主题,就新时代我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如何顺应形势、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打造适合于我国的环境治理技术和装备,更好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深入研讨,探索路径模式和对策建议。

原国家环保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原常务副会长祝光耀出席会议并讲话,光大环保董事长蔡曙光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建国教授等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企业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丁虹、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曹德标、烟台未来自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王树声等参加研讨交流。

主旨演讲聚焦“资源循环利用政策与产业发展”和“中国环保装备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主题;经验交流分享了我国“固废处理装备与技术”“垃圾焚烧余热锅炉”和“可预测的运营技术ER系统”等装备技术和经验模式;圆桌对话就新时期环保装备高质量发展对策展开深入交流。

研讨认为,环保装备行业和企业在重视数量和规模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当前重点要解决好绿色装备标准体系不完整,没有真正形成具有龙头引领作用的品牌企业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在创新发展新理念方面,需强化“四化并举”新思维,即国际化视野、智能化制造、绿色化标准、品牌化发展;

在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方面,需要统筹规划行业发展,完善发展政策,推动环保装备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引导行业集约集聚规范发展,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协同发展;

在打造核心竞争新实力方面,环保装备企业、行业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有生存的机会,要解决低端的、同质化的竞争,加严标准,加大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力度,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在强化风险防控新举措方面,长板决定一个企业的高度,短板决定一个企业的容量,环保装备企业有效防范风险在于创新与改进、在于公平的竞争、在于法律的保障以及政府的鼓励;

在开拓国际交流新合作方面,需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关系,积极拓展国外市场,鼓励环保装备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中的环保技术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国际化对接。

刘靓

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国际论坛

助力绿色“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论坛由生态环境部国际司指导,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共同主办。

论坛以“助力绿色‘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为主题,就如何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进行交流,缅甸和马来西亚等国家驻华领事、柬埔寨环境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等国际代表,以及生态环境部相关领导、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国内代表出席会议。

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文明表示,中华文化蕴含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要通过中华文化的弘扬来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助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有关领导在致辞中指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已经并将继续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为落实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重要路径。环保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公益性、专业性的特点,以桥梁纽带作用在提高环境意识、促进沟通与互信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副主任周国梅表示,推动绿色“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要明确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和长效机制,要实现项目的绿色化,要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实现绿色管理,要通过遵守较高的环境标准实现保障措施的绿色化,要构建一系列的合作平台。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介绍,目前已有20多个联合国机构与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合作文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多方面促进全球连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金融、政策以及文化交流,有效推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柬埔寨代表介绍了柬埔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和努力,并表示今年是中柬建交60周年,60年来柬埔寨与中国携手同行,不仅成为好朋友,也是双边合作的实践者。希望未来与中国合作,共同推动柬埔寨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希望中国的环保社会组织能更加积极地推动与柬埔寨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实现民心相通。

会议达成一致共识:地球是我们大家的地球,并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地球。相关方应抓住“一带一路”倡议这一重要机遇,建立政府、民间组织和企业间长期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深入开展务实绿色项目,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落地生根,走深走实。

王寅佳

资源共享·生态文明大数据论坛

推动大数据互联共享,促进生态文明创新应用

论坛由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指导,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支持,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文明大数据分会承办,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软通智慧科技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论坛以“推动大数据互联共享,促进生态文明创新应用”为主题,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大数据的创新发展、建设经验,以及生态文明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等方面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李庆瑞,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谢品华、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姚新、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锐等10多位政界领导、学界专家、企业精英就论坛议题交流观点。

李庆瑞指出,探讨生态文明大数据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是凝聚社会同行共识的重要平台。吴丰昌院士发表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问题初步研究的报告;李朋德在“‘数’说可持续发展,‘图’表生态文明建设”的报告中针对大数据的特征和应用提出了五个“o”理念。高吉喜强调,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人人需要遵守和保障。刘锐展示了中科宇图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监管模式创新、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为管理手段,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来实现综合决策科学化、环境监管精准化、公众服务便民化,得到与会嘉宾认同。

会上任命高吉喜为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文明大数据分会会长。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大数据分会将进一步探讨交流生态文明大数据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有益实践经验。 刘桐彤

国家公园·生态旅游论坛

国家公园体制助推生态旅游发展

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旅游分会承办的国家公园·生态旅游论坛,以“国家公园体制助推生态旅游发展”为主题展开交流,为全面解读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内涵,找准生态旅游的改革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有关领导指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是自然保护体制的重大改革,是以自然资源产权为基础的国家生态安全空间;国家公园发展促进过程中要讲究全民公益性、可持续性,还要突出游憩性,要强化国家公园旅游发展中各项制度保障。

国家林草局国有林场和种苗管理司有关领导指出,森林旅游以不同于传统旅游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在逐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同时,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脱贫致富,而且在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林区转型发展上有重要作用;森林旅游发展要坚决反对借保护之名行旅游无为之实,不要过分强调森林的治病功能。

北京林业大学博导张玉钧教授指出生态旅游对于国家公园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国家公园的游憩利用、游憩冲击与生态旅游规划、游客行为数量管理等方面建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钟永德认为,简单地进行规模控制不是真正的生态旅游,应该从多方面发展国家公园体制,以可持续管理作为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关键,真正让国家公园的自然资源服务到每一位国民。

南宁市旅发委主任、党组书记黄永久介绍了南宁市强化规划引领,打造“中国绿城”品牌,凝聚生态旅游发展合力,提升服务水平,全方位推广生态旅游产品,持续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建设的经验做法。

仙居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王勇军交流了浙江省仙居县在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中通过夯实生态旅游的绿色基底,以社区建设为主抓手,推进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旅游产品的增值体系,营造全民参与的旅游氛围,更好地实现国家公园助推生态旅游发展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与会领导、专家经研讨建议,完善国家公园体制要在统一事权分级管理上谋创新,要在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上使长劲,要在完善法律制度上补短板,要在促进生态旅游协调发展上求突破。

胡恒学

污染防治·水生态文明论坛

凝聚全社会力量打赢碧水保卫战

“污染防治·水生态文明”分论坛由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指导、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参加论坛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和社会组织代表以及媒体人士围绕“保护水生态环境,打赢碧水保卫战”的主题,针对水生态综合治理的政策、理论创新,饮用水安全保障与黑臭水体治理的技术创新,海绵城市和节水型城市建设典型案例交流,河长制与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水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等议题深入探讨交流,分享观点和经验。

近年来,党和国家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下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意见,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取得了显著成效。

会上,水利部原副部长翟浩辉、浙江省政协原主席李金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吴季松、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南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会东和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政策专家满莉等在发言和演讲中,从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等不同角度,对当前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阐述和分享。

在嘉宾对话环节,原国家林业局经研中心主任黎祖交、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林震、海南省水务厅副厅长沈仲韬、清华大学轻质新材料研究院院长杨金龙、东华理工大学原副校长花明、生态环境部华南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修玉、铁汉生态公司高级副总裁李诗刚、中外建城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马宁、上海超序系统研究所研究员金建方、戴斯乐公司董事长陈梅湘、泽源湿地公司董事长秦宏、聚光科技(杭州)公司副经理杨凯光、博世科公司总裁助理韦天辉、中化泉州石化公司HSE部总经理马跃田等围绕水生态文明的理论创新、实践探索、企业责任与技术应用等问题各抒己见。

与会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代表一致认为:当前我国新老水问题交织,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十分突出;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水和谐,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他们呼吁,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力量,紧抓当前有利时机,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打赢碧水保卫战,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上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水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