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产业经济
3上一版  下一版4
 
60家被抽查机构全部存在问题
图片新闻
甘肃省创新环境监管新模式
重庆提前应对危废处置缺口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肃省创新环境监管新模式
工业企业“一考双评”成效显著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探索符合甘肃省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思路和模式,提高生态环境部门监管效率,切实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精准施策,落实工业企业环保主体责任,甘肃省率先在全国开展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并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相结合,创新性开展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暨环境信用评价(以下简称“一考双评”)工作。

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有关企业立足实际,省、市、县(区)3级生态环境部门在“一考双评”工作中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不仅对创新环境监管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更有力促进了环境管理和企业环境履责水平的提高,提升了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整体水平,成效显著。

健全完善制度规范,指标体系初步建立

2013年,原甘肃省环保厅制定出台了《工业企业环保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地方标准,报请省政府转发了《关于开展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2014年,原甘肃省环保厅会同省发改委、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和甘肃银监局制定了《甘肃省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暨环境信用评价工作方案》,将环境保护工作涉及的环保主体责任、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环保管理制度执行、环境应急管理、厂区环境与社会监督等5个方面内容纳入指标体系,内容更加丰富和具体,程序更为明确,考评更为严格,部门联动效应更为明显,为推行“一考双评”工作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制度基础。各市州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对指标任务进行细化落实,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入开展分层次、全覆盖的动员培训

每年采取现场宣贯、集中授课、视频培训等形式,先后举办了5期环保“一考双评”工作培训班,覆盖了省、市、县3级环保工作人员和1200余家企业,累计培训人员2800余人(次),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明确了任务和目标,解决了环保“一考双评”工作“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各市州结合本地区实际,把解决中小企业负责人思想认识问题作为宣传动员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动员和培训工作,分级、分层次、分行业培训环保专干、环保管理人员和污染治理设施操作人员,使他们掌握了相关知识和工作步骤。

做好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质量

一是实行全过程管理。建立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联络员”制度、信息“月报告、季调度”制度和“分组负责、分类指导”制度,及时、全面掌握企业工作动态,为企业“一考双评”评级提供重要依据。

二是实行全过程督导。建立信息管理、督办检查、倒逼时间、领导包干、办结销号等工作制度,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对“一考双评”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企业予以通报,限期整改。同时,坚持督导服务两促进原则,及时解决企业在开展“一考双评”中遇到的困难,逐步把“一考双评”引向深入。

三是实行全过程核查。进一步明确“一考双评”的重点把握事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等方式,对企业的评级逐条对标核查,提出等级评定意见提交生态环境部门审定,确保等级评定工作的质量。

四是实行全过程公开。充分尊重群众的环保工作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把“一考双评”评级过程、评级结果及运用情况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等企业突出网格化监督监管,划定网格化责任区,分级签订网格化环保监管责任书,建立了“日监督、周通报、月分析、月考核”等监管机制,深入开展环保设施、危险废物、异味气体专项排查,建立管控台账,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管控措施。

注重宣传报道,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以六五环境日、环保宣传月等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一考双评”工作的法规标准、制度规范和政策措施。

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先后有430余家报纸和网络媒体报道和转载了1万多篇相关稿件,《中国环境报》《甘肃日报》等媒体在头版分别以《甘肃创新管理模式,一考双评给企业“贴标签”》和《甘肃省一考双评同步推进企业环保标准化建设和环境信用等级评价》为标题,对全省“一考双评”工作内容、程序、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受到上级相关部门领导和有关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的充分肯定。

各市州挑选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企业树立典型,组织参观学习,交流工作经验,通过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形成了“部门大力推动,企业积极创建”的良好氛围。

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全省环保工作整体提升

坚持将工业企业环境标准化建设和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相结合,着力健全工作推进、督导检查、评级管理、奖励约束等长效机制,推动工业企业提高环境保护管理和履责水平,促进全省环保工作整体提升。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印发《关于开展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完善工业企业环保“一考双评”推进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

一是坚持部门联动。将工业企业环保“一考双评”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由发改、金融、银监等部门联合开展,生态环境部门牵头落实,努力形成协调配合抓“一考双评”的工作合力。

二是坚持企业为主。全面落实企业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督促和鼓励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强生产全过程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高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环保工作能力,促使企业形成环境管理有制度、操作管理有规范、设施运行有台账、污染治理有计划、资金投入有保障的工作体系,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三是坚持统筹推进。把“一考双评”与污染物减排、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环境执法等各类专项检查相结合,全面掌握辖区企业的运行状况,建立“一考双评”工作管理信息库和台账,在环保系统内部实现信息共享。

坚持评级动态管理,“一考双评”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对评级结果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已评级企业的监督检查,推动“一考双评”持续在良性循环发展轨道运行。

在管理内容方面,对持续改进未达标项目、使企业环保整体水平达到上一级等级的,企业按照相应程序申请后启动升级程序;对完成等级评定后出现各类环境问题的企业,尤其是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事件或出现污染物排放超标等严重问题的,启动降级程序;评级结果三年有效期满后,及时启动下一轮“一考双评”和等级延续程序。

在管理主体方面,对评级结果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对于在评级有效期内需要升降级的大型企业,由市州环保局提出初评意见,报省生态环境厅复核、认定和公布;对中小型企业,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市州环保局按程序组织评定和公布,并报省生态环境厅备案。

在管理程序方面,对标准化建设不达标企业和环境信用不良企业,可以按照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和环境信用评价程序,重新开展自评工作,并在企业完成相关指标整改工作后,重新向生态环境部门申请参加“一考双评”。

多措并举,激发企业参评积极性

完善激励约束政策。要求各市州环保局结合本地实际,在法律手段、经济政策、社会责任、企业荣誉、监管措施等方面完善激励约束政策,推动“一考双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强评级结果运用。注重发挥环保系统的联动效应,把“一考双评”评级结果及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各类专项执法检查频次及行政处罚金额、环保专项资金申请、工业园区入园条件、企业社会荣誉评定等挂钩。同时,鼓励大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带动下属企业和配套企业实现共同达标。

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对“一考双评”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并组织其他企业参观学习,交流工作经验,通过以点带面推动环保工作整体水平提升。

认真查找不足,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参评企业以“一考双评”为契机,对照建设指标逐项落实,将环境保护的各项要求渗透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特别是通过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健全了环境保护各项制度,编制了环境应急预案,公开了环境状况信息,规范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加强了环保设施的运行监管和日常维护,进一步落实了环保主体责任,改进和提高了企业污染治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通过对2017年完成评级的54家试点大型企业调查,44家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占调查企业总数的81.48%。

持续整改,推动环保突出问题有效解决

在“一考双评”工作中通过对企业环保设施不健全、运行管理不规范、环境应急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进行逐项整改,增强了企业防范环境风险和污染防治的能力,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还将“一考双评”工作与落实新环保法、环保大检查、解决历史遗留环境问题紧密结合,全面开展企业环境隐患排查,整改存在的问题,会同相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2013年~2017年,有2136家工业企业完成“一考双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完成“一考双评”工作的企业通过对标整改,实施完成年度整改项目就达3200余项,制定长期整改项目方案1300余个,使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和设备运行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袁曙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