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卢作孚的“北碚之变”
《流浪地球》的几重警示
一条河流的历史文化之秘
把花灯戴在头上
元宵习俗有哪些?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卢作孚的“北碚之变”

 

◆张春燕

卢作孚,他以乡村建设为名,把一个脏乱动荡的北碚点金成现代化小城。这一抹神来之笔,透过深邃的时光,至今不绝回响。

追溯:卢作孚的乡村理想

将北碚从一个西南部盗匪横行的荒蛮之地,到“名动天下”的城镇,卢作孚只用了10年。他是怎样做到的?

1927年,担任嘉陵江三峡峡防团务局局长的卢作孚初到北碚,眼前一幕令心猛地一沉。狭窄的石板路密密麻麻地挤在屋檐下,瓦片层层叠叠挡住阳光。路中间有一道敞开的阳沟,垃圾和腐水淤塞其间,雨天一到就污水横流。这就是20世纪初中国乡镇的典型写照。在卢作孚长外孙清秋子写就的《卢作孚传》中,这段历史被一一记录,作者感慨“晚清遗风,宛然在目”。

1927年2月15日,卢作孚决心以北碚为中心,开展乡村建设运动。他将原来以农业生产和传统商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乡场,改建为“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倡导乡村现代化,并以“皆清洁、皆美丽、皆可居住、皆可游览、皆有现代化生活设施”为建设主旨。依靠现代化的设施、生产和管理,改变乡村贫穷落后、经济凋敝的现状。而这一切的前提,始于良好的城市建设规划。

卢作孚提出:“任何事的进行,必须现有计划……一方面要顾到可资运用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方面考虑环境需要。”在当时,卢作孚就极有远见地意识到环境对人居的重要性。

卢作孚曾有一张考察青岛时留下来的老照片,拍摄于第一公园。在日记中,卢作孚回忆了这次在青岛的考察,并直言不讳青岛建设对他的触动:“德国人为经营青岛的森林,曾搜求世界的树种而一一试验……一切建筑,依山起伏,房屋都配置得益,青山碧水,相衬之美,在数十里外,便可望见。来时令人向往,去时令人留恋。”卢作孚后来把北碚建成一个花园式市镇,青岛的市容之美丽、市政之严整,给他莫大的启发。

在多方考证归来后,他以青岛建设为蓝图,打造了北碚第一个街心花园。又请教了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根据其建议,在街道两旁种植法国梧桐和洋槐。后又特邀丹麦工程师守而慈负责北碚城市的市政规划。

城市建设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起北温泉公园和缙云山风景区。温泉公园建成后,园内遍植花木,修建亭台寺庙,游客络绎不绝。缙云山因地制宜,保护林木,建成避暑胜地,用以消夏疗养。有学者评价,通过这些建设,北碚的生态环境并未因城市化而受到破坏,反而让城市布局与自然有机结合、交相辉映。此后多年,北碚沿袭这种城市发展思路,渐渐一改蛮夷之风。

1936年,黄炎培先生到四川考察时,为北碚之变惊艳,在《北碚之游》里写道:“北碚两字名满天下,几乎说到四川,别的地名很少知道,就知道有北碚。”另据1931年5月24日《嘉陵江日报》载文,国内外人士评中国三大干净的地方:定县、济南和北碚。从1927年到1936年,不到10年时间,北碚乡村现代化的雏形已然显现。

展望:将城市建成花园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追求着什么。”美国现代设计之父伊利尔·沙里宁的这句话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城市代表了人类的梦想和追求,代表着人类的价值判断。而中国人历来坚信,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涵养人的精神境界,故有“一丘一壑,皆足以触发人之性灵”“从来形胜之地,必有巍峨雄伟之观,以收揽风物,而吐纳其江山”之说。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必需有登山临水之环境,这将为城市人文萌发推波助澜。

看来,卢作孚深谙美好环境对教化民众的重要性。他认为,不管是经济、交通还是文化建设,都要以优美环境为前提。小小一方北碚城,在大刀阔斧的园林城市建筑基础上,卢作孚又进行了文化和教育区域建设。现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北碚城有大中小学、医院、图书馆、报社、运动场、博物馆、动物园……规划有序,交通便利,现代化城市建设日臻成熟。

卢作孚的许多规划思路,放到今天来说都是实用而有远见的。北碚现在的中山路与始建时相比,道路结构没变,在上世纪90年代它便成为了重庆市第一条园林市街。他始建北碚城区修筑的地下给水管网,在2018年夏天的一场洪涝中奇迹般地经受住考验。相关人士说,今日修建的地下排水管网,其中一些无法承载暴雨量以至需要维修。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管网,在老城解放路、辽宁路、吉林路的下水道却无一存在雨水倒灌,而是尽职履责地排泻暴雨。他主持成立的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家民办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现为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前身,为启迪思想、传播科学造福一方。

人们喜欢把北碚叫作重庆的后花园,这里的葱郁青山缙云山,乃重庆主城之“肺叶”、天然的生态屏障,这里的长江支流嘉陵江水绕城而过,碧波荡漾。山清水秀既是先天自然禀赋,也是北碚人主动为之。如今,北碚森林覆盖率为48.7%,2018年,北碚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占总天数的84.98%。先后被评为西部第一个国家园林城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区,获得了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并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迪拜国际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建成了全国唯一的森林城市建设标准化示范区。

如今,抗战时期引进的法国梧桐依然遍布全城,枝繁叶茂。秋去冬来,落叶缤纷,脚踏上去,沙沙作响,别有情趣。梧桐树下,街道平直宽敞,以街心花园为圆心辐射开去。“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住居、游览”,卢作孚真正让北碚人民“诗意地栖居”。

以诗意为名,抗战时期,名人雅士纷至沓来,可谓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北碚的旧宅,老舍住过,梁实秋住过,傅抱石住过,吴宓住过,于右任住过……

他们为何而来?老舍在《北碚琐忆》中有答案,“这是个理想的住家的地方,具体而微的,凡是大都市应有的东西它也都有,它的安静与清洁,又远非重庆可比。”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